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九一八事变可以说是影响近代中国发展、走向世界的最大的几件事之一。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客居驻扎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日本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开始武力侵占东北的军事行动。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数天时间里,日军迅速占领东三省的大部分地区,这既证明日军在东三省的渗透力度,又说明日军发动此次事变的军事行动是有组织、有预谋的,并非临时起意的。九一八事变不单单影响着中国格局,更将日本政局和军部搞得一塌糊涂,使得日本全国食之味髓,

心底存下全面侵华的野心种子和看轻中国的不屑之意。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九一八事变让中国失去大片领土,更让中国失去当时国内最基础、最顶级、最健全的工业基地。九一八事变是日军堂而皇之入侵中国的战争开始,是中国人民彻底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压迫的起点。九一八事变的中日双方存在着扑朔迷离的谜团,例如

中华民国时期中国唯一海、陆、空编制齐备的东北军,是谁给它下的不抵抗命令,是蒋介石还是张学良;不抵抗命令是出于怎样的考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后果是否值得;日方在东北三省到底下了怎样一盘大棋。

日本关东军是旧日本帝国时代存在的,隶属于日本军部,是日本陆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侵驻现属于大连的金县、大连(当时称谓)的

“关东州”

而得名(

中国山海关以东的地区

),日军内部也称这支军队为关东军。日本关东军在鼎盛时期,全军共有一百二十万人,他们的战斗力和装备都是日本陆军中最强最好的,故有

“皇军之花”

之称,日本其他陆军部队心服口服。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日本关东军成立在东北,发展在东北,最初目标却不单是中国,而是俄罗斯,或者说沙俄。中国人口众多,文化悠久,底蕴深厚,万众齐心,国家体制健全,即便是小中央朝廷不行,可大地方政府还是给力的。反观沙俄,俄罗斯帝国,日薄西山之势昭然若揭;俄罗斯帝国在二月革命灭亡后,新兴的俄罗斯政权内斗频繁,混乱不堪,即便到了俄罗斯联邦成立和组建苏联,初期待在本国舔伤口,进行改革和发展。

日本关东军的雏形、前身与俄罗斯帝国干过不止一次。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到1905年结束。1904年的2月8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突袭位于朝鲜仁川港外和旅顺港口的俄属太平洋分舰队。可见不宣而战这种卑鄙事,在日本是有传统的。开战之初,俄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日军因此在初期获得制海权,俄军舰队的优势丧失,补给也无法送达,只能在陆地与日军正面硬碰硬。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日军占据优势,一路势如破竹,攻城拔寨,攻破了号称

“攻不破的要塞”的南山阵地

,进而成功拦截俄军满洲军团,切断俄军后路。数月之后的7月30日,日军向实际归属俄军的旅顺港发起进攻;1904年的最后一天——12月31日,旅顺陷落。日俄战争以俄国失败而告一段落,经过美国居中调停谈判,日本从沙俄处获得转让来的中国利益。沙俄认输,代表中国的清政府也被迫承认其合法性。

日本关东军的雏形在中国东北取得发展根基地。日俄战争期间,日军在辽东半岛成立

“满洲军司令部”,总司令为明治和大正时期的九位元老之一、 日本内阁第一位陆军大将、日本帝国陆军的创建者之一的大山岩,总参谋长为日本陆军参谋本部次长兼台湾总督府总督儿玉源太郎

,不可谓不隆重,也从侧面看出日军对这支军队的重视

战争结束日俄条约签订,满洲军司令部改组为

“关东总督府”

,后又改为

“关东都督府”

。关东都督府统辖日本在辽东半岛的军政事务,关东都督府下辖民政部和陆军部,一政一军;民政部是作为日本管理

辽东半岛下的大连、金州和旅顺租借地的民政部门

,职员大多是从日本内务省、大藏省和台湾总督府调来的事务熟练的幕僚;陆军部管理

大连、金州、旅顺租借地、南满洲铁路长春大连间沿线的守军和铁道守备队。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初期关东都督府的军队有两个常备师团,共两万余名士兵;后面因一些问题,裁撤了一个常备师团回日本本国,并实行定期换防制。军事力量被削弱,日本关东都督府便想办法钻了个空子,将师团下属的大队编制人数增加(通常是2200人)。时间往后移,1919年日本国内经济危机加深,台湾、朝鲜和辽东半岛的本地群众要求独立,开始大规模反抗;压力逐渐增加,日本内阁决定进行改革,对所谓的租借地的殖民政策进行调整。

日本关东都督府的民政部改组为

关东厅

,专门负责辽东半岛租借地的卫生、鸦片、土地、婚姻、人口、教育、治安等行政事项;而陆军部则成为

“关东军司令部”

;另外还有

总领事馆和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还有些细碎部门。日本关东都督府的权力一分为多,各部权力虽然削弱了,却权责更加明细,因此日本对辽东半岛在内的东北地区控制力增强。

关东厅、总领事馆、关东军司令部和满铁,分别是行政、外交、军事和交通,俨然一副东北国中国的样子。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改组结束,日本在东北的布局完成,只需静等时间推移,日本对东北地区的渗透将会越来越强,战略布局将会愈发完整。关东军司令部成立,首任司令官是陆军大学毕业、参谋出身的立花小一郎,其司令部设立在旅顺。当时的关东军当时直接接受内阁陆军大臣、参谋总长的领导。

关东军司令部下设参谋部、副官部、兵器部、经理部、军医部、兽医部和法官部等。

据《关东军司令部条例》上说:

关东军司令官必须是日本大将或陆军中将担任,直属日本天皇。

条例特地声明,

关东军担任关东州防务和南满铁路线路的保护事宜。

条例说是防务和保护,实则关东军的结构部分远远超过这一简单要求。关东军的军事部队分别是有

司令部、师团、旅团、守备队司令部、旅顺要塞司令部、旅顺重炮兵大队、关东宪兵队本部、关东军陆军仓库、陆军运输部大连支队、卫戍医院、卫戍监狱等

如此庞大的一支军事力量体系,拉出去跟中小型国家进行国战都很难输。九一八事变前后,关东军在旅顺、辽阳、沈阳等东北重要城市,均驻扎有师团级别的军队,起码有上万士兵,都携带有重武器。沿南满铁路及其支线城镇——

长春、公主岭、四平街、铁岭、鞍山、海城、大石桥、抚顺、连山关、凤凰城、安东、虎石台等

,全部驻扎有铁路守备队,兵力在一万以上,专为关东军服务。这意味着,关东军运兵速度极快,去东北大部分地方都能数日之内到达,甚至当天到;这里打完再去那里,兵力不就翻倍了一样吗。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前保持着两年一换防的制度,1909年开始到1931年,日军共有十二个师团在东北驻扎过。这种定期换防,既有为了让日本各地驻军了解中国,为将来的侵略做准备的目的;又有日本军制中师团部队有双重职能——野战国防和地方治安的考虑。

仔细研究驻防过东北的日本师团,会发现这些师团士兵多来自与东北同纬度的寒带地区——

日本北海道、东北、关东、北陆和东海地区等

,这也是为了让驻防士兵更好更快地适应中国东北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顶得住这种酷寒气候,更不是每个士兵的战斗力都能在这种环境中良好发挥。

九一八事变前,驻扎东北的关东军是日军的第二师团,是

日本的甲种装备师(装备最精良师团,师团人数量超过2万7千人),下辖两个旅团,共四个步兵联队

(还有铁路守备队和炮兵大队等没归入统计)。据日军参谋本部的文献资料显示,

步兵联队下面有两个步兵大队,每个步兵大队下面有三个步兵中队和一个机枪中队

。而每个步兵大队有

90挺轻机枪,20挺重机枪,18只掷弹筒,600枚手榴弹,2门步兵平射炮,4门曲射步兵炮(野战炮),2门山炮

。九一八事变前夕,这些配置只会多不会少,弹药储备应有增加,军马等没算,应该也会大幅增加。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铁路等独立守备队的武器装备也十分精良,堪称豪华。守备队下面有6个步兵大队,大队下面有4个中队,守备队的武器有:

144挺轻机枪;48挺重机枪;72门掷弹筒,2400枚手榴弹;8门轻迫击炮,1600发炮弹;14门平射步兵炮、8门曲射步兵炮、7门轻迫击炮、16门狙击炮、10门山炮,1200枚炮弹

等。除陆军外,海军也策应着,常有舰队到旅顺港停泊,港内还长期有

一艘二级巡洋舰和四艘二等驱逐舰

驻扎东北的关东军这些兵力,看起来很多,实际上放到整块东北大地上,算很少了;不过精良装备、沿铁路线配置的守备队,及铁路带来的快速机动性,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关东军自身兵力不足的劣势。

抛开军事层面,日本方面在东北扶持起大批亲日代理人势力,给钱给人给技术,要什么给什么。张作霖还未成长为东北三省的实际掌权者之前,日本是大力支持宗社党

(清朝皇族中的顽固分子结成的集团,企图保存清皇朝的统治的组织)

,搞起“满蒙独立”运动,全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些不大不小的麻烦。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待到张作霖成长起来,日本关东军经过多次筛选和考虑,选择了支持他。当时前来考察的是满铁创始人兼日本政府高级谋士后藤新平,他认为张作霖是最佳人选,在后来的书中公布了向日本高层自己如此推崇的理由:

张作霖在满洲有一种特别的地位,他并无任何仕途履历,亦与中央政府也无密切关系。其心中只有权势利欲,别无何等知识。且张认为日本在于满洲有绝大势力,若反对日本与他不利。因而倾向日本则有益。日本若利用有如此地位和有如此思想之张作霖,则张氏为满洲专政之王,满蒙之事,日本可以为所欲为。

简单地说,后藤新平觉着张作霖很好控制,是个

“非名门出身,又无特殊仕途履历,与中央政府亦无密切因缘”

的小角色认为其一旦和日本纠缠在一起,很难脱离出去。日本关东军需要张作霖的名义和地方势力,张作霖也需要日本的力量、科技和物资等支持。1925年11月的郭松龄与冯玉祥联盟叛奉系,差点让整个奉系分崩离析,张作霖差点下野。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当时奉军大部队在关外,在奉天只有数量稀少的卫队,郭松龄一路高歌猛进直逼奉天。情况危急,张作霖别无选择只能到沈阳满铁事务所同日本关东军司令官面谈,双方签下秘密条约,换得关东军出兵协助张作霖、阻止郭军使用铁路、庇护张作霖等帮助。

最终郭松龄兵败,于11月25日被杀,而这前后不过5天,可见日本关东军在东北三省的力量之大。

日本除支持张作霖、宗社党等,还鼓励东北人去日军事留学,培养亲日感情。这些留学生归来东北,关东军为其提供位高权重、待遇不错的工作岗位。因此在九一八事变中,不少日本归来的留学生投靠了日军,

协助关东军成立傀儡政权和协助管理占领区

。东北地方的军中将领,实权人物、土匪武装等也在日本关东军的拉拢范围内,发枪发经费让他们扩充人马、增强力量,这一类人就是后来臭名昭著、遍布东北的伪军。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其实早在日本刚崛起的明治维新时,日本人就对中国的东北地区进行了调查,记录东北的

重要城池、山川地形、各地人口、资源物产、民俗风气、江河湖泊

等;事无巨细,连当时的物价变化和气温升降都写在书里。而清政府在东北的

驻军、驻地、装备、衣食、工具、实权人物

等,更是重中之重。这种探查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其成果被编为

《满洲地志》《满洲要览》和东北全境地图

。里面是事无巨细,连人物发型、爱好和穿着细节都记录在册。在后来的发展中,特地设立满铁调查部探查。

特务组织之外,关东军还通过派遣军事顾问的方法查看中国军队底细

(中国缺少现代化军事体系)

,这种情况直到九一八事变后。那些表面上政府招来的军事顾问、实际是日本耳目,大多参与了后来九一八事变。可以这么说,中国军队,在关东军眼里是没有任何秘密的。这仗还怎么打。

当你了解关东军在东北的历史,定会发现中国一件1931年的大事

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后,一口吃下东北,这才有打造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人数众多的

的工业基础。

如此手段,如此作为,如此心机,日本关东军不是早有打算侵略、万事俱备欲发动事变,难道是在发展东北?某种程度说,日本关东军就是

“东北的本土势力”

,对东北这块土地和上面居住的人,了如指掌。不过这又怎么样,还不是被咱们中国人给打出去了,没什么可神气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