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基辅战役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战争的初期,因为种种因素,苏军遭遇了惨痛的失败,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恐怕就是基辅战役,苏联在这场战役中被德军一口气消灭了80多万兵力,其中几乎整个西南方面军共65万人被德军包围后投降,创下了人类战争史上被包围人数最多的纪录。
基辅战役发生于1941年7月初,距离德军在6月开始的进攻还不到半个月,地点则在乌克兰,乌克兰对苏联的意义非常重要,当地肥沃的土地为苏联提供了主要的粮食供应,同时还出产多种矿产,如果此地被德军拿下,苏联就将陷入极大的被动,而基辅不仅是乌克兰的首府,同时也是苏军想在乌克兰坚守的重要战略点,因为乌克兰境内大都是平原地形,几乎无险可守,苏军要想坚守只能依靠大城市和人工建设的要塞群,一旦基辅失守,整个乌克兰都将陷落。
为了保护基辅和乌克兰,苏联匆忙调来整个西南方面军部署于此地,包括铁木辛哥和赫鲁晓夫在内的多位苏联高官试图率领军队抵抗德军进攻,但此时的德军攻势正盛,古德里安的德军装甲部队矛头对措手不及的苏军阵地进行了闪电战和穿插进攻,随后大批德军战机对被包围的苏军部队狂轰滥炸,轻松击破了苏军的外围防线,而因为缺乏有效的指挥和对抗德军闪电战的战术,苏军一路节节败退,很快被德军装甲部队包围于基辅城内,经过近三个月的战斗,苏军共有19万人伤亡,66万人在基辅城内被德军俘虏,仅布琼尼、铁木辛哥、赫鲁晓夫等少数高层指挥官成功率少量部队突围,德军只付出了伤亡13万人的代价。
苏联之所以遭受了如此惨痛的失败,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战争初期德军的极高军事素养和闪电战战术的有效性,以装甲部队作为矛头的闪电战可以快速对苏军战线实施多点突破和纵深穿插,难以进攻的坚固目标则用空军狂轰滥炸,而苏军因为大清洗导致上层指挥死板,各个部队之间无法有效配合,根本无法应对德军的迅速进攻,才会导致整个西南方面军葬送于基辅包围圈内。
不过此战对苏联来说并非彻底的失败,包围圈内拼死顽抗的苏军也成功拖慢了德军的进攻步伐,让大批德军在乌克兰被拖延了近三个月之久,直到9月才得以继续行动,而按照巴巴罗萨计划的时间表,此时德军的三股兵力应该已经汇合于莫斯科城下发起最终进攻,苏军的行动成功打乱了德军的时间表,让德军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延后到了冬季到来,而因为没有预料到苏联境内的冬天威力如此强大,德军根本没有准备充足的防寒物资,导致前线部队因严寒天气损失惨痛,最终给了苏军集结力量,挫败德军攻入莫斯科行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