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宋哲元是冯玉祥西北军中的骨干将领,被誉为“西北军五虎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经常称赞他忠诚勇敢。宋哲元戎马一生,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役无数,然而在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中,宋哲元手中的80000兵力,平津地区日军正规部队仅仅6000人,这么悬殊的比例之下,宋哲元竟然输了,这是为何?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少年从军,一生戎马倥偬,对侵华日军寸土不让

宋哲元出生在一个破落的读书人家,幼年时已经家道中落,不过宋哲元继承了父亲读书好的基因,学习一直很好,参军之前在家乡教孩子们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因此受到乡里人的称赞。

比起读书,宋哲元更喜欢习武,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天长日久也练出了一身好功夫。当时的中国满目疮痍,大家普遍认为只有军队强大,中国才能强大,所以很多人选择参军救国。1907年,宋哲元考入了北洋陆军随营学堂,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宋哲元与西北军将领冯玉祥结识,从此开始了她轰轰烈烈的军事生涯。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宋哲元参加过北伐战争,也参加过蒋冯战争,但是无论内部如何你争我夺,宋哲元在抗日这件事情上,是态度坚决的。“九一八事变”后,宋哲元就下令通电全国:“与日寇决一死战,誓死不做亡国奴。”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宋哲元亲自率领二十九军赶赴喜峰口作战,他手下的赵登禹旅长组建的“大刀队”,将日军砍得抱头鼠窜,不得不撤出喜峰口,宋哲元部取得“喜峰口大捷”。之后日军卷土重来,二十九军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浴血奋战,以无数鲜血的代价守住了喜峰口,“大刀队”因此闻名天下。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既坚定抗日,又幻想与日军妥协,最终让日军长驱直入

宋哲元性格复杂,他在喜峰口率领二十九军浴血杀敌,可是当日军准备全面侵华时,他又幻想着日军能够和他签订协议,以此来避免战争的全面爆发。

事实证明,无论宋哲元这么考虑的出发点是什么,这种幻想都是不切实际的,也正是因为宋哲元对日军的妥协,才让他们以区区6000兵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平津地区。

“卢沟桥事变”前,宋哲元的二十九军负责保卫平津地区,日军早已在1931年占领了东三省,现在野心膨胀,对平津地区更是虎视眈眈。日军认为宋哲元和蒋介石的关系不好,所以就想拉拢他做汉奸,多次“登门拜访”,宋哲元不可能做汉奸,但是他始终不肯表态,最后还躲了起来。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二十九军和日军在卢沟桥激烈交火,一时难分胜负。当时驻守平津的二十九军有80000人,而日军却仅有6000人,不出意外的话,日军绝没有胜利的可能。但是狡猾的日军没有选择一味进攻,他们一方面向国内请求增兵,一方面假装和谈争取时间,但是宋哲元真的相信了日军有和谈的诚意,在他的授意下,双方一直在进行所谓的“和谈”。

与宋哲元的幻想相比,蒋介石已经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多次致电宋哲元:“和谈只是日军的阴谋,望你放下过去的个人恩怨,与中央政府一起联合抗日。”可是宋哲元根本就不听蒋介石的话,他不顾任何人的劝阻,一心要与日本人和谈,与此同时,日军已经向前线秘密增兵,和谈的假面具很快就要被撕破。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宋哲元的手下都察觉到了日军的阴谋,他们建议宋哲元攻击东交民巷中的日本大使馆,这样既可以威胁日军,还能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可是宋哲元认为这样会影响和谈,始终保持沉默。在宋哲元的影响下,整个二十九军都畏手畏脚,不敢和敌人作战。

终于,日军的增兵到来,对平津形成包围之势,宣布停止和谈,宋哲元这才如梦初醒,可是已经来不及了。日军集结重兵猛攻二十九军,二十九军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壮烈殉国,赵登禹拼死抵抗,最后被日军打成了筛子,见者无不落泪。

七七事变:宋哲元29军人数将近八万,为何输给了仅六千兵力的日军

平津失守后,宋哲元退守保定,可是他虽然活了下来,却要对平津战役的惨败负责,如果不是他的幻想,二十九军怎么会不敢作战,日军又怎么可能从国内请求增援,反败为胜呢?极度的自责让宋哲元的肝病发作,后来又患脑血栓全身麻痹,之后又中风,病情不断恶化,于1940年病逝于四川绵阳。

宋哲元戎马一生,最终却以这种方式而结束,不得不说他是一个自相矛盾的人,面对侵略者既寸土不让,又心存幻想,这种矛盾的态度最终葬送了二十九军、丢掉了平津地区,也让他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