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硕贤(1947- )建筑技术科学专家。福建诏安人。中国建筑界培养的第一位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建筑技术科学领域唯一的中科院院士,《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承担70多座观演与体育等建筑的音质设计与研究,发表论文200余篇,著作11部,包括《室内声学与环境声学》《建筑声学设计原理》《吴硕贤诗词选集》《吴硕贤书法选集》《成语新解与杂谈》《音乐与建筑》《吴硕贤文集》《吴硕贤行书选》《吴硕贤序跋诗文集》等。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序 言】

我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诗词宛如一朵瑰丽的奇葩,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盛开在人类文明的花园里,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芬芳,展现出引人入胜的魅力。一些诗词中包含了对自然现象的描述,甚至渗透了诗人对自然现象乃至自然规律的理解和领悟。这些文学嫁接科学的诗句,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富有启发性和生命力。可以这样说,从《诗经》《楚辞》、汉赋一直到近现代的古体诗,好的诗词歌赋既是文艺的珍品、知识的载体,又是思想的源泉,不仅给人以艺术熏陶和思想启迪,还能够激发出人们的好奇心,引导人们对科学的探索。

本书两位作者独辟蹊径地分析诗词中提及或相关的科学现象,结合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来对诗词进行分析和阐释,可谓是诗中有理,理中有诗,诗理结合,匠心独具。他们虽然从事的是理工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但是对诗词,特别是古诗词亦颇感兴趣,既陶冶了情操,又促进了文理的融合,增加了科学知识的亲和度和趣味性,增添了诗词解析的理性和创造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本书就是他们努力探索的结晶,现在予以出版,值得鼓励。

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无论是“上九天揽月”,还是“下五洋捉鳖”;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量子通信;无论是精准农业航空,还是智能无人农场;也无论是天气现象,还是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物理知识的应用和受物理规律的支配。“物理”一词在我国古代主要表示事物运行的道理。唐代杜甫在《曲江二首》中言“细推物理须行乐”;宋代苏轼在《凌虚台记》中曰:“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清代纪昀在《河中石兽》中写道:“尔辈不能究物理”等,都是这个意思。Physics传入我国后,被翻译为“物理”是有文化依据的,但其研究范围扩大至物质内部的结构和物体运动的规律。如此看来,诗词与物理的邂逅,古已有之。今人对其作进一步挖掘,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实际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中各种事物本身是不分专业的,专业的划分完全是人类为了认识与研究事物的方便使然。因此,我历来主张文理分工而不分家,应从多学科多专业的视野来审视与认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与现象。我本人虽主要从事理工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但业余也喜好诗词创作与书法习作,出版了多本诗词与书法选集。因此,尽管我与此书作者素昧平生,但是我仍然乐于接受作者所托,为此书作序。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最近,我国发布了2021—2035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指出提升科学素质,对于公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诗词与科学》的出版,无疑是符合这一宗旨的。本书启示人们,欣赏诗词,要善于揣摩和推敲其中的字字句句,并且还可以从一些诗词中找到其对自然现象所作出的关联描述,从中分析其背后的科学原理。与此同时,通过诗词中的一些描述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既有助于进一步展示古诗词的魅力,也有助于促进营造热爱科学的社会氛围。尤其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可以同时在文学与科学两方面受益,不啻是一项有益的尝试。相信这项工作会得到读者的欢迎。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吴硕贤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诗词与科学|吴硕贤(中国科学院院士)

小楼周刊投稿格式,例:

重游盖竹山

章雪芳(浙江)

山盖青青竹,风描水墨图。

孤身随细雨,踩痛落花无。

声明:投稿视为授权本平台刊发,出版等权益。

部分图片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在《小楼听雨诗刊》公众号发布的作品,同时会在【百度】【今日头条】【华人号】【都市头条】【搜狐网】【凤凰新闻网】【UC浏览器】【天天快报】【腾讯新闻】【QQ浏览器】【QQ看点】【腾讯新闻小程序】【搜狐新闻小程序】【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敬请作者自行关注并查收!!!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