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要说爱国诗词,大家脑海里不可避免的会想到这句留名千百年的经典名句。

它的作者就是南宋末大名鼎鼎的文学家、政治家、民族英雄文天祥,“宋末三杰”之首(另两位为陆秀夫、张世杰)。

他的前半生,雄心壮志、年少成名,“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朝看尽长安花”。他的后半生,却历尽辛苦,为了宋朝奔波战斗直到国破家亡、最后从容殉国。

年少成名,春风得意

史书上记载文天祥,是个实打实的美男子,后人只知其英雄气节,却不知其颜值也是当时翘楚。他相貌堂堂,身材魁伟,皮肤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观物炯炯有神。

明明可以靠颜值,但是人家偏偏要靠本事:在孩提时,小小文天祥念书的学宫中,挂有不少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等人的画像以供祭祀,画像上列明他们的谥号都为“忠”。

他每次看见这些画像都会高兴不已,并且羡慕非常。还经常跟同伴们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

在这份雄心的刺激下,他二十岁即考取进士,在集英殿参加殿试、答对论策。大殿上,丝毫不怯场的文天祥以“法天不息”作为题目来进行议论策对,这篇文章有一万多字,他没有打任何草稿,一气呵成直接交了试卷,实在是过于优秀,妥妥地别人家的孩子。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老皇帝看到以后,被文天祥的文采惊艳到了,当即选拔他为第一名。当时的考官王应麟就上奏说:“这个试卷以古代的事情作为借鉴,忠心肝胆好似铁石,我以为能得到这样的人才可喜可贺。”

宋理宗做了三十年皇帝,做了一辈子错误的决定,终于在最后的八年里做了一次最正确的决定。正是这份决定,给赵家的江山留下了最后的一丝骨气。

仕途多舛,率军勤王

初入官场的文天祥,胸怀一腔热血,准备大展宏图。

公元1259年开始,当时的蒙古大军在灭了金国后,便开始将目光看向了富庶的南宋。数万蒙古大军兵驻江上,距离南宋不过数百里之地,一向懦弱的理宗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宦官董宋臣劝宋理宗说“要不咱迁都吧”,朝廷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甚至连议论迁都的对错都不敢。

忽的大殿响起了一个声音:“微臣恳请皇上诛杀董宋臣,以统一人心”,声音不大,却透露着义无反顾,掷地有声。

大殿上一阵沉默,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曾经的状元郎、现在的宁海军节度判官文天祥的脸上,暗自赞叹他的英勇之气。

理宗皇帝却犹犹豫豫、没有理会他的纳谏,不被理会、碰了一鼻子灰的文天祥心头郁闷,干脆脱下了官袍,自己请免职回了老家。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没过多久,因着责任心和一腔爱国热情使然,文天祥又重新返回了官场,几经沉浮:起初,他因为自己出色的政治功绩得到不小的提拔,一路开挂升到正三品官;却又因为坚持弹劾逆臣遭受了不少的暗算折磨,被外调多次,最差的时候担任过军器监,这本是一个太监干的活儿。

轮番的打击,并没有让他意志消沉,反而更加坚定了他胸怀天下、视天下苍生为己任的决心。

文天祥被委任为赣州知州第二年(公元1275年),蒙古大军自汉水而下,剑锋直指国都杭州。

太后诏令天下勤王,文天祥捧着诏书流涕哭泣,甚至还痛心地自己贬损责罚自己,他变卖家里的资产全部充作军费,同时号召各路英雄豪杰响应,聚集兵众万人。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此事报到朝廷,让当权太后看到了一丝希望,她老人家立即命令文天祥以江南西路提刑安抚使的名义率军入卫京师。

当时文天祥的朋友为他安全着想,曾制止他说:“现在元军分三路南下进攻,攻破京城市郊,进迫内地,你以乌合之众万余人赴京入卫,这与驱赶群羊同猛虎相斗没有什么差别。”

文天祥答道:“我也知道是这么回事。但是,国家抚养培育臣民百姓三百多年,一旦有危急,征集天下的兵丁,没有一人一骑入卫京师,我为此感到深深地遗憾。所以不自量力,而以身殉国,希望天下忠臣义士将会有听说此事后而奋起的。依靠仁义取胜就可以自立,依靠人多就可以促成事业成功,如果按此而行,那么国家就有保障了。”

从此,文天祥开启了他波澜壮阔的下半场人生。

苦战东南,领兵抗元;战败被俘,从容殉国

同年八月,文天祥率兵到临安城,担任平江府知府。文天祥上书天子“应当划分天下为四镇,各设统帅,使他们所辖的地区范围广、力量强。针对敌军兵力众多,但力量分散的特点,四镇约定日期,一齐奋起,只前进,不后退,夜以继日,图谋复地。”

要不怎么说赵家皇室没魄力没眼光呢,果然,这个提议又被老皇帝以“难以实行”为由否决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呀。

十月份,文天祥抵达平江,元兵已从金陵出发进入常州。文天祥立即派遣他的将帅朱华、尹玉、麻士龙与张全援助常州,除了张全逃跑退却,其余将帅全部战死沙场,却仍然不敌元兵。

元兵攻入常州,占领了独松关。文天祥接到诏令:弃守平江、退守余杭。

次年,宋朝投降,朝廷继续任命文天祥为枢密使,作为使臣到元军中讲和谈判,与元朝丞相伯颜在皋亭山针锋相对、进行争论,伯颜争不过,一气之下,把他关了起来。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还好文天祥机灵,趁着一次战乱成功逃脱,逃跑的途中还不忘写首诗来证明自己的决心:“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样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我的心好似一块磁铁,不指向南方誓不罢休。然而,虚弱不堪的赵家王朝不等文天祥回来就乱成了一锅粥,皇位变更,加上瘟疫流行,整个南宋已是强弩之末。文天祥几度上表请求入朝,都被新皇帝十动然拒了。

此后不久,他就被叛徒出卖,再次被俘。在被押送至燕京的路上,八天没有吃饭,也没有死,才又开始吃饭。

当时正值忽必烈在搜求有才能的南宋官员,懂得还挺多的王积翁立马附和:“南宋人中没有谁比得上文天祥的。”

于是忽必烈开始千方百计地对他劝降、逼降、诱降,一通操作下来,文天祥始终不为所动。最后被逼急了,他才挥笔写了《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教科书“删除”文天祥,民族英雄的称号,但他的气节仍被万世景仰

忽必烈一直招降不了文天祥,没办法,也不能一直养着,只能痛下决心赐死了。文天祥被押解到刑场的那天,监斩官问他:“丞相还有甚么话要说?回奏还能免死。”

文天祥喝道:“死就死,还有甚么可说的!”他又问:“哪边是南方?”百姓给他指了方向,文天祥向南方跪拜行礼,说:“我的事情完结了,心中无愧了!”这一年,他四十七岁,朝廷追加其谥号“忠烈”。

忠烈的一生至此,就落下了帷幕。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蒋介石评价说:他代表整个中华民族之精神与人格,并为整个民族万古不磨的光荣。

确实如此。

【春哥囧囧聊文化】小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