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一说到李世民,很多人都会提到玄武门之变,这绝对是李世民一生都无法绕开的话题,也许对玄武门之变仔细了解后,我们会发现一个比较特殊的细节,当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入到玄武门之后,两人发现有埋伏就立即撤退。

看到李建成和李元吉撤退,李世民立即追赶,李元吉转身朝着李世民连射三箭,却没有射中李世民,李世民对着李建成一箭,便结束了李建成的性命,很多人比较疑惑,明明李元吉箭术也不差,为何会连续三箭都没射中李世民呢?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的诱因

李世民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就已经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李渊重视,为了奖赏李世民,李渊开创性地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这个天策上将在当时已经是最高的赏赐了,其有一个最大的好处,那就是可以开府,也就是说可以组建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朝廷,要知道在当时只有太子有这样的权力。

李世民正是因为拥有了开府的权限之后,才招揽了诸如房玄龄、杜如晦等优秀人才,让他们专门效忠于自己,和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党羽形成竞争,随着唐朝逐渐建立并且完善之后,李世民的实力已经严重威胁到李建成。

事实上当时李渊并非不清楚李世民的真实实力,可是就连李渊都比较畏惧李世民,他担心立李世民为太子,李世民会迅速抢走自己的皇位,在绝对的皇权面前,亲情已经不算什么了,李渊想要借助李建成不断消耗李世民,以达到权力平衡的目的。

原本这个想法很好,并且真实的历史也确实向着李渊所想象的方向发展了,只是在面对皇权的蛊惑时,基本上没有人能够保持理智,李建成在与李元吉合伙对付李世民之后,手段变得越来越残忍,最开始仅仅是削弱李世民实力,后来变相成要结束李世民性命了。

面对生与死的抉择,我想任何人都会为自己着想的,这个世界上很少有类似于扶苏那种选择自杀的皇子,更多的是像李世民这种选择奋起反抗的人,在经历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先后两次的暗杀之后,李世民手下的人都无法忍受了,想要和李建成决一死战。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可就在最为关键的时候,突厥突然袭击唐朝,李渊打算派李世民出击突厥,结果思考到李世民的权力太大,就听从了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建议,让李元吉率领李世民部下去对付突厥,一旦李世民的部下真的去对付突厥了,那李世民的处境将会相当危险,李建成铲除李世民也会变得简单很多。

李世民当然是明白这一切的,他也想和李建成决一死战,但是当时李世民手上的兵马不足,根本不是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对手,他只能选择智取方可,就在李世民等人商量对付李建成的方案时,李建成和李元吉突然计划要将李世民在送行手下之际铲除,留给李世民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在铲除李世民之前,李建成先去找到李渊参李世民一状,说他想要谋反,李建成这样做就是为自己接下来铲除李世民奠定基础,先说李世民有造反意图,随后将其杀掉,就告诉李渊说李世民确实造反,这个计划可谓天衣无缝,要是一般人必然束手无策。

可在李世民这里,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李世民对李建成的计划早有准备,在李渊召见李世民询问他是否有谋反意图之际,李世民就明白幕后告状之人必然是李建成,于是李世民将计就计,说出李建成与李元吉在后宫与李渊妃子私会被自己撞见之事。

李渊毕竟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男子汉大丈夫,听到李世民说自己的妃子和儿子之间存在私通,李渊瞬间就精神恍惚了,他只说了一句叫李世民第二天来和李建成、李元吉对质,他会召见两人入宫的。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玄武门之变的过程

李世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李建成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仅没有办法收拾李世民,反而还被李世民倒打一耙,现在更是被李渊召见,叫他第二天和李元吉一起入宫对质,李元吉觉得此事不妙,为了保险起见,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

可是一旦不入宫,李世民所言之事必然就会被李渊当成真的,到时候肯定会惩罚李建成以及李元吉,自己毕竟是太子,面对这样的事情不能躲藏,再说了,宣武门之中的人都是李建成的,他有恃无恐,完全不需要担心什么。

考虑到这些之后,两人还是决定第二天应约而至,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就远远超出了李建成的预测。原来李世民早就把看守在玄武门的常何给买通了,或者更加准确一些来说,常何本身就是李世民的人,当年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多年,是后来李世民为了大局考虑,才安插到李建成身边的。

常何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他买通了玄武门里边所有看守,为李世民进行的玄武门之变提供了最佳保障,要不是有常何等人发挥的重要作用,玄武门之变想要取得胜利还是相当困难的。

李建成与李元吉不明所以,和往常一样大摇大摆走进玄武门,朝着李渊所在的方向前去,突然李元吉看到一旁有埋伏的人,他感觉到情况不妙,就打算转身逃跑,李世民看到两人逃跑之后,立即骑马追赶,嘴里还说着一些话,应该就是告诉两人玄武门已经被自己控制,希望他们缴械投降的意思。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听到李世民说的话之后,李建成和李元吉加快了逃命的速度,不过他们很快就懵了,因为玄武门早已被常何等人死死封住,不让任何人出去,也不让任何人进来。李元吉现在慌了,拿起弓箭连续朝着李世民射了三箭,但是都没有射中。

李世民见两人根本没有投降的意思,就拿出弓箭,朝着李建成射了一箭,李建成迅速从马上落下,一命呜呼了,李元吉继续逃跑,李世民骑马追赶,可是在途中李世民的马受到惊吓,朝着树林跑去,李世民被树枝击落在地,良久都没有起来,李元吉看到此场景,立即朝着李世民跑去,打算用弓弩勒死李世民,幸亏在关键时刻尉迟恭率领七十多人前来救驾,才保住了李世民的性命。

李元吉见情况不妙,还想逃跑,却被尉迟恭一箭射中,丢了小命,接下来尉迟恭把李元吉和李建成的头颅砍下,提着走上城门,城外还有李建成的手下冯立等人率领大军攻城,城内的守将都被战死两人,看到尉迟恭提着李建成人头,并且说了一番话之后,门外的人才逐渐散去。

事情发展到这里,其实还远远没有结束,因为李渊手上掌握的禁军对李世民还有威胁,为了解决这个威胁,尉迟恭拿着满是鲜血的武器就冲进李渊宫中,看到尉迟恭手上全是鲜血,李渊急忙询问尉迟恭发生了什么,尉迟恭告诉李渊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作乱,李世民正在平叛,需要禁军支援方可。

李渊一开始难以决定,还问了问一旁的亲信裴寂,大家看到尉迟恭手上的鲜血以及周围的士兵,都明白发生了什么,连忙站队李世民,李渊无可奈何,只有交出禁军兵权,玄武门之变至此算是彻底结束了,李世民在外边休息了一会儿,才进去拜见李渊并且请罪,李渊看到这样的场面,早就明白事情结果,配合李世民上演了一出好戏,当场宣布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后又禅位给李世民,自己乖乖当太上皇生孩子去了。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为何李元吉连发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

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其实很容易理解李元吉的失误,李元吉和李建成一直以来都只敢采用一些见不得光的阴招对付李世民,就足以说明两人不敢和李世民正面对抗,李世民有多强大,两人完全清楚。

尤其是李元吉,在没有跟随李建成之前,他一直都是跟着李世民作战的,李世民的能力如何,李元吉自然最明白,当看到李世民的那一刻,李元吉和李建成就被一种强大的压迫感所征服了,所以他们完全没有思考什么,第一反应就是逃跑。

当李世民又说出玄武门已经被自己控制之后,原本还以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李建成与李元吉,更是彻底乱了阵脚,在看到玄武门已经被紧闭,两人无法逃出生天之后,李元吉已经绝望了,不过他比李建成稍微强一点的就是他还敢转身反抗一番,对着李世民连发三箭,单纯能够射出三箭,就足以说明李元吉还是有些水平的。

至于说三箭都没有射中李世民,那简直太正常不过了,在极大的压迫感以及心理落差、恐惧之下,李元吉和李建成早已彻底绝望,一心只想逃命,根本无法专注射箭,更何况李元吉是在背对着李世民的情况下射箭,马在急速行走,自己转身射箭的难度很大,就算是平时想要射中李世民也有难度,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就更加射不中了。

反观李世民,从之前的弱势和被打压的局面,迅速变成现在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的局面,他早已无所恐惧,反而比较淡定从容,只需要一箭射死李建成,一切就都好办了,至于李元吉,实际上杀不杀都对李世民影响不大。

玄武门之变中,李元吉连射三箭未中目标,李世民却一箭射中李建成

结语

玄武门之变,其实就是一个死局,李世民等人早已经提前很久就开始布局,到了李建成与李元吉进入玄武门之际,这里已经完全掌控在李世民手中了,基本上可以说谁进去谁就得死,没有太多悬念,处于极度恐惧之中,人的能力自然下降,李元吉射不中李世民完全合情合理!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的思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