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蒙古灭金后,宋蒙开战其实在所难免,蒙古军连续南侵但未发全力,南宋有名将孟珙坐镇,战绩也还差强人意。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王清斌

欢迎您来到我的专辑,缤纷历史清清讲。

公元1234年年初,宋蒙联合灭了金国,当年夏天,双方就撕毁盟约打起来了。

咱还得说一下南宋联蒙灭金的策略。

历史上基本上认定南宋这是弱 智的表现,说联蒙灭金简直就是当初跟金国签订海上之盟灭辽国的翻版,都是弱者跟人家强者的联盟,不会得到什么好处。而且之后很快叛盟,必然会招致强者的报复性打击。那就连柏杨先生也说南宋是“把头伸到巨怪血盆大口中寻找食物的蠢猪”,说得好像宋蒙之间的战争,南宋恪守盟约就能避免似的。

我要说的是,南宋联蒙灭金跟当初宋金结盟灭辽并不一样。

辽国虽然占据了北宋心心念念的燕云16州,但并不是从北宋手里抢下来的。北宋作为中原正统王朝,有夺回来的责任这是肯定的,但双方之间的战争并不是因为国仇家恨引起的。何况“澶渊之盟”后,两国间保持了上百年的和平,这种情形下,北宋联金灭辽主要是想拿回燕云16州,就算是正常的想法,但多少有点脑抽。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至于南宋联蒙灭金,根本谈不上弱 智,那是非常自然的选择。

南宋跟金国之间有灭国之恨,双方百余年一直是战争不断,金国也从来没想过要恪守双方的和约,这点金国人比辽国人差远了。就是说,辽国被灭是值得同情的,而金国,不值得同情。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史书里找不到宋蒙之间盟约的具体内容,关于灭金后怎么分割金国土地的说法都非常模糊,很可能双方只是口头打个招呼而已,正式的盟约根本就不存在。

更重要的是,按当时蒙古人的架势,那是要征服全世界的,南宋的领土也是他们计划之中的,只不过当时的战略重点在西方,所以才没在灭金后直接去灭南宋。打你没商量,背盟不背盟无所谓,借口随便都找得到。

另外,当时北宋的战斗力虽然不行,但国力还是很强大的,也就是说,它是存在选择问题的,帮辽国对抗金国这个选项是成立的。而到了南宋这时候,什么选项都是不成立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跟蒙古开战。

南宋的确有点应了那句话,“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所以很多人对它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但清楚了上面这些,就不要再去计较南宋当时的那些暗暗搓搓的做法了。

当时史弥远已经死了,当政的宰相是激进派郑清之,他和宋军的将领们制定了一个“守河据关,收复三京”的计划,就是把边界线向北推到黄河、潼关一线,收复开封(东京)、洛阳(西京)和商丘(南京)三京之地,抚定中原。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河南经过多年的战争,城池残破,十室九空,蒙古人看不到油水,并没有驻守的部队,所以南宋的几路部队很顺利地就占领了开封和洛阳。

不过还没坐热乎,蒙古人就杀回来了。

野战肯定是打不过蒙古人了,而且这次出兵,朝廷内部意见并不一致,对战争的准备非常不充分,连后勤粮草都保障不了。守城也没坚持多久,开封和洛阳的部队都没饭吃了,只好狼狈地逃回来了。

前后不到2个月,这个“守河据关,收复三京”的计划就彻底破产了。

第二年夏天,窝阔台派出3路蒙古大军征讨南宋。

西路蒙军从陕西入侵川蜀。经过一段时间的相持,南宋被蒙军攻入汉中,在阳平关遭遇失败,蒙军长驱直入四川。

自从吴玠、吴璘守川蜀到现在100多年,四川一直很太平,各地战备比较松懈,这下蒙古人突然打进来,不到1个月基本就都沦陷了。后来蒙古人联合吐蕃部落攻陷了成都,但中路蒙军主帅、窝阔台的儿子突然死了,西路蒙军才放弃成都,南宋这才收复成都和川西的一些州城。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中路蒙军在郢州遭遇顽强抵抗,始终没能得手,可襄阳出事了。

自从岳飞收复襄阳以来,襄阳一直是南宋对抗北方入侵的战略重镇,军备非常充足。但当时的守军分成了南北两派,南派就是原来南宋部队,北派是原来金国投降过来的部队,两派不和,闹起了内讧。结果北派将领趁机又投降了蒙军,南宋守将回天乏力,就放弃了襄阳。

襄阳被蒙军占领后,周边的州城纷纷沦陷。赶巧,蒙军中路主将窝阔台的儿子阔出不知道是病死可还是阵亡了,反正死了,蒙军才停止了进攻。

东线南宋的部队根本就没有像样的抵抗,蒙军接连攻陷河南、安徽的一些州城,但在黄州(湖北黄冈)他们遭遇了孟珙。

孟珙是南宋后期军中的中流砥柱、第一名将,是抗击蒙古人的标志性人物。他祖上是岳飞的部将,他自己一生作战,战无不胜。他驻防黄州,开荒田修水利,构筑营寨,把黄州打造成了军事重镇。他奉命去救援江陵(湖北荆州),用疑兵之计迷惑蒙军,在夜里发动进攻,连破蒙军24寨,取得胜利,还救出了2万多难民。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同时在真州(江苏仪征)宋军设伏诱敌,用震天雷之类的火炮,给蒙军造成了很大杀伤,不得不退兵。

蒙军这次南侵并没有尽全力,因为他们同时还在西征。这是蒙古军第2次西征,规模比之前还大。他们荡平了中亚,征服南俄平原,攻陷基辅,入侵波兰,接着击败了波兰和日耳曼联军,又击败了匈牙利军队,进军维也纳,一直向南欧挺进。直到公元1241年窝阔台去世,蒙军才从欧洲撤军。

公元1237年,蒙军再次入侵南宋。在黄州他们再次被孟珙击败。第二年孟珙反攻,三战三捷接连收复襄阳、樊城。窝阔台要全力西征,派人来跟南宋谈和,遭到拒绝后,再次起兵,号称有80万大军,围攻庐州(安徽合肥)。

这次他们又遇到个狠人,叫杜杲(gǎo)。这时候他都65岁了,还是个文官,他是南宋著名学者,但是文武双全。上一年他就设伏击败过蒙古军,这次他再发神威,用自己发明的鹅梨炮、三弓弩炮等跟蒙古军展开了炮战,最后蒙军知难而退撤围退兵,还被杜杲好一顿追杀。

宋蒙之战不可避免,可“守河据关,收复三京”却是个笑话

公元1239年,窝阔台连续第3年、再次起兵80万进攻南宋,这次的方向是从四川进攻湖北。

这次抗战的重任又落在孟珙身上了,孟珙现在已经升任中部战区最高司令长官了,对蒙古人的这条进攻路线他早有准备,派兵扼守住险要关隘,把蒙军挡在了四川之内。只可怜四川各地再次遭到蒙古军的蹂躏,成都失守,各个州城纷纷沦陷。

不过老天似乎照顾了一下南宋,就在成都被攻破的同时,公元1241年,窝阔台死了,南侵各路蒙军陆续撤军,这才让南宋喘了口气。

连续几年的战争,让南宋认识了蒙古人,没有了金国在中间缓冲,南宋必须直面蒙古人的入侵,看来躲是躲不过去了,那就自己好好地想想办法吧。

好了朋友们,这一期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

历史很精彩,历史很无奈

我是王清斌,让我轻轻地为您讲述缤纷的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