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作者:逍客文新论
《桓王墓》曾言:“城南盗发桓王墓,遗物书年见赤乌。”古往今来,盗墓故事数不胜数,受陪葬珍品利益诱惑,盗墓之贼更频频现世,其错误举动,致无数墓葬受损严重。

受厚葬文化影响,古代社会中,盗墓贼的数量逐年递增,尽管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认为,盗墓是一种极为不道德的行为,可对于盗墓贼来说,为了能够获得致富的机会,他们宁愿抛弃自己的道德底线。

虽千百年中,曾有部分盗墓贼因盗墓行为发家致富,可也有一些盗墓贼不仅未能获得意外之财,反而因盗墓行为付出生命的代价。

曾经,一位盗墓贼因与同伙内讧,被封在一座唐朝古墓内,在此后的千年时间内,他始终枯坐于墓内墙角处。那么,这位盗墓贼究竟何许人也?他又为何会落得如此倒霉的下场呢?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我国考古专家准备对唐代永泰公主之墓进行清理发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专家尚未发掘过如此巨大规模的墓葬,所以,永泰公主之墓的勘探工作,亦得到专家们高度关注。

可就在专家们将这一墓葬打开后,却失望地发现,墓中居然有这一个来自五代十国时期的盗洞,见此情景,专家们便纷纷猜测,永泰公主墓很可能在五代或宋初时,便已经遭到盗挖。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之所以专家们会有着如此猜测,也是因五代时的一位特殊人物——温韬。作为五代十国时期的梁国人,温韬曾在为官的过程中大肆盗挖唐代帝王陵墓,受到他的影响,武则天及李治之墓曾遭到严重破坏。

相传,温韬虽为朝中官员,却极为肤浅,在盗挖唐代帝王陵墓的过程中,温韬曾经将许多珍贵的文学典籍随意丢弃,而他的如此行为,则是对我国古代文化历史发展的一大负面冲击。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但在经过进一步勘察过后,专家们却否定了这一说法。据专家们勘测可知,永泰公主墓中的盗洞规格较小,并不像温韬留下的痕迹。毕竟曾经的温韬为盗挖墓葬,曾派出大批士兵,而这样一个小小的盗洞,也与温韬的盗墓规模不相匹配。

此外,更令专家们更感意外的是,墓室底部的一个墙角处,居然会有着一具呈现坐姿的枯骨遗骸。

在刚刚见到这具枯骨时,在场专家都认为,这一枯骨很可能是为永泰公主陪葬之人,毕竟在古代社会中,公主身份地位较为高贵,有一些陪葬之人并不意外,可在对这一枯骨进行仔细的观察后,专家们却否定了这一猜测。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通过对这一枯骨及散落在枯骨周围的陪葬品及盗墓用品来看,此人生前很可能是一位盗墓贼,之所以他会留在墓室内,也很可能是因为和同伙分赃不均,最终被同伙封在墓室,从此失去生还可能。由于当时的他并未找到逃出生天的通道,所以,后来的他也只能枯坐于墓室内等死。

尽管这一盗墓贼的结局较为悲惨,可他却并不值得人们同情,若非盗墓贼的破坏与盗挖,将会有更多珍贵的陪葬品重现于世,并帮助人们了解到更加真实的历史发展经过。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在对永泰公主墓进行清理过后,专家们发现,这伙盗墓贼对墓葬的破坏并不是非常严重,正因如此,永泰公主墓中成功出土一千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其中更有着唐代陶瓷工艺的巅峰作品——唐三彩。

自这些珍贵的唐三彩出土以来,我国专家对于唐代制瓷业的研究得以更加深入,时至今日,永泰公主墓中的唐三彩,仍为我国历史研究中的重中之重,而那位枯坐墓中千年的盗墓贼,也为天下的盗墓贼们做出警示。

这个盗墓贼太倒霉,与同伙内讧被封在唐朝古墓中,墙角枯坐上千年

结语

千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盗墓之事屡见不鲜,对于这些盗墓贼来说,为了敛取不义之财,他们铤而走险,而从此类盗墓悲剧故事中,人们亦能感受到盗墓行为的错误之处。

现代社会中,随着国家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许多盗墓之人,都受到应有的惩罚。而凭借着相关部门的宣传与教育,我国人民也能够充分认识到保护文物的重要意义,并亲身参与到文物保护的工作中来。

相信在未来社会中,凭借着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文物得到应有的保护,此类文物的重现,同样会为我们带来别样的历史惊喜,促使历史研究发展水平更上一层楼。

参考资料:《永泰公主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