她因不满侵略者的横行霸道和人民的生活疾苦,愤然放下手中的书卷执笔,同校友一起参军对抗外敌,后来遇到了自己的终身伴侣杨成武上将,两人携手共度几十载风雨。
新中国成立后,她曾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98岁高龄逝世享正军职待遇。
父母优秀子女也是成就非凡,在她的几个子女中就有三位将军,那么此人是谁?在她的一生中又有哪些传奇经历呢?

赵志珍,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易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
俗话说得好,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家境贫寒的她从小便比其他孩子懂事很多,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小小年纪就跟着父母一起下地干活,帮父母减轻负担。
人穷志不短,虽然她是女孩,但她的父母也从来没有过重男轻女的思想,她的父母深知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就算家里再困难也要供她读书。
赵志珍读完小学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平女子二中,上学期间,她在学校接触大量的进步思想。
1935年,“一二·九”运动在北平轰轰烈烈的爆发,赵志珍带领先锋队员积极参与到学生运动当中,和同学们一起夜以继日地为游行活动制作旗子和书写标语。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当她看到大街小巷在敌人的侵略中战火不断,看着贫苦百姓民不聊生,过着苟且偷生的生活,藏在她内心深处的屈辱与不甘涌入脑海,她在内心暗自发誓,必须要和敌人作战。
1938年,赵志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开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
加入革命队伍不久后,她便和志向相同的同学一起奔赴太行山,参军对抗外敌,万万没想到的是,迎接她们的将领杨成武,最后竟成了自己终生伴侣。
当接待她们的杨成武将军看到这群十五六岁的女孩后,内心深处是不太愿意接纳她们的,毕竟战争是残酷的,更何况她们只是十五六岁的女学生。
在双方的僵持下,赵志珍和同学们对杨成武说道:“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让我们怎能安心待在教室里读书?国难当头,匹夫有责,我们也要当兵打鬼子,为抗日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其他同学也跟着附和起来,最终说服了杨成武。
赵志珍被分配到了民运部当干事,此后她便穿梭在各个村庄角落,大力宣传抗日爱国主张,积极发动人民群众,为组织吸纳更多的抗日战士。
在之后的工作接触中,两人也是互生情愫,深入了解后,她发现自己竟然有点爱慕眼前这个身经百战的男子,而杨成武对赵志珍打心底里也是极为欣赏的。
没过多久,杨成武终于下定决心,写信向赵志珍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两人可以进一步交往。
杨成武没想到赵志珍竟然同意了,两情相悦的两人在战友们的见证下,于1938年的11月举行了一场简单且热闹的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赵志珍也是一直都在为国家的建设工作添砖加瓦,曾担任北京卫戍区政治部顾问一职,在之后还获得了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人们都说优秀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赵志珍的七个子女同样也是十分优秀,在她众多子女中就有三位极为不凡。
比如在1941年出生的女儿杨俊生,20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被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录取,之后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一名高级工程师。
1983年,她被调任到武警总部工作,在工作上刻苦耐劳的杨俊生被授予少将警衔。
儿子杨东胜,在1965年成功考入清华大学,并主修了自己所热爱的工程专业,两年后进入部队,199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9年,出生于北京的杨东明,17岁参军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曾任空军副司令员,58岁晋升为中将军衔。
2018年,赵志珍在北京因病医治无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想念98岁。
在她98年的人生当中,她和丈夫两人共同经历了生活中的各种风雨。
从青丝到暮年一路相伴到老,从把侵略者赶出中国到建设新中国,他们一家人无论父母还是子女,分别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很大的成就,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也被世人和历史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