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三国杀移动版中有很多武将,每个武将都有自己的技能,而对应技能也有很多台词。三国杀的台词一直都很棒,里面的一些台词可以说是朗朗上口,听了之后忍不住从自己嘴里溜出来。然而,也有一些不是很用心的台词,之前金玉说司马徽的台词很出戏,很不用心,有人提出质疑。司马徽本身就是好好先生,这样的台词没什么问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司马徽到底是什么人,他的像网络语一样的“好,很好,非常好”到底合不合适。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一、“静心养性,不被乱世所扰。”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善于鉴赏人才,却不理俗世,隐居山林。

庞统听说司马徽住在颍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正遇上司马徽正在采桑叶,庞统便说大丈夫怎么能做妇人之事呢。而司马徽告诉他,从前伯成宁愿耕作,也不羡慕诸侯的荣耀;原宪宁愿住在以桑木为门轴的简陋屋舍里,也不愿住官邸。哪有住在豪华的房屋里,外出骑肥壮的马,左右要有十几个侍女侍候,才算是与众不同的道理呢?

庞统听后大受折服,根据《三国志·庞统传》记载:

“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

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并认为庞统应该是南州名士之首,至此庞统为人所知。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二、“山野闲散之人,不堪重用。“

公元198年,荆州牧刘表设立学校、学官,广泛寻求天下名士。;益州涪人尹默、李仁因为益州只流行今文经学,特意来荆州从司马徽、宋忠学习古文经学。

司马徽知道刘表心胸狭隘,一定会谋害善者,所以缄口不言,不谈论时势。后来,刘表亲自来拜访司马徽,看到他之后,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书生,都是虚名,没什么大不了的。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三、“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前去拜访司马徽,并和司马徽讨论世事。司马徽对刘备说:“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仕。” 刘备问谁才可以称得上俊杰,司马徽回答说:“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同时,徐庶也曾经向刘备推荐过诸葛亮和庞统。因此,刘备就去请了诸葛亮。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四、“好,很好,非常好。“

司马徽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与人说话时,从来不问别人的好恶,都说好话。有一次,有人告诉司马徽自己儿子的死讯,司马徽便回答说:“很好”。司马徽的妻子知道后便责备他,司马徽却回答说:“您的话也很好。” 因此在明代时,司马徽被人们称为“好好先生”,成语“好好先生”由来于此。看来这句台词也并不是没有历史渊源。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五、“咳咳,难道我,我这次推荐错了... “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刘琮投降,司马徽也被曹操所得,曹操想重用他,但司马徽在此后不久就病死了。

三国杀:“好,很好,非常好”,司马徽的台词到底有没有历史典故

司马徽虽是当年的隐士,才高八斗却不进世俗,可不坚持原则、对谁也不敢或不愿得罪。或许他的“好,很好,非常好“确有典故,不过这种行为并不值得提倡。每个人还是需要有自己的意见的,这样才能适应世界,对吧?

关注我,了解更多三国杀武将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