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那一年,清政府早已沦为洋人的奴隶,对内镇压人民武装起义,对外割地赔款,举国上下无一人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个时候,有那么一个人站出来了,他提出了著名的三民主义,带领无数心怀国家的志士仁人去同那不公的世道做斗争。

他们也曾历经黄花岗的失败,也曾经历彷徨,可经过努力,他们终于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即使后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依旧奔赴在一线,去维护那来之不易的新生活。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他的一生是奔波的一生,是操劳的一生,是为中华民族奋斗的一生。可他的结局却令人不解,甚至,他的死因也存在争议。那么,被后人推崇为国父的孙中山为何会有这样的结局呢?

立志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

孙中山刚出生时家里条件并不好,没过几年,在他的兄长孙眉开始创业后,他们家的家境就开始有所好转了。孙中山也就因此得以入村塾读书,在那里,他知道了太平军反清的故事,也从心里敬佩那些反清人士。

1879年,孙中山跟随母亲去到了檀香山。在他的长兄的资助下,孙中山在多地接受了西方式的近代教育。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回国后,他看到积贫积弱的祖国,看着满目疮痍的山河,决心破除封建,鼓励乡镇兴办新式教育。可由于他破坏了神像,被村民指责,被迫奔赴香港。

1892年,孙中山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期间,他就已经开始秘密计划建立革命团体。可由于受到改良思想的影响,他对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还抱有一丝希望。

可他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却未被当局者所采纳,彻底失望的他奔赴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为誓词。但是,还未有所行动计划就惨遭泄露,被迫流亡海外。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1904年11月,孙中山又一次抵达檀香山。在这里,他和20多名华侨成立了兴中会。同时,他们在其他地方也建立了分会并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同盟会成立后,孙中山又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鼓舞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虽然前几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

可他们的勇气给予了人们很大的地鼓舞,许多承观望态度的人也逐渐加入到了革命当中。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受到鼓舞的各省都表示支持,孙中山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宣统帝宣布退位,中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就此被推翻。

胜利果实被窃,多次护法

可是,虽然他们推翻了封建统治,可国内还残留着许多封建势力。最后,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孙中山被迫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让位与袁世凯。

可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根本不是什么正人君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投机分子。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本来,卸任后的孙中山已经计划好了自己的生活,兴办实业,修筑铁路干线。可1913年3月,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就被武士英暗杀了。

孙中山觉得这必为袁世凯所为,极力主张武力讨袁。7月,他就发动了二次革命,可由于袁世凯大权在握,这次革命很快就失败了,他也被迫流亡日本。

后来,袁世凯复辟帝制引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被迫下台。孙中山也终于能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

回国后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可又因为受到排挤,被迫辞去大元帅职务。

第一次护法战争也宣告失败,这让孙中山彻底放弃依靠南北军阀。开始总结以往的革命经验,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可一生奔波的他也并未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虽然推翻了封建主义,可革命果实又被窃取,多次护法,多次革命,却还是接连失败。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他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

后来,在苏俄和共产党的帮助下,他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的独立与自主,必须坚定地反对帝国主义。可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他也并未有机会实施自己的主张。

因病逝世,被推为国父

1924年10月,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心怀国家的孙中山接受邀请,就国情提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实用方法。11月,他离开广州北上,先抵上海,再绕道日本赴天津,而此时,他早已患病多日。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1925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当天下午,国民党就孙中山的丧事安排进行了讨论。可对于孙中山葬礼的操办却存在不小的争论。

北京的非常国会认为:前大总统功勋卓越,应当进行国葬。可南方的国民政府却要把孙中山葬礼的操办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坚持对他进行党藏。后来,政府决定回避国葬,拒绝承认北方政权。

其实,自袁世凯逝世以后,中国一直处于军阀混战,南北分裂之中。可孙中山的逝世,不仅国民党人悲痛万分就连北方各派系也十分悲怆。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段祺瑞更是第一时间发布指令,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国葬。可对于绝大多数国民党人来说,要是承认了段瑞琪的做法,就相当于承认了其政权的合理性。

为了牢牢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他们决定对孙中山先生实行党葬,以此来表明国民党才是孙中山先生的继承人,是中国事业的接班人。

于是,他们决定回避国葬,并瞒着段祺瑞为孙中山先生举行党葬,还借着段祺瑞提供的人力,摆足了场面。

被后人推崇为国父,当他去世时,举国悲怆,却为何不是国葬呢?

他们解释:当时国民党偏居广东,内部也存在矛盾,能给予的最高机遇就是国葬,可能这理由也真假参半吧。毕竟,后来国民党内部确实被分化,而汪精卫也打败了孙中山先生钦定的继承人顺利上位。

或许,孙中山先生因为当时的派系原因并未被党葬,可他依旧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他担得起国父这个称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