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作者:澎湃新聞

記者 龔中文

編者按:

中國共産黨走過的100年,就是奮鬥的100年。一路奮發輝煌,留下了鮮明的時代印記:偉大黨的建設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戰精神、反美援朝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特區精神、 載人航天的精神,勞動模範的精神,工匠精神,抗疫精神......

《中共精神譜系》欄目新聞。回顧曆史,以便更好地前進。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陳雲 本文與記者龔中國人合影

7月,江南,一片水景,殿山湖猶如一面巨大的鏡子,鑲嵌在上海西南郊。

位于上海市青浦區陳雲鎮紀念館,建在水邊,白色的德瓦牆,一座宏偉壯觀。穿過主樓陳雲的生平展廳,毗鄰,是陳雲的故居。在這裡,陳雲度過了他略顯凄慘的少年時代。

用陳雲自己的話形容:"(當時)我們家一無所有,沒有田地,沒有房産,母親去世後,還欠了幾十元的債,隻有一張床、兩張凳子、一張桌子。"

2015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陳雲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說:"紀念陳雲同志,必須學習他的勤勞精神。陳雲同志出身貧寒,隻讀國小,但長期努力學習,思想理論水準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很高。"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陳雲紀念館廣場上的陳雲銅像

時間回到100多年前,陳家窮,沒有房間,母親懷着陳雲,被送到陳秀川居住,靠近盆地,兩族因為害怕在殿堂裡生孩子,會玷污祖傳的品牌,犯下禁忌,陳雲的父母出來。

陳雲紀念館展覽館館長給記者,無處可去陳父親陳母親,租住在京堂鎮一戶兩間破舊的小屋,陳雲出生的地方,這一天是1905年6月13日。

之後的光線也不好。陳雲兩歲就失去了父親,母親生病了,癱瘓在床上,掙紮着化妝。陳雲四歲時,母親因病去世,陳雲8歲姐姐、奶奶一起住在舅舅家。祖母撫養陳雲六歲,也去世了,在他去世前,祖母叫兒子上床睡覺,陳雲跟在他之後作為養子。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陳雲故居

陳雲叔叔先來為行業做裁縫,家境不富裕,裁縫生意不好後,又在臨街的小屋裡放了幾張四人桌、幾張長凳、建了爐子,開了個小酒館,賺了一點收入。開學時,家裡又一次跟不上學費,陳雲在家辍學。

1917年夏天,陳雲進入青浦縣B商學院學習了兩個月,學習了珍珠算和簿記,由于經濟困難,再次辍學回家,在叔叔的酒館火做飯當幫手。好在遇到鎮延安國立國小校長杜恒波來喝酒,看到陳雲接着問了一兩個問題,陳雲如流般回答。杜恒波看到他聰明,辍學太糟糕了,讓他免費讀書。

"悲慘的家庭情況,讓陳雲一直保持着低調的性格。在一所商學院學習簿記和計劃,在一家小酒館工作,并使陳雲與經濟工作的初步接觸對他的晚年生活産生了重大影響。"房間說。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讀高中期間,五四運動爆發,少年陳雲對國的樸素熱愛被喚起。

1939年5月,陳雲在延安紀念五四運動20周年時回憶說:"我十五歲的時候,還是一所高中三年級學生。這所學校位于上海附近的鄉村,很快就受到了"五四"事件的影響。在被一位姓張的教育委員會上司停職後,我們還進行了宣傳和戲劇化。我記得,我們演了一部戲叫葉葉,我也演了一個角色。有一次在茶館演講,當我說話的時候,手腳似乎挺有力的,放了腳,茶壺的桌子都被打翻了。我們的小鎮隻是一座城市,人民的反日、反叛徒情緒居高不下。"

1919年12月8日,陳雲離開家鄉,成為上海經濟出版社的學徒,"他人生的這一步印象特别深刻,他在自傳和回憶中多次提到。Room告訴記者,1995年初,也就是陳雲去世前幾個月,他告訴女兒,來到上海财經新聞社是他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這一步是在他有機會與共産黨接觸之後才邁出的。

陳雲少年時代:逆境中的艱難成長,喚起對國情的熱愛

此後,陳雲從加入中國共産黨回國上司農民起義,到當選中央委員,到擔任中央特别支部書記,再到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再到上司國家财政工作......縱觀陳雲的一生,少年時代是他人生的注腳,影響遠大。

習近平總書記說,100年前,中國共産黨的先行者創立了中國共産黨,形成了堅持真理、堅持理想、踐行原心、完成使命的精神,不怕犧牲,英勇奮鬥,忠于黨,不懷有建設人民黨的偉大精神。

負責編輯:鄭浩

校對:張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