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转眼间就来到了2019年的最后一个月,只有10几天就要迈入2020年的大门了,天气也是越来越寒冷,起床也变得越来越艰难,谁都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不如今天小编来给大家说一个“有温度”的故事,它发生在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号称“中国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它到底有多热呢?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我们先来看看当年的史料都是如何记载的,《浮山县志》写道:“夏五月大热,道路行人多有毙者,京师更甚,浮人在京贸易者亦有热毙者。”这句话很好理解,就是1743年的夏天竟然热到导致来北京做生意的人死亡,浮山(山西)路上的行人也有很多被热死的。

再看《青城县志》,里面写道:“大旱千里,室内器具俱热,风炙树木向西南辄多死。六月间,自天津南武定府逃走者多,路人多热死。”啥概念啊?就连家里的各种器具都发热发烫,热到树木死亡,热到百姓想要逃离这里去更凉快的地区,结果在逃亡路上就被活活热死了。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最可怕的还没完,《高邑县志》记载到:“五月廿八至六月初六日薰热难当,墙壁重阴亦炎如火灼,日中铅锡销化,人多渴死。”意思是河北高邑热到铅矿锡矿都融化了,人们活活渴死。

根据各类关于1743年极端高温天气的记载可知,那一年夏天大陆多地出现了44度的极端高温,根据大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规定,“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因为在这种温度下暴露在室外,人类面临生命危险。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风扇,甚至连冰块都是稀有物,44度的天气里,老百姓还要在外面逃亡,被活活晒死也就不是什么怪事了。根据各地县志统计,仅仅7月14日~25日,北京近郊和城内,因高温而死的人数高达11400人,这是多么可怕的数字!

面对这种高温,紫禁城里的乾隆又是如何应对的呢?乾隆向来喜欢写诗大家肯定知道,他先是写了一首《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诗中便写出了皇帝过夏天的方式。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首先是“冰盘与雪簟”,冰盘很好理解,上面应当放着冰镇过的食物,“簟(diàn)”是一种凉席,“雪簟”就是被冰过的凉席,意思是他乾隆帝一边吃着冰镇食物,一边躺在凉席上看着风景。“黔黎”就是黎民百姓的意思,后半句就是说,我虽然在舒适凉爽的屋子里躺着,可是我一想到外面受苦受热的黎民百姓,我心里还是很难受的。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真不知道全国各地遭受高温折磨的百姓看到乾隆这首诗会作何感想,反正小编看到是觉得心里的“火”烧得更旺了,想必44度的高温对乾隆帝来说确实“不算啥事儿”。

虽然现在的天气已经很冷了,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是越来越严重了,过去的历史我们已经无法改变,但未来的历史还将由我们书写,想必各位读者朋友们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乾隆八年,号称“中国史上最热夏天”,热到啥程度?会颠覆你想象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