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以寬失天下有感

元以寬失天下有感

元以寬失天下有感:

前年網絡看到一批人在讨論元明的曆史,一些人說到元朝是以滅亡是元朝太仁義,這些人拿出的證據是《皇明寶訓》,于是就有了元以寬仁失天下的論點。這本書我沒讀過,也不知道裡面如何記載,那些人是否會斷章取義。再說,明朝的書到了清朝早已經被删改得面目全非,無異于近年來堆積如山的清宮戲,幾乎都是吹捧大清,而策劃這些的人恰恰是滿清後裔,居心叵測也就一目了然。寬猛相濟早于《左傳》書中就有記載,孔子說“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孔子的寬是批評松懈,麻痹、縱容、馬虎,這樣會被壞人有機可乘,結黨營私,又比如教化這樣,就會人人沒禮貌,沒學問,沒善良,沒有正直心。孔子的猛是一種補救,但反對太猛,這樣會傷及無辜,是非不分,孔子的猛是在杜絕弊端,挽救敗局,可無論怎麼做都要以人為本,儒家提倡的是仁義。

元朝初期濫殺無辜,耶律楚才在成吉思汗、窩闊台時期都極力勸阻蒙古不要以殺人取樂,忽必烈前期也懂重用漢儒,可滅宋之後他又寵愛阿合馬理财,所謂理财則是搜刮民脂民膏,忽必烈最後又故意打擊阿和馬,将其家财收入國庫。忽必烈和乾隆差不多,乾隆縱容和珅貪贓枉法,是準備讓嘉慶去抄家,把和珅所貪的錢财盡入國庫,嘉慶反貪其實和民生無關,和珅的錢是民脂民膏,嘉慶沒有把這些錢用于民生,而是美其名打擊貪臣,然後把這些錢占為己有,這比和珅還可怕,是真真正正的竊國大盜。就像一個人,看到一頭牛跑到别人的田地裡糟蹋糧食,牛固然不對,可這個人卻把牛牽走殺了賣錢,是不是比牛還缺德,牛是小貪,搶牛的人是大貪,像乾隆、忽必烈都屬于大貪。忽必烈雖然抄了阿合馬的家,後又覺得财政不如阿和馬的時期,于是他又用了盧世榮,這個盧世榮曾經谄媚阿合馬,屬于一丘之貉,忽必烈用這樣的人,從心底就支援奸臣對天下巧取豪奪,榨取民脂民膏。元朝的奸臣也是層出不窮,後來的哈麻引進西番淫僧,用房術谄媚順宗,天下多事,元朝也足漸土崩瓦解。

可見元朝的寬仁不是對待民生,元朝的寬仁是一種縱容,縱容大臣在各地搜刮,主要對象當然是其他民族的人,特别是對南方人。在元朝北方的漢人可以稱為漢人,南方的都是統稱為南人,在北方不許漢人打獵,私藏鐵器,直到順帝時期才允許南人進京入仕。元朝初期是以沒有激發大規模的造反,那是戰争殺人如麻,很多壯丁都死于非命,各地人煙稀少,難以密集起來舉事。到了後期人口有了規模,加上元朝一直沒有重視民生,最終在修黃河問題上激發民變,元朝修黃河到處抓壯丁,幹活不僅不給錢,還克扣口糧,大家都吃不飽還被驅使幹活,被打死和累死的不計其數,現場都是怨氣沖天。這時候白蓮教的韓山童、劉福通便乘機号召反元,各地都揭竿而起,打出了“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大宋之天”的旗幟。南方的郭子興、朱元璋、張士誠、明玉珍、徐壽輝、陳友諒、方國珍也乘勢而起,割據一方,元朝版圖名存實亡,元朝對民沒有寬仁,最終被民的猛殘給摧毀了,也算是冤冤相報。

朱元璋是以想到寬猛的意思,他是形容元朝的寬仁不在百姓,那是權貴之寬,不是百姓之寬,是以元朝上昏下腐,或上庸下殘,或上暴下賊,腐是結黨營私,中飽私囊,殘是草菅人命,胡作非為,賊是欺上瞞下,粉飾太平。朱元璋的猛則是亡羊補牢,要杜絕大臣間的結黨、以權謀私,貪贓枉法等惡行,因為元的寬仁是縱容這樣的奸臣,朱元璋的猛殘是要對這樣的大臣雷厲風行,由于過猛,在朱元璋時期就濫殺無辜很多人。明朝對大臣的嚴厲一直堅持到明亡,明朝的官僚是徹底給跪下了,那種屁股上拍闆子徹底沒了尊嚴,與宋朝不殺士大夫的政策截然不同。宋才是真正的寬仁,宋的寬可不是縱容大臣胡作非為,至于王安石變法引狼入室,導緻後期亂臣賊子把持朝政,這也是北宋後期的事了,元朝初期就已經支援巧取豪奪,殺人放火。元朝的寬仁是對少部分人,宋的寬仁才是對大部分人,明朝則是猛大于寬,人人自危,不過還是有寬的存在,至少在思想上有寬的存在。到了清朝連一點寬也看不到了,處處是猛,被後世鼓吹的康乾盛世實際上是個殺人的盛世,幾百起文字獄沒完沒了,真的是血淋淋的盛世,真的讓各朝代都望塵莫及。(2022年1月)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