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唐朝是中华历史上最为鼎盛的王朝,无论是文化还是外交,都取得了空前的成就,从而也诞生了杜甫这位诗人,写下了无数忧国忧民,脍炙人口的诗句,然而即便是这一位大诗圣,也有十分尴尬的时候,《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这一首,可以说是让杜甫最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了,在诗文中,他卖力吹捧一位大将,然而只过了两年,此人就已经叛国投敌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因为这首诗太长,就不详细列出,但是不妨看下里面的几个句子,开篇就说“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杜甫夸的是谁呢?正是大唐名将哥舒翰,麒麟阁是唐朝皇帝册封功臣的地方,然而杜甫认为,当代谁能够列为头号功臣呢?自然是英勇的哥舒翰将军,因为只有聪明威武的圣主,才能够驾驭你这样的英雄啊!实际上这一句话将唐玄宗和哥舒翰的马屁都拍了。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不过可杜甫的话倒也不假,唐朝风气开放,不但允许外国人或者外族人做官,还十分信任他们,从而诞生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比如高仙芝(高丽)、哥舒翰(突厥)。而哥舒翰又是唐玄宗时期最为出色的将领,担任左卫中郎将,屡次大败吐蕃,749年又发动石堡城之战,取得大捷,开疆扩土屡建功勋,成为了唐朝人心目中最大的英雄,因此他也担当得起杜甫的美誉了。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正是唐代天宝十三年(754年),杜甫居长安下杜城。田梁丘,当时任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判官,因为排挤,他想参军建立功勋的愿望十分的迫切,也就写下了这首诗迫不及待的委托自己朋友交给哥舒翰,并在诗的结尾写到:“军事留孙楚,行间识吕蒙。防身一长剑,将欲倚崆峒。”意思是“您让孙楚一类的人才留幕府,又在行伍中提拔吕蒙一类的将领。我的身边也佩着柄长剑,想去投到您的帐前一展雄风。”表达了杜甫想要建立功名的志向。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后来哥舒翰有没有重用杜甫就不知道如何了,但是在两年之后,哥舒翰在安史之乱当中,所率主力全军覆没,自己也被俘虏,他选择了投降这条路来保全自己的性命,《旧唐书》记载:禄山见到哥舒翰后,得意洋洋,“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如今怎么样?”哥舒翰此时却完全没有了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

杜甫最不愿提及的一首诗,全篇吹捧一名将,2年后,名将却投降了

老实说,这也怨不得哥舒翰,全因为杨国忠贪功,催促哥舒翰急进,导致唐军大败,哥舒翰自己也被逼上了绝路,最终他虽然投降,却还是被安禄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害。一代名将落得这种窝囊的结局,让人感到叹息,而这也等同于打了杜甫的脸,后来又是怎么评价自己这位曾经的上司呢?《潼关吏》提及:“谨嘱关防将,慎勿学哥舒。”说来也是有些讽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