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平津战役作为历史画卷中一场传奇之战,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历史的传奇之处,得益于和平解放的明智之举。而这份功绩的背后,皆因傅作义将军的深明大义,才使一座古城免于炮火的摧残。

战场上刀枪弹雨的背后,是权谋智慧,政治立场的对抗。在风云变幻的战场,需审时度势,但是同一阵营若无法达成共识,就如航海失去方向,势必大局混乱。

当时对于傅作义和平解放北平的决策,

其手下两名将领却心存异议,但傅作义最终选择将其释放

,尊重他们的政治立场,他成人之美的做法,历来为人津津乐道。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传奇之史平津战役

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人民解放军逐步占领政治和军事的有利地位。我军士气高昂并且力得民心,步步为营,国军的军事实力早已不如昔日,而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两军即将迎来最终的大战。

1948年12月到1949年1月,解放军以北平和天津为中心准备进攻。傅作义作为华北地区的最高指挥官,此时他深知当前的局势,国军早已不占上风,可谓是重重包围,进退两难。

而蒋先生下达给傅作义的命令是,

誓死抵抗,不可有失

。但是傅作义认为,拼死的抵抗只会有更多无辜的生命战死沙场,百姓也会受到战争的危害,一座文明古城会因为炮火,将受到无法恢复的损伤。

傅作义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同意了与我党进行了谈判。但是蒋先生并不同意傅作义和平解放的决策,要求傅作义积极应战,坚决不可妥协退让。他先是写信肯定了傅作义的作战功绩,日后将委以重任。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但是傅作义不为之所动,蒋先生只好派出国军高官来向其施压,却也丝毫没有动摇傅作义的决心。并且傅作义的部下,对他起义的决定,不仅没有支持,更多的是反对与抗议,政治立场上的巨大鸿沟,加速了他们日后的决裂。

外界的阻挠与干扰,却未曾动摇傅作义的决心

。与我党进行多次谈判后,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撤离,解放军进入北平,此战以和平的方式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两党的关系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在如此敏感的政治局势下,已经与傅作义产生分歧的两名将领,也为自己日后的政治生涯,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与安排。

异道不相谋

作为总指挥的傅作义,他的手下有四个兵团,而四个兵团的司令并不是完全由傅作义所命令,他们分别是由李文,石觉,孙兰峰,侯镜如。

孙兰峰一直跟随傅作义征讨四方,而侯静如身份比较特殊,他是我党潜伏在国军方面的地下工作者,因此对和平解放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傅作义将起义一事宣布于众,不仅孙兰峰没有对自己加以支持与援助,而是立即远逃。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而李文,石觉两人更是对此决议极大的反对

,他们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一生忠实拥护蒋先生的领导,坚决不肯接受起义和解的决策,他们认为应如蒋先生所令"努力抵抗到最后一刻"。因对傅作义所下决定的极大异议,所以他们无法继续共事。

李文,石觉依旧想追随国军,

于是要求傅作义将他们送往南京

,他们共事出生入死多年,如此结局或许令人心寒,但是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坚定地走下去,才是正确的选择。

若傅作义没有顾及两人的心理动向,拒绝释放二人,也许会存有潜在的不安因素,反对的声音势必对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传奇之战,产生干扰与影响。

在乱世中拥有不一样的政治阵营,非友即敌,但是傅作义顾及多年共事的情分,

他依旧按照两人的要求将其送回南京

,这是一种明智的成全,也是一种伟大的尊重。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坚定本心 兀自相随

"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论语·卫灵公》

李文和石觉到达南京后,公开发表言论称与傅作义决裂,划清界限。他们的一生都坚定地跟随蒋先生,忠心志胆绝无二心,纵使两人深知国军早已失利,但是他们效忠于国军的决心却从未变过。虽然他们并没有傅作义一般开明的政治头脑,但是他们的情怀同样令人敬佩。

石觉在回到南京后,依旧任国军高级将领驻守上海,但是内战的定局已是大势所趋,国军最终败下阵来,无力抵抗使石觉带领剩余军队,逃往台湾。然后他依然担任国军干部,无怨无悔地在台湾奉献自己的一生。

而李文曾在国内辗转,1949年12月他曾经向中国我党投诚,但是在重庆学习期间却逃往香港,最终与蒋先生取得联系,并前往台湾,任国防部中将高参,最终在台湾定居生活。

1949年,傅作义率领部下起义之后,他放走的2个高级将领是谁?

两位将军可以说都未改初心

,他们一路追随着国军的足迹,无论胜时败时,他们都铭记心中的信仰,听从领导的指令。他们的坚守在历史的篇章中无非对错,我们无法左右每个人的思想,但是,从初心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戎马一生,

却保持着不曾改变的潇洒与坚毅

,这也是值得后人去反思与学习的。

一场历史性的大战,并不曾见到硝烟战火,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启迪与影响,并不止步于战争的结果。它更让我们看到了在每一场变革中,是政治信仰,与胸怀智慧的融合,一名将士的丰功伟绩,并不是仅指他在战场上的浴血拼杀,而更是他们作为一名革命者,那超然于常人的思想建树。

在那段英雄辈出的革命年代,有可歌可泣的血泪诗篇,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诸葛之策,但是我们都不能忘记前辈的付出,是他们在一次次的探索中,才有了今朝开天辟地,旭日而生的新中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