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作者:蓝星穿梭者

如果当时乾隆皇帝接受了英国“马戛尔尼使团”的要求,与英国进行正常交流并且通商,与当时的文明世界接轨,那么中国会发生自己的工业革命吗?

马戛尔尼使团与乾隆帝

马戛尔尼使团到中国做了什么?

1793年(乾隆 五十八年),英政府想通过与清王朝最高当局谈判,想在开拓中国市场的同时搜集情报,当时的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于是派乔治·马戛尔尼等人访问中国。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左为乾隆,右为乔治三世

咱们先看下当时英国提出的要求:

1.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

2.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一样,在北京设立商馆;

3.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

4.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不加禁止;

5.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

6.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

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英国的大部分要求都是希望改善双方贸易关系的正常。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岛屿一事,清政府决不能接受。

毫无疑问的是,这些条件都被作为“天朝上国”的大清一一拒绝,乾隆帝将英国的六项要求全部斥为“非分干求”,断然关闭了谈判的大门。

随后乾隆帝示意马戛尔尼使团应于十月七日离京回国。英使要求举行谈判,暂缓回国,遭到拒绝。于是,在没有举行谈判、没有完成使命的情况下,英国使团踏上了归程。

马戛尔尼一行从北京出发,由军机大臣松筠伴送,沿运河南下,几乎纵穿中国腹地,到达广州,于1794年1月自广州回国。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马戛尔尼使团在天津港

马戛尔尼使团失败后影响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虽然失败了,但是马嘎尔尼使团的访华却给中国和英国乃至欧洲带来不一样的影响。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对中国来说,中国丧失了一次与近代工业文明接触,认识世界,改变封闭状态的良好机遇。

对此,佩雷菲特先生曾说过:

“如果这两个国家能增加它们间的接触,能互相吸取对方最为成功的经验;如果那个早于别国几个世纪发明了印刷与造纸、指南针与舵、火药与火器的国家,同那个驯服了蒸汽并即将驾驭电力的国家把它们的发现结合起来,那么中国人与欧洲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必将使双方都取得飞速的进步,那将是一场什么样的文化革命呀!”

英国人此行虽未如愿,但也并非一无所得。在华期间,他们仔细观察了各地驻防的清军及其武器装备,很是蔑视,暗嘲“此辈宽衣大袖之兵,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约半个世纪后,清军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被他不幸而言中。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对于英国、欧洲来说,主要是其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

通过马嘎尔尼使团回英国后的回忆及记述,他们向英国人乃至欧洲人展示了一个不一样的中国。

在马嘎尔尼使团访华之前,欧洲在17—18世纪出现“中国热”。许多的思想巨匠赞美中国的儒家文化与政治经验。但是马嘎尔尼使团访华后,其使团记载异于传统的中国,使中国的形象完全颠覆。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安德逊在《马嘎尔尼航行中国记》的描写引起巨大的反响:

“我们像要饭的一样进入北京,像囚犯一样被监禁在那里,而离开时简直像是盗贼。”

马嘎尔尼更是在1793年访华后,说:

“清政府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中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一班幸运、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她胜过邻船的地方,只在她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马戛尔尼认为清朝实质上是极其虚弱的,“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要击败它并不困难。从此,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关于中国强盛富庶的看法开始改变。

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欧洲人对中国的观点发生根本性的转折,如黑格尔在读过斯当东的《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后,对中国形成简明的看法:

“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专制政治的帝国……个人从道德上来说没有自己的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来看仍然是非历史的:它翻来覆去只是一个雄伟的废墟而已……任何进步在那里都无法实现。”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马戛尔尼使团带来的“礼物”

英国使团在出访之前,便绞尽脑汁的准备各种礼品,要求既能投中国皇帝之所好,又能显示英国的科学技术 。使团成员也是优中选优,包括天文数学家、艺术家、医生等八十余人。

马戛尔尼使团特别庞大,携带了众多礼品,共计六百箱,都是当时英国的精品,几乎凝聚了当时英国和欧洲工业的所有科技精华。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为了筹备献给乾隆皇帝的礼物,使团特意向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圣家书院学习过的中国教徒听取意见,让他们推荐礼品。

又从耶稣会传教士口中得知了中国重视历法,于是准备了一些欧洲发明的先进天文仪器,比如最新改进的能够代表太阳系最完美运动的运转模型,其能够指出天体蚀、合、冲等现象的确切时间。

此外还包括大型太阳系仪、天球仪、地球仪、月相演示仪、察看天气阴晴仪、空气真空泵、力学巧益架、聚光大火镜等,试图吸引清廷注意。

还有许多礼物,如一些大型组合玻璃照明灯具、马车、马鞍、自来火枪、两截风枪(气枪)、青玉嵌花把皮鞘腰刀、铜版图画、铁镶西洋瓷软带、赫舍尔反射望远镜等,还有铜制“西瓜炮”数门、毛瑟枪、连珠枪、钢刀、榴弹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天文、地理、气象、测量、里程计算、演示器。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赫舍尔反射望远镜

大型地球仪、自鸣钟、望远镜,黄色轿车两部、金色全套马具,各种西洋丝织物、毛织物、棉织物、大地毯(金线毯、羊毛毡)、钢铁制成品、壁毯、壁挂,各种材料制作的用于室内陈设和装饰的花瓶等等,用以展现英国手工技艺的水平。

还有表现英国文化艺术领域成就和社会状况的绘画、版画作品,包括英王和王室成员的画像、英国著名人物的画像、著名城市、教堂、公园、城堡、桥梁、湖泊、火山、码头、古迹以及陆战、海战、赛马、斗牛场景的图像等等。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这些品种多样的礼物足以见得英政府对此次出使的重视,以及他们对显示自己先进科技实力和文明的决心。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据文献记载,英国还曾想把蒸汽机、纺纱机、梳棉机、织布机等先进工业机器作为觐见乾隆的礼物,试图通过这些造物,达到让乾隆皇帝以及清廷官员们感到震惊的目的。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为了能够引起中国将军们的注意,英国人还特意准备了许多先进武器,就是上文提到的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

当时福康安在清廷中拥有显赫地位,马戛尔尼为了得到他的好感,特意邀请福康安观看英国使团警卫准备已久的操练,结果却被福康安拒绝了,气得马戛尔尼在当天的笔记里写道:

“真蠢!他一生中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爆的枪。”

为了展示大英帝国强大的武力,英王还特意赠送给乾隆当时英国战斗力最强的战舰模型——“君主号”,其为第一等战列舰,拥有110门火炮,火力强劲,代表着英国无上的海上霸权,可惜乾隆和清廷高层们并没有看出来啥门道。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君主号

面对马戛尔尼使团奉上的礼物,乾隆皇帝和他的大臣们大都表现得十分傲慢,摆出了一幅天朝上国的体面,面对英国人的机械和枪炮表现的十分不屑一顾,只觉得新鲜,却没有看出任何门道来,也不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发展潜力,让英国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马戛尔尼使团携带的礼品当中,有当时天文学和机械学的最佳结合产品——天体运行仪,这个仪器代表了整个宇宙,它能够准确地模仿太阳系天体的各种运动,如月球绕地球的运行、太阳的轨道、带4颗卫星的木星、带光圈及卫星的土星等。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天体运行仪

另外,礼品中还有一个地球仪,上面标有各大洲、海洋和岛屿,可以看到各国的国土、首都以及大的山脉,并画出了航海路线,这在大航海时代可是非常有价值的造物。

英国人等于是直接将西方世界几百年来的航海探索成果,直接展现给了清朝,让他们看到了整个世界的面貌。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地球仪

英国使团抵达时,携带了先进的航海图和精密的天体运行仪,希望借此震撼并取悦清朝官员。然而,这些西方的科技成果并没有获得清朝官员们的预期赞誉,反而遭到了他们一致的轻蔑与讥讽。

由于视野受限,这些官员无法领会这些设备所蕴含的深远意义和强大潜能,从而错失了一次宝贵的机会——一次本可以让他们接触现代工业文明,拓展对世界的认识,追赶欧洲科技步伐,并打破自身封闭状态的机会。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热河行宫接见英使团

直到1860年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在一间马车房,“劫掠的士兵在那里无意中发现”有2门12磅英国榴弹炮和数箱弹药,“全是马戛尔尼代英王乔治三世送给咸丰帝的曾祖父乾隆的礼物,这些礼物原封不动”。

目击者感叹:“说也奇怪,他们拥有这些大炮,却从未做出任何努力改进他们自己的野战炮车。”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乾隆皇帝真的排斥西方科技吗?

“马车装上蒸汽机,岂不就省力了,马都省力了,人力不就更省了吗?人力一省,百姓们就会懈怠,就会生是非。”“主子高瞻远瞩,主子圣明。”

这是《大清盐商》当中,乾隆帝见到西洋蒸汽机的时候,说出的话语。由此可见乾隆对于西方这些工业品的态度,由此也能看出乾隆对于西方工业革命的态度。

乾隆作为当时清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对于西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应该也是知晓的,只不过此时的乾隆依然觉得天朝上国物产丰富,完全不需要西方那一套;

更重要的是为了自己统治的稳固,乾隆绝不会允许大清如法国的波旁王朝一样,土崩瓦解,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路易十六上断头台

其一、乾隆时期的清王朝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人口3亿,GDP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版图1380万平方公里,此时的工西方业革命尚处于起步阶段,其对于世界的影响不得而知,对于自古以来就物产丰盈的中国来说,完全不需要这些东西。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乾隆皇帝

其二,就算乾隆真的知道西方正在进行的工业革命,其态度也在于是否会影响统治而不是会不会给国家带来进步。如果任由西方工业文明在大清土地上传播,那么很可能导致大清如法国的波旁王朝一样,土崩瓦解。这是乾隆决不允许的。

马戛尔尼使团的副使斯丹东留下了一篇对清朝当时的记录也证实这种说法。

近两三年的法国内乱消息已有很多人知道,那里所鼓吹的种种破坏秩序颠覆政府的主张迫使清朝政府加以防范。

由此可见,清政府防范的是西方工业革命浪潮所带来的统治不稳,对于清统治阶级来说,自己的江山稳固显然是最重要的。

乾隆年间的“马戛尔尼访华事件”,让中国与欧洲工业革命擦肩而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