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伍子胥之死,是什么原因?

作者:一生的足迹

吴国,也称勾吴,起源于太湖流域,其都城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姑苏(今江苏苏州)。吴王阖闾执政期间,任用楚人伍子胥为相,拜齐人孙武为大将军,重用人才,在短短数年间便西破强楚,北慑齐晋,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代雄主。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命大夫伍子胥率军攻打楚国,伍子胥是楚国人,却是吴国的大夫,他出生于公元前559年,楚国君王之位传到楚平王手中时,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正是为楚国太子的太傅,然而好景不长。楚国太子被费无忌诬陷,伍奢自然也受到牵连。楚平王将伍子胥的哥哥连同其父一同杀害,只有伍子胥侥幸逃脱,带着仇恨投奔奔吴国。

伍子胥之死,是什么原因?

因此,对于吴国他有着刻骨铭心的恨意。此前,吴王阖闾则采用伍子胥和孙武的计策,兵分两路袭扰楚军,此时的吴国国力强盛,大军所向披靡,连战连捷,不多久便攻克楚国首府郢都,楚国君主楚昭王仓皇出逃。伍子胥随后率军直奔王陵,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史记·伍子胥列传》载:“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不过,伍子胥的所作所为也引起了非议,他曾经的好友申包胥就指责他,以统率敌国的军队,攻陷故国的都城,以这样的方式报私仇实在是过太分,尤其是对方还是曾经自己侍奉过的君主。

伐楚大捷之后,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在无锡梅里构筑阖闾城,并考察了吴中地区的地理和水文条件,认为这里西面有湖泊、丘陵为屏障,易守难攻,是建城的绝佳之处。

伍子胥之死,是什么原因?

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期的吴国,一共有过六个都城,包括位于现无锡梅村的“梅里古都”,位于现江苏丹阳的“朱方古都”,位于现常州淹城的“淹君地”,位于现苏州木渎镇的“姑苏台”。而无锡的阖闾城东西长达2.1公里,南北宽1.4公里,是吴国最强盛时期的国都。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对吴国有功的重臣,却最终还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带伍子胥等人攻打越国,最终打败了勾践,勾践不得不采纳范蠡、文种的建议,卑微求和,并自愿到吴国为奴。面对越国送来的金钱和美女,夫差内心十分犹豫。尽管伍子胥劝夫差趁机灭掉越国,但夫差还是心慈手软,允许越王勾践回了国。

俗话说“放虎归山”,夫差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太宰喜乘机进谗,说伍子胥阴谋倚托齐国反吴。夫差听信谗言,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

伍子胥之死,是什么原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