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朝之谜:万历“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嘉靖朝因一场“大礼议之争”君臣相争多年。等到万历朝,君臣又因册立太子而展开长达十五年的对立,太子被称为“天下之本”,所以这场争斗也被称为“国本之争”!

神宗皇帝大婚后,一直没有子嗣,从太后到大臣都非常着急。

偶然一天,神宗去探望母后,私下看中宫女王氏,便随机临幸了她。不久王氏身怀有孕,诞下一位皇子,取名为朱常洛。

神宗于是进升王氏为恭妃。恭妃虽然生了个皇子,却并未得宠,此时神宗宠上貌美如花的郑贵妃,在万历十四年时,郑贵妃也生下一子,取名为朱常洵,神宗看到爱妃生子,特别高兴,传旨举朝同庆。

明朝之谜:万历“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皇上如此偏心朱常洵,朝臣们开始慌乱起来,因为这有关“国本”大事,于是,以内阁首辅申时行为首上疏,恳请皇上依照“有嫡立嫡”的祖训,册封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喜欢的是郑氏母子,便以长子年幼为名,百般推脱。

实际,明眼人都能看出,神宗是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不久,神宗册立郑氏为皇贵妃,这下“一石激起千层浪”,臣工们又纷纷上疏,认为恭妃生的是皇长子,应在郑贵妃之前立为贵妃,并立长子为皇太子。

神宗见疏大怒,斥责大臣胡乱“揣摩圣意”,怀疑自己废长立幼,将上疏大臣都贬谪去了外地。

万历十八年(1590年),陕西按察使吕坤采辑史上贤妇烈女故事,写了一本《闺范图说》一书。

宦官陈矩出宫时见到这本书,便买了一本带回宫内,不想郑贵妃看到后,认为可以利用这部书抬高自己的身价,于是指使兄弟郑国泰等人重新刻了一部新版《闺范图说》,里面增补十二人,从东汉明德皇后到郑贵妃本人为终篇,郑贵妃还亲作了一篇序文。

这样一来,很多人误以为是吕坤曲意逢迎后宫,交结郑贵妃,祸乱朝纲,便受到朝臣的攻击。郑贵妃坐镇后宫,闻讯便向神宗哭诉,神宗一怒之下,将上疏大臣戴士衡等人斥责一番,郑贵妃、吕坤等人这才长舒口气。

事情没过多久,京城忽然又流传一篇《闺范图说》的跋文,名字叫《忧危竑议》,作者自称“燕山朱东吉”,文中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专门议论历代废长立幼事件,以此影射“国本”问题,矛头直指郑贵妃,说她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嫡”!在替自己儿子上位做宣传,文中还列出一连串参与写书的名字。

明朝之谜:万历“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此文(妖书)一出,朝野上下又闹得沸沸扬扬,不明真相者纷纷指责吕坤用心不良,吕坤由此忧病不堪,只好辞职回乡。

郑贵妃见事态闹大,不断在神宗面前委屈哭诉,神宗大发雷霆,把名单上的人该罢职罢职,便贬谪贬谪,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后为了平息舆论,神宗亲下谕旨,说《闺范图说》一书是自己赐给郑贵妃的,目的让她朝夕阅览,颂其妇德,同时把怀疑对象戴士衡等人严刑拷打,贬谪去了边疆。

该案过后,后宫果然平静了数年,国本之争也有所缓和。等到万历二十九年时,神宗已经四十岁了,立太子一事再也无法拖延,大臣们于是又前仆后继地纷纷上疏,请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神宗本打算拖到皇后一死,便立郑贵妃为后,如此一来,朱常洵便名正言顺的成为嫡子,可天不遂人愿,神宗皇后偏偏身体越发康健,而且对王氏的皇子朱常洛十分爱护。

此事后来惹得皇太后也不高兴,将神宗狠狠斥责一番,神宗倍感疲倦和绝望,于是在这一年为朱常洛举行了册立太子仪式,同时加封朱常洵为福王。

谁能想到,等太子册立两年后,京都再次流出一本托名为“郑福成”写的小册子《续忧危竑议》,瞬间流传宫门街巷,该书仍以问答方式,说皇上立太子实在迫不得已,郑贵妃正联络一些大臣意欲废掉太子,改立亲生。

神宗闻讯震怒,命锦衣卫严查源头,朝野顷刻掀起一场滥捕之风,有私怨者便互相指摘对方是妖书作者,以至很快诏狱人满为患,京城人人自危,神宗不明就里,终日焦头烂额,也不上朝,便以酒色麻醉自己。

明朝之谜:万历“妖书案”是怎么回事?

更糟糕的是,不久连内阁也开始相互攻击,大学士沈一贯亲近郑贵妃,便告发次辅沈鲤勾结门人郭正诚反对朝廷,以达到大权独揽的目的。

郭正诚是太子朱常洛的侍讲,神宗不问青红皂白,下令严审郭正诚,多亏太子插手警告锦衣卫头目,郭正诚才免遭毒手。最后只将一个污蔑兄长的皦生光拉来做了替死鬼,被神宗下令凌迟处死了事。

一场“妖书案”搅动朝野多年,酿成无数惨案,那么究竟是何人所为呢?有人说此书出自清流郭正诚之手,意在颠覆沈一贯,还有人说是郑贵妃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总之妖书作者最终成谜,但《续忧危竑议》案发后,朝廷牵连极广,实在惨不忍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