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明治大帝起兵以来皇军名誉,尽表于喜峰口外,而遭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历次战役战胜攻取之声威,均为宋哲元剥削殆尽。”

1933年喜峰口之战后,一位中国的抗日爱国将领令日本人闻风丧胆,于是有了日本报纸上这段报道。

军长宋哲元

在历史的记载和人民的心中,他有一颗爱国心和一腔奋勇杀敌的热血,更有民族大义精神,尤其在抗日战争打响后,带着自己的大刀队积极投身于抗日,一声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震耳发聩,并在喜峰口战役中取得伟大胜利,这是国民党军队在北方战场上首次取得的胜利,具有伟大的革命意义,他终是一位抗日英雄。

但就是这位爱国抗日英雄,大刀队的队长,在一次剿匪中,竟不顾大家劝阻,杀光俘虏。他说:

“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宋哲元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故事和原因,让他冒着失去民心和被世人诟病的风险做出如此抉择?宋哲元军长到底有怎样的复杂人性?也许从他一生的故事和性格中能找到答案。

年少书生,初显领兵天赋

1885年,即光绪十一年农历九月,一个男婴在山东省乐陵市赵洪都村一户读书人家呱呱坠地,哇的一声大嗓门,震响了邻居的门楣,大家伙都说:

“这孩子以后肯定不得了,是个干大事的主儿。”

父亲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也很有才干。给儿子取名:

。意在期望他

意志刚健,勤勉发展,富于进取。

果然小时候的宋哲元,就显示出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在父亲的悉心教导下,不仅具有了扎实的读书识字功夫,在性格上也很踏实,小孩儿竟不糊弄,对于每件事都很认真专注,领悟极快。

好景不长,家里光景败落,父亲虽是个少有的知识分子,但不通农事,不做农活,也就没了经济来源。所以,父亲不得已外出谋生,这一走,就是好多年,宋哲元和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于清苦艰难。但作为家里唯一男子汉,必须挑起大梁,啥活都干,啥苦都吃,啥决定都自己做,终于长成十几岁的大小伙,此时的宋哲元,性格坚毅,行事果断。

17岁的宋哲元办私塾做教书先生,因为从小吃过苦,他很能理解穷苦人家的孩子,所以

从来不收取学费

,再加上他本身学问高,在村里颇受敬重,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可就是这样一位教书先生,心中却有一个领兵打仗的将军梦。

他酷爱武术,常常参照民间武术典籍,早晚在院落武棍弄棒

。屋前枣树下有块长石头,每天都要举起放下,棱角磨得十分光滑。在课余时间,他经常召集村里孩子,以树枝作为武器,练步伐,摆战阵,赏进罚退,纪律严明,俨然一个号令士兵的将军。这个年轻人,在十几岁的光阴,便显露出精明的领兵天赋,注定不凡。

随着在私塾教学五六年,宋哲元的性格此时磨练得更为内敛,成为他自身的品质,

饱读诗书却不迂腐,善于创新,做事颇果断,有韧性。

多年的自身习武也更坚定了宋哲元从军的信念,至此,他的从军之路开启。

弃笔从戎,颇有民族气节

1907年春天,宋哲元考入北洋陆军随营武备学堂。

他十分努力,刻苦学练,成长进步飞速。三年后,随

北海镇总兵陆建章

到广东出任中军处委员,同年武昌起义爆发,随陆建章调任回京,机缘巧合,认识了他的贵人

冯玉祥

,宋哲元的军阀之路从此处转折,一路飙升。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在冯玉祥手下,历经十年,宋哲元从无名小卒,凭借自己的能力和贵人的赏识,历任

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

诚然,一个普通人从社会底层,一路绿灯到佣兵众多的军长,宋哲元是如何做到的?这与他自身的天赋,优良的生活作风等息息相关。

与冯玉祥初识,言语交谈和行事作风中,冯就发现这个年轻人谈吐不凡,行事果断,并且颇有能力,收入麾下有意栽培。冯玉祥本身也是对自己要求十分严格的人,能力出众,在他的带领下,宋哲元首先具备非常扎实的练兵特长。这在历史几次大练兵中有记载的。

1918年,冯玉祥担任常德镇守使。

部下宋哲元训练的营练兵

全军第一

。宋哲元常常以身作则,和士兵们一起跑步训练,所有要求士兵们达标的项目,自己一定先练过关。也因此,冯玉祥不吝夸奖:

宋哲元营成绩最卓越。

1922年,冯玉祥北平南苑大练兵。

宋哲元训练严格,其部队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考核中又是全军中数一数二。所以,冯玉祥对这位部下的偏向,无可厚非。

宋哲元作战英勇,讨伐复辟闹剧的张勋时,他率领自己的营一马当先,首先攻入北京右安门,击溃张的辫子兵;攻打皖系军阀陈树藩时,首先攻入陕西的东面门户潼关;第一次直奉大战时,宋哲元的一个团作为急先锋,同赵军激战七天七夜,终于将其击溃。

宋哲元简朴不爱奢华的生活作风也深受冯玉祥喜爱和赞同。

他不像其他军阀奢靡吃喝嫖赌,反而不抽烟不打牌,就连业余时间,都以写毛笔字娱乐。平时生活中穿粗布军服,吃食也只需要普通的四菜一汤,偶尔加个大肘子解解馋。睡行军床,多数住在军营。甚至,家规都是勤俭节约,忌奢侈。

这位将领对自己的贵人更是十分忠诚,懂得知恩图报。跟随冯玉祥打过的大大小小战役中,他都首当其冲,甚至后来冯玉祥部败落,被蒋介石接替,宋哲元始终在行动和精神上向着冯玉祥,其心可鉴,是一个忠君爱主的将领。

在主持军政期间,他非常注重提倡传统文化,对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贡献。

在驻陕之后,

严令禁毁、筹措专款并请名将修葺整理碑林,使不少珍贵断残古碑得以保全。

他的士兵秉承

“不忘父母、不忘乡亲、不忘老百姓”

的军队誓言。

世人常说宋哲元带的兵有“民族气节”!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宋哲元也非常有作战指挥能力,他善于分析战场形势,并很快果断做出应对。这在他之后的剿匪和抗日战争中尽数窥见。

宋哲元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教书先生,短短几年成长为杀伐果断的军长,不仅是遇贵人提拔,更是他自身修炼到家,有卓越的军事天赋等各种因素所决定的。此时,他的性格中平添了杀伐果断。

凤翔剿顽匪,杀伐果断

1927年冬月,宋哲元进驻西安,就任陕西省主席,督剿陕甘边境和陕西境内地方顽匪。

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苦不堪言,土匪凶顽无度,掠夺百姓的仅有收成,无恶不作,无法无天,好多老百姓因为生活动荡不安失去自己的家园,政府也很难去统治管理。宋哲元听闻顽匪的所作所为十分痛恨,立志要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难题。

在陕西众多的顽匪之中,最为臭名远扬的就是

东府大荔的麻振武部

西府凤翔的党玉琨部

,这两人带领的顽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属党玉琨风头最盛,最猖狂。

党玉琨其实也是贫寒人家出生的军阀,但他的老大靖国军总司令郭坚在1921年被冯玉祥暗杀后,部下四处逃散,党玉琨之后依靠仅剩的几千部队逃亡陕西,长期盘踞在凤翔县城,抢夺钱财,还招募不少流氓强盗扩大自己的实力,

成为一支万人唾弃的强盗军

。不仅为非作歹,还大肆盗掘附近的秦汉古墓群,导致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或者被损毁,他把挖出来的秦汉文物卖给外国人,用来换取钱财,这样不仅破坏了流传千年的周秦文化,还造成了文物不可挽回的损失,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之前的政府也曾经多次派兵剿灭,但是因为对地形不熟悉,大荔城和凤翔城又易守难攻,多次剿匪,都以失败告终。宋哲元决定就拿这两人开刀,杀鸡儆猴,狠狠惩治并彻底清除这群为非作歹、丧尽天良的流匪。

麻振武部队长期盘踞在

大荔城

,这是个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

,再加上麻振武多年苦心经营,强盗军人多兵强。

宋哲元用四五万重兵,连攻九个月都没有攻克

,反而伤亡惨重,远高于麻部的伤亡。因此最终得出结论不可一味强攻,必须得智取。

于是先派出一队主力强攻,让主军与麻振武部激烈拼杀,从而吸引敌方注意力。然后派出小股奇兵,

挖地道抵达大荔城内,用棺木放满炸药引爆,把大荔城炸出了一道80米宽的大口子。

正在激战的土匪们回头一看大本营都被炸没了,已经在心理上挫败,很快,战斗就取得了胜利,土匪头子麻振武被击毙。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土匪老照片

此战后宋哲元意在杀一儆百,

处死抓到的麻振武部全部战俘,以威慑其他部落匪徒。

可惜负责一线作战的军长

张维玺怕国内舆论,最终没有执行此指令,反而发给每人几块大洋作为旅费将几千战俘遣散。

此次遣散,使其他部落顽匪不以为然,更加猖狂,使得民生继续动荡不安,剿匪形势更加严峻。

占据凤翔城的党玉琨部继续作恶不断。被世人称作"卧牛城"的

凤翔

是当时陕西的政治经济中心,地形可谓易守难攻。土匪头子党玉琨曾也是革命党,战争中伤了腿,人称

“党拐子”

。他不仅是凤翔的土匪首领,更是

整个陕西的土匪首领

,可以说有非常大的政治野心,一直召训兵马,不断扩张自己的军队,布防更是严密。

身经百战的宋哲元起初把党玉琨部视作和其他小土匪一样,想着肯定一触即溃,因此过分轻敌,只带领

3万士兵

,以寻常进攻的方式爬城硬攻,但没想到吃了硬亏,“卧牛城”果然名不虚传,就像一头拱着角蓄势待发的铁牛,又顽劣又难以驯服。在党玉琨的严密布防和精心训练下,土匪军的战斗力竟然比正规军还强!宋哲元部遭到严重损失。

宋哲元思考良久,发觉不对劲,还是得智取。立刻下令停止进攻,并召集得力部下焦急地思考如何应对。其中一个手下提议,何不再学先前攻破大荔城的计策挖地道,攻他个出其不意!众人皆同意。

于是,先选了一处距离城池200多米的民宅开始挖地,向下挖了约四丈深,随即又挖向党玉琨的老窝,为了防止崩塌,挖的地道顶部和两边用坑木支撑。整整半个月之后,地道终于挖通。并挖出一个房间大小的空间,摆放足足堆了七个棺木,整整重

4000公斤的火药!

为了一举拿下这座城,宋哲元随后调集来了

500门野炮、山炮、迫击炮,500挺轻重机。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党玉琨

在准备好之后,宋哲元一声令下,炸弹瞬间爆炸,各路火炮又连连炮击城墙。连番轰炸下,坚不可摧的“卧牛城”城墙也变得摇摇欲坠,在出现了宽足足有二十丈的大裂缝后,宋哲元一声令下,部队展开猛攻里应外合,党玉琨部没料到被打个措手不及,自乱了阵脚。

土匪头子党玉琨想要逃跑结果被乱枪打死。

没了头领,土匪军一下子蔫了,纷纷弃械投降。

党玉琨部五千多匪军被俘。

这次,张维玺再也无法阻止宋哲元想杀光俘虏的做法。有了麻振武部的前车之鉴,宋哲元深知这些匪徒作恶多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万万不能再放虎归山,放任他们狼狈为奸,搅乱百姓的生活。

另外,各地土匪还很猖狂,必须要“杀鸡儆猴”,让他们再也不敢作恶。宋哲元斩钉截铁地说道:

“统统杀掉!一个不留!”

手下听闻极力劝阻,若杀光俘虏肯定要被世人诟病。宋哲元却坚定地说道:

“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很快就到了行刑的日子,定在凤翔城东头关帝庙,关帝庙的东南约七、八十米处,有一片相当广阔的空场,空场边缘有一口大约几十丈深的大枯井。宋哲元亲自侦察把这眼深井作为一个坑杀俘虏的理想场所。

五十多个刽子手举大刀严阵以待,一声令下,随着大刀落下枯井中也激起一阵阵空灵的声响,四周顿时哀嚎遍地。

当几千俘虏大约杀到三分之二时,有一个年轻俘虏被迫赴枯井,一个农民老汉趔趔趄趄从围观的人群中撞出来,直接飞奔上前抱住年轻人,跪在地上求放过他的儿啊。众人这才弄清楚:

这个后生原来是老汉的儿子,本来在家务农,人踏实又善良又肯干活,从来不会干坏事。半年前进城赶集,不料被党玉琨的队伍硬抓去当匪。

没造过什么罪,没作过什么孽。在众人求情下,宋哲元终于下令不杀,

这后生成为这场惨无人寰杀戮中的唯一幸存。

此事件过后,陕西各地土匪闻风丧胆,纷纷投降,宋哲元终于清剿流寇,人民也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但从此以后,宋哲元也被众人传为

“杀人狂魔”

,他的恶劣事迹被所有人诟病。

“喜峰口大捷”,彪炳史册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闻“宋哲元”色变,讨论的尽是他杀戮之事,处事太过杀伐果断,手段太过残暴凶狠。诚然,一个此等形象的军长,如何在后世遗留千古,美名远扬,让人们只记得,他是一个英勇的抗日英雄。这个故事得从抗日战争讲起。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九一八事变时被日军炸毁的南满铁路

1931年,让国人铭记一生的

九·一八事变

发生,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夜袭沈阳,企图以武力征服中国。短短几个月,惨绝人寰的日本兵不仅攻占沈阳,驻守东北的东北军“一战即溃”,随即

东北三省也沦陷

,举国上下极度愤慨,生死存亡时刻,国民党爱国军张学良本着对国家一片赤诚的拯救之心,派由宋哲元统领的二十九路军守卫重要关口

喜峰口

宋哲元于1930年,接替了原统领冯玉祥的职务,成为了西北军的最后一位领袖,并接管了察哈尔省政府。

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侵略,宋哲元的爱国血液便一脉膨胀,他对侵占国土的日本兵十分痛恨,便带领自己几个得力将领主动向上请缨。所以张学良命令一下达,他就率领他的二十九路军火速赶往喜峰口,驻扎各个重要关口,训兵练阵,商量对策。

艰苦的驻扎环境下,严阵以待的将士形成鲜明对比,每个人的脸上都视死如归,发誓要把日本鬼子赶出去。二十九军官兵各个都有非常强烈的抗日热情,甚至在吃饭前都要喊抗日爱国口号。

宋哲元站在最前方面对所有部下训话:

“日本军欺人太甚,我们不能放任他们骑到中国人头上,也不能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猖狂撒野,我们必须向日本侵略暴力打出前途来。我们必须誓死守卫国土!”

临战前,宋哲元大笔一挥写下:

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奋斗牺牲,誓雪国耻。

起初,宋哲元率兵与日军正面交锋,不料想,日本军的武器又充足又先进,日本军人数又庞大,致使国军损失惨重。宋哲元意识到不能再这样硬打下去,必须想出一条有利于国军的攻打计策,才能有希望一招致敌。而西北军最擅长的就是

近战

夜战

,也训练有自己的一套方式,于是,当下就决定此战略。

二十九路军组成敢死队

,由于作战武器有限,便

手持大刀片为兵器

,以攻为守,进行大规模的夜袭。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士兵们手拿大刀

宋哲元命令张自忠等将领,把突击部队分为三路,由三个旅长分别出击:由赵登禹旅长率部摧毁日军炮兵阵地,佟泽光旅长摧毁日军辎重。国军们在至少低温至零下十度的夜晚埋伏,直到凌晨2点日军营静悄悄一片,日本兵全都睡熟,疾速冲进去。只要稍被发现,偷袭转为强攻,先向营帐里投几颗手榴弹,随即趁乱冲进去挥舞大刀猛砍,杀日本兵个措手不及。

日本兵以为所有中国军就和不反抗的东北军一样不足为惧,从心底里轻视,再加上没料到会遭夜袭,很多日本兵竟脱光衣服休息,连枪也架在离床很远的地方,面对手榴弹连番轰炸,大刀猛砍,日军营一部分在睡梦中就被一刀致命,剩下的惊慌失措。

国军还从只有当地牧羊人知道的小路抄过来,直捣日军阵地后方,两面夹击,日军惨遭痛击,国军乘胜追击,

砍死日军大佐一人,最终缴获重炮18门和大量弹药,歼灭日本骑兵和警卫部队,逼日军营退到长城外20里修整。

宋哲元军大获全胜!

喜峰口大捷,狠狠挫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当时天津《益世报》这样报道:“十九路军淞沪一战,使世界认识了中国人;二十九军喜峰口的几仗,使我们中国人还可做人。法国人忘不了凡尔登的英雄,中国人永世万代亦不能忘记喜峰口的英雄。”喜峰口大战是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军队在北方战场上首次取得的胜利!”

作曲家麦新甚至还根据二十九军的英雄事迹作曲《大刀进行曲》,被人们熟唱的一句歌词: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就出自这里。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之后,宋哲元又参加过多场抗日战争,所到之处很是英勇,痛击日寇。渐渐地,大刀军的爱国事迹在老百姓间流传,成为全国闻名的

“抗日大刀军”

,军长宋哲元也成为

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

后来,尽管局势恶劣,他始终奉行:

对日本不说硬话,不做软事,表面素善,决不投降!

纵观宋哲元的一生,从少年时代,吃过常人不能吃的苦,也学得一身文墨知识,养成了吃苦耐劳,能忍耐,踏实进取,身强志坚的良好品德。后又走上从军之路,经过无数场战役,练就了杀伐果断,英勇坚毅的品性,在性格养成上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拥有稳定自制力的强人。

如果站在大局看,面对土匪流寇的肆意猖獗,宋哲元下狠心砍杀5000名俘虏不足为怪,多少老百姓的生活因为这些流寇流离失所,无家可归,饥肠辘辘。只有真正做到“杀鸡儆猴”,才能清剿土匪,才能让民生安定。但从人道主义来看,宋哲元的杀戮手段的确过于残忍。总归,是为陕西省做了一件除恶的大事。

“大刀队”军长宋哲元:我宁愿背下千古罪名,也要杀掉这5000俘虏

而真正能体现宋哲元正义的就是

喜峰口抗日大捷,

的心中装的是国家,他带的军队有民族大义精神。

他用他独特的谋略和优秀的高级指挥才能,率领部下创下奇迹,是中国人的英雄!

铮铮铁骨,赤诚爱国,虽有小过,但功能抵过,便说的是一代军长宋哲元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