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八路军115师344旅是一支比较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的大部分干部都来源于红25军,原红25军军长担任344旅旅长,政委是黄克诚。徐海东在大将名录中排名第三,巧合的是,政委黄克诚就居于徐海东之后,在大将中排名第三,那么黄克诚有多大的贡献,会排在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等赫赫有名的战将之前呢?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克诚于1902年出生于湖南

永兴县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9岁时靠族人的接济读了八年私塾,之后又就读于

县立高等小学,1922年考入衡阳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期间,黄克诚开始接触进步思想,致力于寻找救国救民的出路。1925年,黄克诚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不久,黄克诚被推荐报考了国民党中央政治讲习班,在这里,黄克诚聆听了毛泽东等知名人士讲授的课程,还系统地接受了军事训练,学习了最基本的军事知识。1926年,黄克诚在唐生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军中担任团教导队政治教官。北伐期间,黄克诚身先士卒,还秘密发展了几位党员。

1928年1月,黄克诚回到家乡永兴县,成立了永兴县工农革命军第一师,黄克诚担任党代表兼参谋长,之后率领部队攻克永兴县城,将部队改编为永兴县红色警卫团,黄克诚担任警卫团团长。1928年4月,黄克诚率领部队和毛主席会合,部队改编为独立团。

1930年,黄克诚被军委派到彭德怀的红5军,担任第八大队政委。黄克诚外面看起来斯斯文文,还带着一副眼镜,但是打起仗来毫不含糊。红五军在攻打修水县城时,黄克诚亲自率领突击队,身先士卒,挥舞着大刀冲在最前面,为主力部队打开了通道,后来彭德怀给他下了一道命令,那就是不准再抡起大刀往前冲。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红五军团扩编为红三军团,黄克诚又担任

红3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第3师和第1师政治委员、第5军政治部主任、红3军团代理政治部主任等职。黄克诚打仗勇敢,为人也刚正不阿,敢于说真话,发表自己的意见。

1931年夏,中央苏区进行大规模肃反,抓捕所谓的“AB团”分子,肃反委员会很快给红三军团红三师政委下达了一份抓捕名单,黄克诚刚到名单后,发现上面的人很多都是连队基层干部,平时表现都不错,打起仗来也都十分勇敢,他认为这样搞是胡来,因此不仅拒绝执行命令,还和肃反委员会的人员大吵了一架,质问他们为何要滥杀无辜,黄克诚当即被抓起来审问,后来还是彭德怀出面干预,才把他给保了下来。但是师政委的职位被撤销了,调到军团司令部当秘书。

长征途中,还有抗战时期,黄克诚依然不改初衷,被撤职依旧是家常便饭。到长征后期,黄克诚已经失去了带兵的资格,被安排到军事裁判所当所长。虽然多次丢官,黄克诚还是毫不掩饰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同时不管是担任什么职务,哪怕是很小的干部,黄克诚也会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黄克诚的老上级彭德怀也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军人,但是在黄克诚面前,也只能敬佩地对他说:“你比我还像彭德怀。”全面抗战爆发后,黄克诚担任

八路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之后不久又担任

八路军115师344旅政委,和旅长徐海东一起指挥部队,多次重创日军。

红军刚改编为八路军的时候,蒋介石妄图控制八路军,要求取消八路军的政委和相关机构,由国民党方面向八路军派出政训人员、辅助人员。双方经过漫长的谈判,最后八路军为大局着想,取消了八路军的政委和相关机构。但是取消八政委后,八路军的战斗力和纪律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37年10月,平型关战斗结束以后,八路军115师撤到了山西五台山一带休整。总政治部主任任弼时派黄克诚到115师去检查部队的政治工作情况。黄克诚在下面跑了半个月,发现部队虽然改编时间不长,但作风却起了很大变化,军阀习气开始滋长蔓延。根子就是由于部队取消了政治委员制度,政治工作显著削弱了。

为此,黄克诚认为应该恢复原有的政治委员制度,开展反军阀主义的斗争,才能确保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随后,黄克诚向任弼时提高了一份详细报告,任弼时上报党中央,很快就获得了批准,中央军委下令在八路军中恢复了原有的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0年2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八路军第二纵队,左权担任司令员,黄克诚担任政委,第二纵队包括344旅在内的四个旅。到1940年底,八路军第二纵队发展到了两万多人的规模。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决定成立第五纵队,黄克诚担任纵队司令兼政委。随即率部东进淮海,南下盐城、阜宁,同发起黄桥战役的新四军苏北部队在白驹镇会师,共同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打开了华中抗战的新局面。

1941年皖南事变之后,黄克诚担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苏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苏北区委书记。在苏北的这四年时间里,黄克诚领导新四军三师和苏北人民多次打退日伪军的进攻。抗战胜利时,新四军第三师拥有正规军3.7万人,地方武装30万人。

1945年9月初,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三师返回苏北根据地,在华中局驻地获悉我军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东北。黄克诚当即向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饶漱石建议:“给中央发电报,要求派大部队到东北去。”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但是饶漱石认为这不属于他管辖的事情,不同意发这个电报,最后黄克诚以个人名义越级上报,于9月13日给中央发了一封长电,根据当地形势和我党战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应该多往东北派部队,至少应该派去五万人,能去十万人最好,还应该派有威望的军队领导人去主持工作,迅速创建根据地。

9月23日,黄克诚接到了中央的命令,要求他率领新四军第三师开赴东北。就这样,黄克诚率领新四军第3师主力4个旅,三个特务团共3.7万人开赴东北,实际到达东北的有3.5万人。新四军第三师的领导班子也很强悍,洪学智(开国上将)担任副师长兼参谋长,刘震(开国上将)担任副师长,政治部主任吴法宪(开国中将)。

在去东北之前,上级夸大了东北的好处,说东北到处是武器,可以随便拿,所以很多部队去东北的时候完全是空着手去的。华中局首长也对黄克诚说:“中央通报,东北物资武器很多,你们现有的武器可以留下来交给地方。”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但是黄克诚不信,他坚持要部队全副武装去东北,在率领部队到达山东的时候,新四军军部又指示他们在山东停一段时间,协助山东部队作战。黄克诚认为抢占东北是当地第一战略要务,兵贵神速,不能耽误时间,他还直接向军委请示。军委很快给出答复:“3师部队到达山东后,应日夜兼程北进,不能在山东担任战斗任务。”

后来各部队到达山东后,发现留给他们的武器装备并不多,很多武器都被紧急扩充的新部队拿走了,这些新部队大都没有经过严格的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在打仗的时候,又都纷纷溃散了,把本来就不多的武器都丢失了。

当时有十万八路军,新四军到达东北,而黄克诚率领的部队就达到三万五千人,是规模最大的一支部队,更为难得的是,这支部队是全副武装到达东北的,为顶住国民党军的进攻做出了重大贡献。后来新四军第三师的四个旅和三个特务团又发展成为了39军,40军,还有43的一部分,都是后来东北野战军赫赫有名的王牌部队。

十万大军闯关东,黄克诚足足带了三万五千人,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46年起,黄克诚又担任

西满军区副政治委员、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兼后勤司令员、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等职务。建国之后,黄克诚担任天津市委书记,湖南省委书记、湖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后勤部部长,军委秘书长、国防部副部长,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