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1931年9月18日,日军在南满铁路蓄意制造“九一八事变”,挑起事端后紧接着向东北军所在的北大营发动突袭,在最短的时间里占领了东三省。对于日军的突袭,时任东北最高长官的张学良却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这使得他本人成为了被世人唾骂的罪人,但是实际上,身为一名以服从命令是为天职的军人,张学良做的并没有错,他是服从了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命令,使得东三省落入日寇手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很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要说对日本人的恨意,张学良不比别人少,正是因为日本人一手制造的“皇姑屯事件”,才害死了他的父亲——“东北王 ”张作霖。面对日本人的威逼利诱,张学良毅然宣布东北易帜,服从三民主义,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的指挥,使得中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张学良这一举动正是民心所向,赢得了全国上下的拥戴,他统辖的东三省,也一度被认为是防御日本的长城。然而对于这次有预谋的突袭,张学良有些举棋不定。这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其一,张学良对于日本人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早在伊藤博文当政时期,日本高层就已经有了“割占南满,侵占中国”的计划。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要把满蒙从中国分裂出去,变成日本殖民地的方针。同年七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上呈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在这种思想下,日军对侵占东三省做了周密准备。当时统治东北的张学良等人对此不以为意,他们认为东北军有着近乎三十万的兵力,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且装备精良,而日本关东军只有区区几万人,根本不足为虑。东北军自上而下,大多数都是这样的想法,除了例行操练外,没有任何的战斗准备。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其二,张学良自认为东北军实力难以抵抗日军。虽然东北军实力在中国是数得上号的,而且组建有空军、海军,但是在1930年的中原大战,张学良受蒋介石的诱惑,率军10万入关,导致东北防务空虚,实力大减。除此之外,面对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关东军,张学良觉得自己驻守东北的十几万东北军没有足够了实力抗衡日本。如果贸然开战,很可能会因此削弱东北军的实力和丢掉地盘。所以,他下达了不抵抗的命令,严格要求军民对于日本人的无理挑衅,要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给日本人挑起战端的借口,以避免事态的升级。正是在这种消极思想的左右下,日军长驱直入,很快攻占了东三省的大部分地方。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面对日本人挑起事端,蒋介石也是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一再坚持着“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中原大战后,蒋介石虽然表面上统一了全国,但是各方势力并不是真正心悦诚服。而且蒋介石继续坚持反共,连续多次调集大军对红军进行大规模的“围剿”。“九一八事变”前夕,蒋更是调集30万大军对红军进行第三次围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正身处政治漩涡当中,各方势力都在试图逼迫蒋下野,蒋忙于内斗根本无暇顾及外患。在日军接连攻占我东三省大片领土后,他任然忙着巩固自身的统治,而对日军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日本占了东三省,张学良不抵抗遭人唾骂,殊不知这项政策才是内因

1931年9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告全国民众书》,称要“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军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在日军的步步紧逼之下,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仍然顽固的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侵占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三千多万名同胞成为了亡国奴。日军侵略的战火并没有因此停止,而在这一政策的放纵之下,日军将战火烧向了中国内地的广大地区,给亿万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