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作者:萨苏

华生医生在阿富汗经历了什么?(中)

前篇链接:华生医生在阿富汗经历了什么?(上)

小小魔女对于时间和她妈妈一样没有概念……

这话咱只能暗暗想一下,该解释的还得解释:“你看,华生医生在《福尔摩斯探案集》中说过,他是1878年从伦敦大学毕业的,此后又经历了战争才和福尔摩斯相遇,而那个医生脱险的时间是1842年,相差了三十六年,就算他上的是成人大学(英国19世纪有成人大学吗?),这是同一个人,那华生和福尔摩斯合作的时候也该有六十多岁了。这不合逻辑吧?”

“六十多还去娶摩莱尔小姐,那很不像话。”小小魔觉得这的确不合逻辑。

“不过,唯一一个杀出重围的那个医生,和华生大夫还是有些相像的。”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1842年1月13日下午,在巴基斯坦边界以南的据点贾拉拉巴德的英军哨兵看到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这匹马第二天就因劳累过度死去)驮着一名满身鲜血的骑手,左歪右扭地向己方行来,他们发现坐在马上的是驻喀布尔的苏格兰助理军医布雷顿大夫。

“主力部队在哪里?”哨兵一面扶着摇摇欲坠的军医下马,一面询问从喀布尔撤出的部队情况。

“我就是主力部队。”布雷顿苦笑着回答。

遭到阿富汗各族反抗,英国被迫从喀布尔撤出的一万六千人马,两个星期内一路在两英尺深的风雪中跋涉,一次次遭到阿富汗部族武装在崇山峻岭中的袭击,所有高官不是被杀,就是丢掉部队逃跑(也几乎都被阿富汗人抓了奴隶),终于全军溃散。撑到贾拉拉巴德附近甘达马克的不到四十人。

根据接应到大夫的英军第四营营长贝利少校回忆,被救后大夫断断续续地讲述了此前的可怕经历——由于埃尔芬斯通将军试图通过交出大部分武器和火药求和,当对方翻脸继续攻击时,英国人发现自己连自卫的枪支都不够了。这四十名英军四十四团的官兵几乎被追击的对手杀光,仅剩四人向贾拉拉巴德奔逃。

一名阿富汗骑兵在后追赶,先后杀死落在后面的三名英国军官,并追上了最前面的布雷顿大夫,用马刀砍向他的头部。大夫塞在帽子里的一本厚厚的医学杂志救了他,使他未受致命伤害,但头盖骨被切去了一部分。那名骑兵看到大夫仍努力持枪抵抗,可能担心自己单枪匹马会吃亏,才悻悻而去。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使用吉赛尔步枪的阿富汗战士,通常也会携带一把锋锐的战刀作为近战武器。

贝利少校称被开瓢的布雷顿大夫是喀布尔撤退行动中“唯一的幸存者”,这并不准确。几个月后,英国从印度派出的援军重回阿富汗,攻下喀布尔,又救出了大约九十名被俘人员……当然,相对于一万六千人的总数,逃出一个还是九十个,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事后发现,这位大夫不仅头部负伤,身上也有吉赛尔步枪(所谓“捷则尔枪”)子弹留下的擦伤,他和华生大夫都是这种古怪武器的目标和牺牲品。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没有任何两支吉赛尔步枪是雷同的,而且射速很慢,但时隔三十多年后的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中,它们同样打得英国陆军晕头转向,这和在山地环境下作战节奏较慢,适合通过狙击作战发挥高精度、大射程武器优势的特点有着密切关系。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在今天的战争中,仍有阿富汗游击队员使用这种传统武器,其生命力之强令人惊叹。

“不过,这不是我们从这一段文字中应该看的重点。”我对小小魔说,“真正要看的是华生大夫在阿富汗究竟经历了什么,柯南·道尔实际上藏了很多东西。”

华生大夫参加的所谓“第二次阿富汗战役”指的是英国在1842年失败后,于1878年再次发动的侵略战争。尽管如华生所说,这场战争“让很多人获得了荣耀和升迁”,但结果依然差强人意——阿富汗人再次在战场上令大英帝国举步维艰,并最终通过1919年的第三次阿富汗抗英战争成功捍卫了他们的独立。

“其实,这里也有一处翻译得不够好。”我指给小小魔看,“所谓‘诺桑伯兰第五明火枪团’是不对的,应该翻译成‘诺桑伯兰第五燧发枪团’才正确。”

“为什么呢?”小小魔明显没走脑子。

不过老萨并不准备给她普及燧发枪发展史:“这意味着华生大夫上战场的时候可能头戴熊皮帽,上边还插上白羽毛和红花……”

“一枝花蔡庆?”小魔在旁边插了一句。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

老萨赶紧提供这支部队的照片——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黑白的看不清?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第五诺森伯兰燧发枪团,是一支英国历史上十分光荣的部队,它的第一营(第二次阿富汗战争时有两个营)是威灵顿公爵的亲兵,因为在战场上大败法国精锐的掷弹兵,拔下他们作为标志的白色羽毛装饰自己的帽盔而闻名,后来英国国王又授权他们在白羽毛上加一抹红,形成了独特的标记。

这支部队如果真正从历史上说,应该叫“老五团”……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八路军“老五团”乱入一下。

华生医生所在这个团在1751年被列为英国陆军第五团,此后屡建功勋,名字也越来越长。它名字里的“诺桑伯兰”是英国的一个郡,不过该部队和这个郡素无联系,加上这四个字是为了纪念曾在该部队服役的第一任诺森伯兰公爵休·珀西;而“燧发枪团”则把它名义上列入国王的直属部队,使它获得了戴熊皮帽的资格。

这种阿富汗土枪一百多年前打得大英灰头土脸,游击队员至今还在用

并不是每支部队都有资格戴这种古怪的帽子,它象征着这支部队与皇室的亲密关系——最初这玩意儿是羊皮做的,后来改成海豹皮,最后定格为熊皮,但最近因为动物保护组织的抗议,已经改成人造毛皮了。

戴熊皮帽的部队里,只有诺森伯兰燧发枪团会再戴上那朵红色和白色相间的羽毛。所以这支部队走到哪里都十分醒目。

不过,这还不是重点,注意华生医生自述中他受伤的地点——“迈旺德”。这和“坎达哈”一样,应该也属于翻译上出了问题,后者应该是塔利班的老巢“坎大哈”,而前者应该是“迈万德”,一个英国士兵不应该会忘记的地方。

“老爹,你干这个有什么意义呢?”小小魔有点儿不耐烦——她又不是英国士兵,干嘛要记着这个地方呢?

“因为……”老萨告诉小家伙,“弄明白这一点,我们就能知道真正历史上的华生医生到底是谁了。”

【待续】

欢迎关注公众号【萨苏】(sasutime)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