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作者:澎湃新闻

记者 龚中文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走过的100年,就是奋斗的100年。一路奋发辉煌,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伟大党的建设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反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特区精神、 载人航天的精神,劳动模范的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

《中共精神谱系》栏目新闻。回顾历史,以便更好地前进。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陈云 本文与记者龚中国人合影

7月,江南,一片水景,殿山湖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镶嵌在上海西南郊。

位于上海市青浦区陈云镇纪念馆,建在水边,白色的德瓦墙,一座宏伟壮观。穿过主楼陈云的生平展厅,毗邻,是陈云的故居。在这里,陈云度过了他略显凄惨的少年时代。

用陈云自己的话形容:"(当时)我们家一无所有,没有田地,没有房产,母亲去世后,还欠了几十元的债,只有一张床、两张凳子、一张桌子。"

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说:"纪念陈云同志,必须学习他的勤劳精神。陈云同志出身贫寒,只读小学,但长期努力学习,思想理论水平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高。"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陈云纪念馆广场上的陈云铜像

时间回到100多年前,陈家穷,没有房间,母亲怀着陈云,被送到陈秀川居住,靠近盆地,两族因为害怕在殿堂里生孩子,会玷污祖传的品牌,犯下禁忌,陈云的父母出来。

陈云纪念馆展览馆馆长给记者,无处可去陈父亲陈母亲,租住在京堂镇一户两间破旧的小屋,陈云出生的地方,这一天是1905年6月13日。

之后的光线也不好。陈云两岁就失去了父亲,母亲生病了,瘫痪在床上,挣扎着化妆。陈云四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陈云8岁姐姐、奶奶一起住在舅舅家。祖母抚养陈云六岁,也去世了,在他去世前,祖母叫儿子上床睡觉,陈云跟在他之后作为养子。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陈云故居

陈云叔叔先来为行业做裁缝,家境不富裕,裁缝生意不好后,又在临街的小屋里放了几张四人桌、几张长凳、建了炉子,开了个小酒馆,赚了一点收入。开学时,家里又一次跟不上学费,陈云在家辍学。

1917年夏天,陈云进入青浦县B商学院学习了两个月,学习了珍珠算和簿记,由于经济困难,再次辍学回家,在叔叔的酒馆火做饭当帮手。好在遇到镇延安国立小学校长杜恒波来喝酒,看到陈云接着问了一两个问题,陈云如流般回答。杜恒波看到他聪明,辍学太糟糕了,让他免费读书。

"悲惨的家庭情况,让陈云一直保持着低调的性格。在一所商学院学习簿记和计划,在一家小酒馆工作,并使陈云与经济工作的初步接触对他的晚年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房间说。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读高中期间,五四运动爆发,少年陈云对国的朴素热爱被唤起。

1939年5月,陈云在延安纪念五四运动20周年时回忆说:"我十五岁的时候,还是一所高中三年级学生。这所学校位于上海附近的乡村,很快就受到了"五四"事件的影响。在被一位姓张的教育委员会领导停职后,我们还进行了宣传和戏剧化。我记得,我们演了一部戏叫叶叶,我也演了一个角色。有一次在茶馆演讲,当我说话的时候,手脚似乎挺有力的,放了脚,茶壶的桌子都被打翻了。我们的小镇只是一座城市,人民的反日、反叛徒情绪居高不下。"

1919年12月8日,陈云离开家乡,成为上海经济出版社的学徒,"他人生的这一步印象特别深刻,他在自传和回忆中多次提到。Room告诉记者,1995年初,也就是陈云去世前几个月,他告诉女儿,来到上海财经新闻社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这一步是在他有机会与共产党接触之后才迈出的。

陈云少年时代:逆境中的艰难成长,唤起对国情的热爱

此后,陈云从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领导农民起义,到当选中央委员,到担任中央特别支部书记,再到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再到领导国家财政工作......纵观陈云的一生,少年时代是他人生的注脚,影响远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100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行者创立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持理想、践行原心、完成使命的精神,不怕牺牲,英勇奋斗,忠于党,不怀有建设人民党的伟大精神。

负责编辑:郑浩

校对:张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