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英雄迟暮的关云长前段时日才水淹七军,活擒于禁,威震华夏,还没过多久就形势逆转,先是襄樊久攻不下,接着就听闻老巢荆州被东吴吕蒙偷偷袭取。

回攻荆州的一路上军心离散,士卒逃亡,待败走麦城的时候,手下只有几百人,关羽准备走小路逃回西川,不想却遭遇埋伏,被擒拿杀害。而这个被擒的地方在临沮县,现在是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被擒点叫远安县回马坡。

据《三国志》记载,临沮正好是五虎上将马超的封地,这就引发了一个值得让人深思的问题。

《三国志·马超传》: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因为前都亭侯。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原因有以下几点。

首先,马超和关羽不和。

五虎上将之中,张飞自然不必说了,是自家兄弟;赵云也从一开始就投奔刘备,和关羽也算是关系莫逆;而黄忠则是关羽亲自收服的大将,六十多岁的年纪能和关羽大战上百回合,百步穿杨的神箭关羽自己也自愧不如,对于黄忠,关羽也是敬重的。

只有马超,关羽是看不起的,两人同样位列五虎上将,却从来没有见过面,当时关羽知道马超归降自家老大后,就让关平写信说听闻马超武艺过人,要来西川和马超比武。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这就算纯粹找茬,而原因则是马超的官职竟然比自己的高,打下西川之后,刘备给关羽的官职是荡寇将军,爵汉寿亭侯,给马超的官职则是平西将军,督临沮。荡寇将军这个官职东汉末年才有,算是杂号将军,秩为第五品。而平西将军则是重号将军,掌征伐,曹魏时秩为第二品,官职上两者不是一个等次,关羽当然不服气啦。

而诸葛亮深知关羽的性格是吃软不吃硬,得顺毛捋,所以就写了回信:“亮闻将军欲与孟起分别高下。以亮度之:孟起虽雄烈过人,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今公受任守荆州,不为不重;倘一入川,若荆州有失。罪莫大焉。惟冀明照。”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言下之意就是马超虽然很牛,甚至可以和你的三弟张飞一较高下,但是还是比不上你美髯公关羽的绝伦超群啊,你肩负守护荆州的大任,可不能随便离开,我们都仰仗老哥你啊。

诸葛亮一顿彩虹屁拍的关羽那是心花怒放,也就绝了和马超一较高低的心思。

不过这事并不是什么秘密,关羽还将书信给众人观看,那么马超很快也就会知道,嘴上不说,心里还是有嫌隙的。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其次,马超当时并不在临沮,心有余而力不足。

虽然当时封地封给了马超,并让马超督临沮,但并不意味着马超就要驻守在临沮,很多爵位封地只是让你配享封邑的赋税钱粮,并不会让你对封地有管理权,而更多的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爵位分封罢了,就比如汉寿亭侯关羽,他应该从来没有到过汉寿,甚至连那里的一分钱都没得过。

而且,临沮位于益州和荆州的交界处,还是一座小城,当时西川荆州都在刘备手里,临沮也就算是腹地了,根本不配让马超这种大将来驻守,守军应该也寥寥无几。

马超算是半路归顺刘备,而又威望甚高,刘备对其并不太信任,应该是一直留任在身边的,汉中之战时,马超与张飞、吴兰、雷同等将领屯兵于下辩。同时马超策动氐族雷定七部万余人响应刘备,牵制曹军先锋主力。第二年,张飞与马超、吴兰、雷铜等率军驻扎沮水,假装攻打武都、阴平两郡。可以看出,马超是一直活跃在汉中战场的第一线的。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待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一百二十余名蜀汉官员联名上疏《立汉中王上表汉帝》,马超的名字写在了第一个,这也说明他一直是在刘备身边活动。

最后,关羽之死,不在于他的谋略,不在于他的武力,而在于他的性格。

他性格刚愎自用,傲慢自负,对于盟友东吴并没有谦冲的对待,而是一味地强硬,先有单刀赴会,后有“虎女焉能嫁犬子”的说辞,东吴能不恼怒?他或许是位忠臣、诤臣、是位好将领、好统帅,却不适合做一个封疆大吏,尤其是要调和外交关系的封疆大吏。

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马超为何不救?

同时,关羽亲士卒而远名士,他对待手下的将领、文臣都比较苛刻,所以傅士仁、糜芳才二话不说就投降了东吴,要知道糜芳可是在徐州时就跟随着刘备的元老啊,而最可能救援自己的根本不是什么临沮,而是上庸城的刘封和孟达,虽然有孟达的蛊惑因素在,但关羽确实认为刘封算是螟蛉之子,不可僭立,这样干侄子刘封也对这便宜叔叔心里有了疙瘩,援兵自然也就没有了。

综上所述,当时马超不在临沮,因此关羽的死亡和马超没有任何关系,他的死很突然,也是必然,成也性格,败也性格。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