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编者按:1125年,金朝再灭亡了辽朝后,将战争的矛头指向南边的宋朝。至1127年,金朝攻破宋朝首都汴梁,俘虏徽、钦二帝,靖康之变就此发生。金军为何接连打败两个强大王朝,金军强盛的秘密到底在哪里?????女真族发源于我国东北地区,当地气候寒冷环境比较恶劣,也培养出了女真人天生强悍的特质。《金史·卷44》中的评论:“(女真部族)地狭产薄,无事苦耕可给衣食,有事苦战可致俘获,劳其筋骨以能寒暑。”简单地说,女真部族即便是想当咸鱼也没有当咸鱼的环境,狩猎作战是其维持基本生存的必要条件。恶劣的环境促使女真人锻炼出强迫的体格,他们也必须更为团结才能够面临这种极端环境,因此他们“征发调遣事同一家”,“俗本鸷劲,人多沉雄…部落保伍技皆锐兵”,这些都是环境所带来的特殊的社群生态特征。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女真部族居住于长白山

即便如此,在气候寒冷之时,女真部族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1112—1126年这15年的时间,北宋地区气候骤然变冷,汴梁地区有时连降十日大雪。政和三年(1113),“大雨雪,连十余日不止,平地八尺余”(《宋史·卷62》),就连汴梁地区积雪都超过两米,更北端的辽朝辖区及女真部族生活的地带只怕更为可怕。女真部族“今贫者不能自活,卖妻子以偿债”(《金史·卷2》),日子只看是要过不下去了。其时,辽朝又因完颜阿骨打即位未告知辽朝一事与女真部族有了嫌隙,最终在1115年左右,完颜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完颜阿骨打

反是反了,女真人的初始目标也很明确——即推翻辽朝的统治,但是该怎么做又是另一个问题。南宋的著名将领吴璘曾言:“金人有四长……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宋史·卷366》),其中骑兵是最为核心的一点(王曾瑜《金朝军制》)。由于女真部族早期以游牧渔猎为生,因此在马术与箭术上也有独到之处。张棣曾对金军进行评价,曰:“虏人无他技,所喜者莫过于田猎”,故而“用兵专尚骑”(《三朝北盟会编·卷24》)。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北宋西军统帅吴玠与吴璘

因此完颜阿骨打起事以后,就打起了辽朝养马地的主意,又与鞑靼诸部进行战马贸易,在这些操作以后,“金人铁骑,动以万数”(李纲《乞括马札子》)。尔后女真在覆灭辽朝以后,南下汴梁一路是河北的平原,“骑兵驰突,四通八达,步人不能抗”(《历代名臣奏议·卷90》)。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但若是仅仅将金军的胜利归结于战马,结论又过于简单。早期金军的强悍还在于重甲与弓矢。在弓矢上,金军常用一种七斗弓,但一般在50步以内方才射击,“箭簇至六、七寸,形如凿,入辄不可出”(《三朝北盟会编·卷3》),似乎专门用于近距离破甲。宋将赵立赶赴楚州进行救援时曾经中箭,“中箭簇,入舌下,坚不可取,命医以铁箍破齿,凿骨钮去,移日扔出,流血盈襟”(《挥尘录》),端得吓人。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完颜阿骨打的影视形象与破甲箭相对,金军装备了相当精良的重甲。宋沈琯给李纲信中指出:“金贼兜鍪极坚,止露两目,枪箭所不能入。”(《三朝北盟会编·卷30》)女真骑兵与战马皆覆甲,武器除了弓以外还有作为近身武器的八棱棍棒或战刀。为了方便在马上作战,骑兵一般只着半身甲;部分重装骑兵则会覆全身甲,在攻城之时这些重装骑兵便会充当前锋,以铁钩及皮索相连,三人为伍组成拒马子。而除女真部族以外的汉兵及其他民族兵员,“皆不带甲,弓矢或有或无”,武器也仅仅是“旋斫道傍木,执之为兵”。(《三朝北盟会编·卷99》)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为了保持作战能力,女真骑兵一般会有两匹马交替使用,并且骑兵在进行一个回合的交战之后,会利用其机动性退出战斗,与预备队交换位置,在重整队伍后再度冲锋。由于有副马作为备用,战马体力的损耗并不太大,故而金军“用兵多用锐阵,一阵退,复一阵来,每一阵重如一阵”(《云麓漫钞·卷4》),以此来消磨敌人的体力。这种作战方式使得辽朝与西夏都极为头痛,更何况是缺马的宋朝。而辽、夏虽然并不缺马,但却无金军的这种锐气。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管理也同样影响了这几支军队的战斗力。金军的主力是由女真部族组成的骑兵团,原本女真部族便因为艰苦的环境而善于骑射,监管压力很小,于是军队的作战能力得以保持。但是已经相对安逸的宋朝及辽朝却也因为失去了战争压力,而扩大的国家规模与军队规模又使得监管变得困难,故而军队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腐败化问题。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李纲画像

自从澶渊之盟订立以后,北宋河北战区军备懈怠,被李纲称为膏粱子弟的避难之所,军队终日饮酒为乐,城防器械也不加修缮。士兵的甲胄“止(有)前后掩心,(而无)副膊,有皮笠子,而无兜鍪”(《三朝北盟会编·卷176》,“衣甲皆软脆,不足当矢石”(《历代名臣奏议·田况上兵防十四事疏》),宋军在装备上差了金军主力一大截。

连灭辽宋两帝国,女真满万不可敌,金军强大的秘密在哪里?

▲金军甲胄

军队的腐败化大大降低了河北方面军的作战能力,故而“自金人犯边以来,百战百败,非止百战百败,往往望风奔溃,不暇交锋者”(《历代名臣奏议·卷90》)。在靖康之难发生时又恰逢寒冬,自1126年冬季起,“大雪,盈三尺不止,……天寒甚,地冰如镜,行者不能定立”(《宋史·卷62》),宋军甚至有踏破冰冻的湖面摔入水底的例子。这种极端寒冷的天气对于金人来说早是习以为常,而对于这些不习武艺悠闲度日的宋军来说便是灾难。也正是这种种的巧合与必然,造就了早期金军的不败神话。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月照秃猫,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