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29军奋起抵抗。日军一直想和中国军队在华北地区决战,以发挥其机械化优势,蒋介石也意识到了这点,立刻在上海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吸引日军主力来攻,想利用江浙地区的密集水网,挡住日军的侵略步伐。

唐生智请缨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付出了伤亡30万人的惨烈代价,为首都南京的各大党政军系统,科研院校,工厂等单位向大后方搬迁争取了时间。但是日军的动作十分迅速,1937年11月,国民党军在淞沪会战中失利后,日军立刻向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发动进攻。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1937年12月1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了“大陆第8号”命令,命令“华中方面军司令官与海军协同,攻占中华民国首都南京”。当日,日本“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就下令,调集九个师团20万人分九路向南京发动进攻。

南京和上海仅有300公里,早在11月下旬,军令部作战部部长刘斐就指出:

日军可由江面用海军封锁和炮击南京,然后以海陆空协同攻击,南京将处于立体包围的态势下,无法固守。

为贯彻持久抗战方针,应避免在初期和日军作战,建议在南京稍作象征性抵抗后,然后主动撤退。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军政部部长何应钦,军令部部长徐永昌等将领也都主张放弃南京,因为上海到南京的这300多公里,都是平原,根本就无险可守。而且中国军队的主力在淞沪会战中伤亡殆尽,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很难恢复战斗力。蒋介石的德国顾问也建议放弃南京,不做无畏的牺牲。

其实当时国民政府的军政要员都知道南京守不住,但是南京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不战而退,影响肯定会不好。

在国民政府召开的最后一次南京防卫会议上,训练总监唐生智慷慨激昂地站起来说:

“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为国际观瞻所系,又是孙总理陵墓所在,如果不战就放弃南京,将何以对总理在天之灵?因此,非守不可。”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蒋介石转而发问,那么谁能固守呢?这时候,会场上鸦雀无声,唐生智在了犹豫了一阵后再次站了出来,说道:“委员长,若没有别人负责,我愿意勉为其难。我一定坚决死守,与南京共存亡。”之后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卫戍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任副司令长官,调集刚从淞沪战场上撤下来还没有来得及休整的10余万国民党军守卫南京。

萧山令临危受命

在当时守卫南京的国民党军将领中,有一个职务很重要,这个职务就是南京市市长,当时的南京市市长就是萧山令。1892年,萧山令出生于湖南宜阳县的一个小山村。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萧山令的家族也算是书香门第,一门三代都是清朝末年的秀才,远近闻名。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萧山令六岁就进入私塾读书,熟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很深。

清朝末年,列强纷纷侵略瓜分中国,清政府又腐败无能,无力维护国家利益,致使整个华夏大地生灵涂炭,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少年的萧山令无比愤慨,决定投笔从戎,他年轻的时候还受到曾国藩的影响,曾经立下誓言:“

兵符在握,一扫群魔

。”之后,萧山令进入湖南陆军小学学习。

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萧山令考入了保定军校第三期。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涌现出了蒋介石,白崇禧,叶挺,张治中,傅作义等

中国现代史上的知名人物。保定三期也是英才辈出,张治中,黄绍竑,白崇禧等人都和萧山令是同学。

保定军校毕业之后,萧山令回到湖南,在湘军中先后担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等职务,还跟随唐生智参加过北伐。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之后,萧山令被编入了南京卫戍司令部。

1936年,萧山令任国民党宪兵副司令,晋升少将军衔,主

管全国宪兵的编制与训练工作。

南京保卫战之前,宪兵司令谷正伦称病退到重庆,萧山令则被留了下来,管理国民党宪兵,指挥宪兵第2团,第5团,第10团等部队

。当时的萧山令不仅担任着全国宪兵副司令,还担任着南京警备司令,防空司令,首都卫戍区副司令,首都警察厅厅长,南京市市长马俊超逃到后方后,他还兼任着南京市市长一职。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这些职务放在平时,都是很多高官愿意花大钱去疏通关系买的高位,但是放在1937年,却变成了烫手山芋,很多国民党军高官纷纷找各种理由逃到后方,萧山令则临危受命,把这些重要职务都接了过来,协助唐生智指挥战斗。

壮烈殉国

国难当头,民族生死存亡之际,萧山令将军表现出了一个中国军人的气节。南京保卫战的部队虽然名义上有15万,但大多数部队都是刚从淞沪会战退下来的,各部队武器损失严重,兵员减员也很大,实际上只有八多万人的部队,有三万多人还都是刚刚补充进来的新兵,没有经过任何的军事训练。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1937年12月5日,南京保卫战正式打响,在日军的立体攻势下,南京很快陷入日军的三面包围中。12月6日,蒋介石召开少将以上的官员开会,要求他们勇敢作战,服从唐生智司令官的命令。

唐生智为了表示自己和南京共存亡的决心,将江面的所有船只全部撤离,也没有制定任何撤退计划,要求各部队背水一战。

12月11日深夜,蒋介石致电唐生智,要求其准备撤退,保存实力。12月12日凌晨,唐生智连夜和参谋人员制定撤退计划,但这时候已经来不及。

在撤退过程中,萧山令将军又被任命为渡江总指挥,指挥部队从下关渡口渡江撤退,这又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

在南京保卫战的时候,他的朋友

陈辑川两次来找他,给他分析当前的形势,想让他撤出南京,不要做无畏的牺牲。但是萧山令却回答:“

授命拱卫首都,防守无方,无以对党国,杀敌不力,无以对金陵老小,贪生怕死,俯首称奴,何脸见江东父老,

我走,南京的老百姓怎么办?现形势已乱,各自只顾逃命,满城游勇散兵,不听指挥,军心民心无法稳定, 守土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我应尽忠报国,笑卧沙场,死守南京,我意早决!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萧山令被任命为渡江总指挥指挥,立刻率领宪兵部队赶赴到江边,这时候江面根本没有多少船,萧山令立刻命令宪兵部队去拆民房扎筏子运送部队渡江,此时数万国民党军和大批民众都涌入到了江边,城内的部队也放弃阵地,开始突围,日军的前锋部队已经打过来,萧山令一边指挥宪兵部队反击,一边指挥官兵渡江。

12日夜是最关键的一夜,这时候,萧山令有很多次机会逃离南京,他的部下三次把他推到一个木筏上,但他都游了回来,继续指挥部队渡江。13日凌晨,日军从水陆两个方向夹击,无数同胞惨遭罹难,尸横遍野,江水都被染红了。

1937年南京城破,南京市长率宪兵和日军拼到全军覆没后,开枪自杀

萧山令继续指挥宪兵部队和日军进行惨烈的战斗,在经过五个小时的激战后,宪兵部队子弹打光,萧山令多处负伤,但是萧山令仍然高呼:“

成功成仁,今日是也

。”所剩无几的宪兵挺着刺刀向日军冲去,和日军展开惨烈的肉搏战,最后全军覆没。萧山令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在部队全军覆没后,开枪自尽,成为了抗战爆发后第一位殉国的市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