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1955年开国将领授勋,是新中国建立之后第一次施行军衔制,这不仅仅标志着解放军逐渐走向正规化,现代化,也是对众多革命前辈数十年来战功的表彰。

在1955年的授勋典礼中,曾出现过一件让人疑惑的事情,那就是许世友,陈锡联等开国上将,主动走到一位中将名将敬礼,这名中将就是詹才芳。要知道,许世友不仅打仗厉害,性格也很强,像他这么心高气傲的将领,愿意向一位中将主动敬礼,可见这位中将不是等闲之辈。

苦命的幼年

1907年,詹才芳出生于湖北黄安县。詹才芳的家庭十分贫困,他的母亲在生了他之后,身体一直都很不好,在他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不幸离世。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这还没有完,在他12岁的时候,詹才芳的父亲和两个姐姐又因为吃了有毒的野菜,中毒而亡。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詹才芳之所以能够顺利长大成人,多亏了他的大姐,他的大姐为了抚养他长大,做出了很大的牺牲。

1924年,16岁的詹才芳来到武昌一家饭馆当打工赚钱。詹才芳在这里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物,那就是董必武。

董必武看他年龄太小,就让詹才芳去他主持的武汉中学学习,晚上再回到饭馆打工。

詹才芳的基础很差,董必武就给他开小灶,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教他。詹才芳很珍惜这次机会,他也知道知识的重要性,

每天宁愿少睡两个小时,也要坚持学习。经过长时间的学习,詹才芳的文化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在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后,詹才芳开始对董必武宣传的一些革命思想感兴趣,他觉得这就是改变像他这种命运孩子的最好方法。1925年春,董必武开始转而做统战工作,董必武很喜欢詹才芳在自己身旁跟着,去哪都会把他带在身边。到工厂,学校去教课,宣传的时候,也是詹才芳为他担任警卫工作。

斋公

在跟着董必武学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董必武把詹才芳还有几名黄安籍党员,团员叫到他的房间里,让他们回家乡黄安,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武装农民,宣传革命思想。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詹才芳回到黄安,以裁缝的身份做掩护,游走在乡下。这时候,詹才芳认识了王近山的姐姐,受詹才芳的影响,王近山的姐姐参加了革命,还加入了当地的游击队。受姐姐的影响,王近山也参加了革命。

王近山刚参加革命的时候才15岁,年龄很小,詹才芳本来不想要他,但是架不住王近山死缠烂打,最后只能让他留在身边当警卫员。

詹才芳可能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王近山后来也成为了开国中将,在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战争时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为国家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詹才芳后来又参加了九月暴动,黄麻起义,他与鄂东军幸存人员包括吴光浩、李先念、王树声、陈再道、王宏坤、王建安、周纯全、秦基伟等人,毅然奔向黄陂县木兰山区,坚持武装斗争,成为著名的木兰山七十二名游击英雄之一。

后来这些部队经过多次改编,合编为红一军,红一军就是红四方面军的前身,红一军的正副两位军人都是黄埔一期毕业,他们分别是许继慎和徐向前。

詹才芳一直战斗在红四方面军不同时期,是典型的“红四方面军老人"。期间,他历任过黄陂县工农游击大队大队长、红11军第31师营长、红1军第1师3团政委、红4军第10师30团政委,红4军第12师政治委员,红31军政治委员。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在红军时期的各种运动中,詹才芳救了不少名将,也挖掘出了不少名将。

红军时期,有一次詹才芳恰巧路过一处刑场,他当时看到一位15岁的小连长因为打了败仗,要被枪毙,十分心疼,就把他救了下来,当自己的警卫员,这位15岁的小连长就是邓岳。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邓岳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

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一次,詹才芳看到几个人抬着一名年轻的战士,要把他丢掉,这名年轻战士伤得很重,奄奄一息,

当时的医疗条件也不可能把他救好。他立马下去看,命令红军战士坚决不能把他丢掉,并让这名年轻战士拽着自己的马尾巴,咬着牙走出了草地,这名年轻的战士就是后来的开国少将尤太忠。

陈锡联来到红军的时候,也才13岁,当时詹才芳已经是游击大队的大队长了。詹才芳看到这名瘦小的孩子,根本不想要,但是看到他无家可归,就把他收了下来,

最后陈锡联成为了大名鼎鼎的开国上将。后来的国家主席李先念刚参军的时候,詹才芳是他的班长。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詹才芳当时当红军连长的时候,许世友才是他手下的班长,后来詹才芳担任红九军军长的时候,红九军的副军长就是许世友。两人的私交很好,一向心高气傲的许世友十分敬重自己的这位老上级,他们的感情一直到建国之后都非常好。

詹才芳一生都不吃肉,只吃素,所以人称“斋公”。

上将向中将敬礼

抗战初期,詹才芳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担任一大队副大队长。1939年秋,詹才芳与大队政治委员胡耀邦率1大队挺进华北敌后办学,到河北灵寿县扩编为抗大第二分校,任分校先遣大队大队长。此后,詹才芳又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任冀热辽军区副司令员等职。

1955年授勋,心高气傲的许世友,陈锡联等上将向这位中将敬礼

解放战争期间,詹才芳担任冀东军区司令员,东野九纵司令员等职,先后率部参加了辽沈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詹才芳担任46军军长,在第四野战军编成内进军中南,先后参加湘赣战役、衡宝战役等战役。

虽然在红军时期的资历很深,但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詹才芳上升的速度并不快,他的很多下级都成为了他的上级。但是詹才芳并不在意,只是一心一意地做着自己的事。

1955年,詹才芳被授予中将军衔,而许世友,陈锡联,洪学智等上将纷纷走到他的面前,向他敬礼,把詹才芳搞得很不好意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