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家长越禁止,孩子越爱干?3情况4步骤帮你轻松破镜!

妈妈:千万不能碰剪刀,万一剪到手指会疼,会流血的。

然后,儿子剪到嘴唇,破了口,哇哇大哭。

妈妈:千万不能把水撒到地上,不然会滑倒的。

话音刚落,盆里的水全撒了,做贼心虚似的想逃离现场,结果“扑通”一声,结结实实地摔在了瓷砖地面上。

妈妈:一定不要趴在地板上玩,肚子会着凉。

刚转身,儿子就趴在地板上,一脸无辜地看着我说,「妈妈,快看,我趴在地板上了!」

……

我也曾经一度好奇为什么小孩子总是爱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越不让做什么,他越好奇越感兴趣,在这方面的行动力堪比火箭发射。

直到看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切都真相了。这就是著名的的「粉红小象实验」。

加州大学语言系教授乔治 莱考夫,在他的认知科学基础课上他经常叫学生做个练习。他会跟学生说:“请你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请你千万不要想粉红色的大象!”“拜托你不要再想那粉红色的大象了!”他越是这样说,他的学生们却总是要想到那只粉红色的大象。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

言语暗示。它常常是通过言语进行的。尽管暗示者没有明确用言语说出自己的意见,但受暗示者却会不由自主地领会和接受言语中含有的暗示信息。[1]但因为孩子领会和接受语言暗示的能力有限,常常会对信息产生误判。

人的潜意识通常很难识别否定性的词语描述。往往表现为,你越不让做某事,呈现在他脑海里的不是「禁令」,不是父母生气的模样,不是事情发展的后果,而是被禁止的某事。

于是,我突发奇想试验一下这个实验是否对于成人依然有效,结果……

「老公,别想你前女XXX,一定不要想你前女友XXX,千万一定不要想你前女友XXX。」

然后,老公一头雾水,像犯错的小孩,「老婆,咋滴啦!」

我差点笑场,「你有没有想你前女友?老实说!」

老公一脸错愕:「你没说话的时候,我啥也没想,你说了之后,我就想了……」

「粉红小象实验」诚不欺我!

关于如何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家长禁止的事情,面对进入「魔鬼两岁」孩子的妈妈,我分享一下我丰富的战斗经验。

当家长想要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时,首先要想明白,禁止做某事是为了什么?是不让孩子打扰自己?是对孩子来说,存在某种程度的危险?是为了维护规矩规则……

明白了为什么,然后将这类问题如何解决的正确信息告诉孩子,可采用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让他自己得出结论,代之「不……千万不……一定不要……」类似的警告。

比如,大哲哲看奶奶切菜,非要闹着玩刀,怎么办?

奶奶说:「小孩子不能玩刀,这玩意千万不能碰,一边玩去。」

儿子「贼心不死」,虽然不哭不闹,但却老是瞄准机会就要拿刀,不管是放在抽屉里还是高处。

于是,我改变原有策略:

承认他的愿望,用他能够理解的话,简单明确地说出来。

「大哲哲,你想像奶奶那样用刀切菜。」

指出愿望能部分实战的途径。

「刀很危险,不过,我们可以一起玩,要握刀把,可以用手碰刀背,刀刃是用来切菜的。」

大手包着小手,手起刀落,菜一分为二。

启发式提问,引导孩子获得结论。

我问,「如果,手放在刀刃下,一切会怎么样呢?」

儿子,「破,出血,得抹碘伏!」

我又接着问,「那我们能不能把手放在刀刃上呢?」

儿子,「不能!」

我们约定,他如果想用刀切菜,一定要爸爸或妈妈在场和他一起玩,这样才安全。

寻找替代方案

为了避免他在家人不在时玩菜刀,于是我买了一套过家家的玩具。里面就有好多的水果蔬菜切切切的游戏,水果蔬菜相当逼真的条件下,又有安全的塑料刀,他可以一个人玩好长时间。

但是,问题的前提,是孩子脑子里有类似的经验,比如刀切手会破,手破是什么感觉,如何处理等等。

那么,经验如何获得呢?不是单凭嘴说或者听故事,看绘本,而是需要亲身经历!

儿子有被剪刀剪到嘴,破皮流血的经历,也有手被水果刀划伤的,用碘伏消毒的经验。所以,启发式提问才能按照理想预期进行。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什么事情该让孩子做,什么事情一定不能让孩子做,哪些事情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该让孩子做的事

符合孩子认知发展和生长需求的事

像3个月孩子爱吃手,两岁左右的孩子爱爬高,化身十万个为什么等等。

比如大哲哲爱爬高,家里人屡禁不止,但是,保证安全措施,有一个人可以时时贴身监管,一有危险及时救援,心惊肉跳刺激下的经验记忆格外深刻,像站在高高的板凳边上不慎摔下,我本能反应及时接住,他被吓哭了,从那以后,再也不站在边上,按我教的,老老实实站在板凳中间。

像这类敏感期的表现以及如何处理的具体方法,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捕捉儿童敏感期》这套书0~6岁的孩子都有涉及。

我们希望并认可的行为。

打个比方,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主动积极参与做家务,一旦孩子模仿大人做了某个我们希望并认可的动作,及时给予正向鼓励。

比如,收拾垃圾,扫地,帮忙分餐具等等。

不早说,「宝贝真棒,太厉害了!」等泛泛的夸赞,要具体到细节,让孩子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比如「宝贝,你把碗儿摆放的真整齐,太厉害了!」要比一句「真棒,真聪明」更能让孩子接受。

那些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初学者的容许失误

大哲哲第一次扫地,结果越扫越乱;第一次择菜,好的坏的一起扔进垃圾袋;第一次洗脸,最后变成了洗头……

这样的错误是可以忍受的,我们只要做好示范,传递正确信息,剩下的就是耐心等待开花结果,等到有一天你会发现,地越扫越干净,菜也摘的像模像样……

特殊情况下的容许失误

比如生病,事故,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等等,这种情况下孩子很难像平常那样自然反应。

就像大哲哲第一次晚上坐车去外公家,结果一上车看到外面漆黑一片,就又哭又闹,只要下车,安抚也好,玩具绘本也好,什么方法都试过了都没用,只能下车回家……

不能容忍,必须制止的行为

这类行为危害到家庭和睦幸福,影响家庭成员的身体健康,经济利益,同时触犯法律道德。

比如拿石头扔别人家窗户上的玻璃,拿碗砸人等等。

要给孩子制定限制,而且限制要具体,但也要留有空间,指出正确的行为。比如,碗是用来吃饭的,不是用来砸人的。

把事情理明白了,剩下的就知道什么该禁,什么该松,什么可以政策放宽,放稳心态,耐心,尊重,否定禁止变成肯定引导,换一种思维方式,相处下来会开心放松不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