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元以宽失天下有感

元以宽失天下有感

元以宽失天下有感:

前年网络看到一批人在讨论元明的历史,一些人说到元朝所以灭亡是元朝太仁义,这些人拿出的证据是《皇明宝训》,于是就有了元以宽仁失天下的论点。这本书我没读过,也不知道里面如何记载,那些人是否会断章取义。再说,明朝的书到了清朝早已经被删改得面目全非,无异于近年来堆积如山的清宫戏,几乎都是吹捧大清,而策划这些的人恰恰是满清后裔,居心叵测也就一目了然。宽猛相济早于《左传》书中就有记载,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孔子的宽是批评松懈,麻痹、纵容、马虎,这样会被坏人有机可乘,结党营私,又比如教化这样,就会人人没礼貌,没学问,没善良,没有正直心。孔子的猛是一种补救,但反对太猛,这样会伤及无辜,是非不分,孔子的猛是在杜绝弊端,挽救败局,可无论怎么做都要以人为本,儒家提倡的是仁义。

元朝初期滥杀无辜,耶律楚才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时期都极力劝阻蒙古不要以杀人取乐,忽必烈前期也懂重用汉儒,可灭宋之后他又宠爱阿合马理财,所谓理财则是搜刮民脂民膏,忽必烈最后又故意打击阿和马,将其家财收入国库。忽必烈和乾隆差不多,乾隆纵容和珅贪赃枉法,是准备让嘉庆去抄家,把和珅所贪的钱财尽入国库,嘉庆反贪其实和民生无关,和珅的钱是民脂民膏,嘉庆没有把这些钱用于民生,而是美其名打击贪臣,然后把这些钱占为己有,这比和珅还可怕,是真真正正的窃国大盗。就像一个人,看到一头牛跑到别人的田地里糟蹋粮食,牛固然不对,可这个人却把牛牵走杀了卖钱,是不是比牛还缺德,牛是小贪,抢牛的人是大贪,像乾隆、忽必烈都属于大贪。忽必烈虽然抄了阿合马的家,后又觉得财政不如阿和马的时期,于是他又用了卢世荣,这个卢世荣曾经谄媚阿合马,属于一丘之貉,忽必烈用这样的人,从心底就支持奸臣对天下巧取豪夺,榨取民脂民膏。元朝的奸臣也是层出不穷,后来的哈麻引进西番淫僧,用房术谄媚顺宗,天下多事,元朝也足渐土崩瓦解。

可见元朝的宽仁不是对待民生,元朝的宽仁是一种纵容,纵容大臣在各地搜刮,主要对象当然是其他民族的人,特别是对南方人。在元朝北方的汉人可以称为汉人,南方的都是统称为南人,在北方不许汉人打猎,私藏铁器,直到顺帝时期才允许南人进京入仕。元朝初期所以没有激发大规模的造反,那是战争杀人如麻,很多壮丁都死于非命,各地人烟稀少,难以密集起来举事。到了后期人口有了规模,加上元朝一直没有重视民生,最终在修黄河问题上激发民变,元朝修黄河到处抓壮丁,干活不仅不给钱,还克扣口粮,大家都吃不饱还被驱使干活,被打死和累死的不计其数,现场都是怨气冲天。这时候白莲教的韩山童、刘福通便乘机号召反元,各地都揭竿而起,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帜。南方的郭子兴、朱元璋、张士诚、明玉珍、徐寿辉、陈友谅、方国珍也乘势而起,割据一方,元朝版图名存实亡,元朝对民没有宽仁,最终被民的猛残给摧毁了,也算是冤冤相报。

朱元璋所以想到宽猛的意思,他是形容元朝的宽仁不在百姓,那是权贵之宽,不是百姓之宽,所以元朝上昏下腐,或上庸下残,或上暴下贼,腐是结党营私,中饱私囊,残是草菅人命,胡作非为,贼是欺上瞒下,粉饰太平。朱元璋的猛则是亡羊补牢,要杜绝大臣间的结党、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等恶行,因为元的宽仁是纵容这样的奸臣,朱元璋的猛残是要对这样的大臣雷厉风行,由于过猛,在朱元璋时期就滥杀无辜很多人。明朝对大臣的严厉一直坚持到明亡,明朝的官僚是彻底给跪下了,那种屁股上拍板子彻底没了尊严,与宋朝不杀士大夫的政策截然不同。宋才是真正的宽仁,宋的宽可不是纵容大臣胡作非为,至于王安石变法引狼入室,导致后期乱臣贼子把持朝政,这也是北宋后期的事了,元朝初期就已经支持巧取豪夺,杀人放火。元朝的宽仁是对少部分人,宋的宽仁才是对大部分人,明朝则是猛大于宽,人人自危,不过还是有宽的存在,至少在思想上有宽的存在。到了清朝连一点宽也看不到了,处处是猛,被后世鼓吹的康乾盛世实际上是个杀人的盛世,几百起文字狱没完没了,真的是血淋淋的盛世,真的让各朝代都望尘莫及。(2022年1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