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自工业革命之后,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此之后,人类开始丢弃了狂妄自大、以自我为中心的劣根性,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也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应该服从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凡事应照章办事、条理清晰,而不是胆大妄为,想怎么干就怎么干。

其实要论人类对自己渺小程度的认知,中国人理解更为透彻。

中国从古至今,一向敬畏大自然,除了不可一世的秦始皇以外,绝大部分皇帝在“天帝”面前,还是保留着对天神的敬畏之心,因此,过去皇帝登基,往往都会有祭天这个流程,倘若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皇帝一般也会向天谢罪,下罪己诏,祈求上天宽恕。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但即便如此,也应清醒地认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认知,和工业革命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完全是两码事。这是为什么呢?

中国古代对自然界的“敬畏”,“畏”的成分更浓一点,总觉得天地之间还有一个能量巨大、躯体庞大的主宰者,人类倘若胡作非为,让这位天神大大看了不爽之后,就会将天灾于人间,到时别说太平盛世了,活下去都成问题。

也正是因为怀揣着如此蝼蚁偷生的心态,中国古代的广大人民大多生活得很可怜,一辈子佝偻着背行走于世几十年,还把小孩生下来一并受苦。

同样也正是因为“畏”的成分更多一点,导致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不敢去接触大自然、认识大自然,也自然而然就不会顺着“遵循客观规律办事”的原则,将自己的国家建设得越来越好。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反观西方的工业革命就大不一样。在工业革命之前,西方世界可以说是一盘散沙,既没有中国如此多的伦理纲常、家规国法的强制约束,也没有道德礼法等精神灯塔的点亮引路,因此整个西方世界的社会生活可谓是一片混乱。

不过在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开始认知了自然界的规律,也享受到了按照规律办事的诸多好处,也找到了发展的门路。很显然,这条路极其正确,帮助曾经落后中国一千八百年的西方世界迅速崛起,轻而易举就打败了曾经傲视全球的满清中华,并反客为主,成为了中国至今都在努力跟进的学习对象。

那中国在学什么呢?除了先进的科学技术,一项很关键的学习内容: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照章办事。

由此可见,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认知到自然界的渺小,更多的还是“敬”这一层面,甚至可以说是“敬而不畏”。通过从中找到做事情的规范办法,为人类所用。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也正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人类对自然界的认知上升到了一个新台阶,所以才会有了社会大分工的说法,并且随着效率提升需求的加剧,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倘若论起社会分工,咱们中国古代又不输西方人。这是中国人自古而来拥有的智慧,只可惜,中国古代的社会分工不仅没有提升社会生产效率,反倒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因为它的分工更多的是便利特权阶级的腐朽,导致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做主。

这方面的案例自不必多说,过去富人家、官员家,不仅设置了官家、请了长工,更是雇佣了一大堆丫鬟佣人,负责安排主人的饮食起居。看过《宰相刘罗锅》的人都对这一场景印象深刻:大贪官和珅吃个饭,都懒得动手,只张张嘴,让四个丫鬟轮流喂到嘴里,拉个屎也“不得清闲”,让六个丫鬟环绕旁边,只动屁股不动手,擦屎这种事也都是丫鬟来干。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官家、富商尚且如此,那作为最高统治者的皇帝更不必说。一言一行都配有相应的制度,如言官、拾遗、三省六部等,都是为便利皇帝工作而设置的机构。

工作上无可厚非,毕竟皇帝工作也是为了国家强大、人民富足,但生活上也要“特供”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不仅皇帝的生活起居要丫鬟、太监打理,就连性生活也要安排周密,出了一个“敬事房”制度,配备若干太监伺候着,这就太过分了吧。

日常生活安排得这么细致,皇帝、大臣怎么生活自理?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觉得:一人是生活不能自理,何以理天下百姓的生活?

我笑看古代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 做主

再反观平民百姓,不仅要生活自理,还得为如何能“自理”下去干很多超出能力范围之外的工作,比如《西游记》中农户人家种田,没有牛,只能自己当牛扛着犁耙犁地。

倘若仅仅如此也就罢了,偏偏还要被摊派上官家、富农安排的杂活,接受统治者的调遣,服徭役、强征入伍,死在施工现场、战场和深宫大院的贫民子弟不在少数,真是贫民子弟生死不能做主。

如此等级意味十分严重的社会分工,注定不会产生什么积极作用,故而中国古代始终徘徊在300年兴亡周期律,永远进入不了工业革命的浪潮,便也不足为奇了。

因此,我笑看古代的社会分工:领导干部生活不能自理,平民百姓生死不能做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