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悼亡诗:当我写下这首诗,你已不在世上了

有一类诗,它很特别,你若说它是送别诗,它似乎挺像,但又不是;你若说它是爱情诗,它似乎也是,但又和一般的爱情诗有所不同。

——悼亡诗

悼亡诗,顾名思义,悼念亡人,这个亡人不是别人,多是亡妻,当然也常常包括亡妾。

“悼亡诗”始于“四大美男”之一的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安)。在他之前,本无“悼亡诗”一说,自从他妻子离去,他写下著名的《悼亡诗》三首,从此开创了悼亡诗的先河。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霤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沈忧日盈积。”

潘岳并非历史上第一个写悼亡诗的人,只不过第一个写悼亡诗的人已经无从得知了。那时候,还没有“悼亡诗”这个说法,也没有华丽繁复的辞藻,只有朴实无华的重章叠句。

——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译:

葛生长覆盖住荆条,蔹蔓生在荒野。我的爱人长眠于此,谁来陪伴孤独的居处?

葛生长覆盖酸枣树,蔹蔓生在坟头。我的爱人长眠于此,谁来陪伴孤独的安息?

牛角枕头灿烂,锦绣缎褥鲜艳。我爱的人长眠于此,谁来陪伴孤独的白日?

夏季烈日炎炎,冬季黑夜漫漫。百年之后,我将归于此地与你同住。

冬季黑夜漫漫,夏季烈日炎炎。百年之后,我将归于此地与你同住。

《葛生》从坟边的藤蔓写起,触景生情,表面是写墓中人的孤独,事实在哀叹自己的孤独;从对夏日冬夜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亡人深深的思念。

朱守亮《诗经评释》:“不仅知为悼亡之祖,亦悼亡诗之绝唱也”,周蒙、冯宇《诗经百首译释》:“后代潘岳、元稹的悼亡诗杰作”,“不出此诗窠臼”。

——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江城子》是第一首悼亡词。它没有潘岳《悼亡》的各种修辞手法,措辞近乎直白。“小轩窗,正梳妆”,“明月夜,短松岗”,梦境与现实的冲撞,凄切悲凉。

——遣悲怀 元稹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元稹有《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全是为了悼念亡妻韦丛所作。

韦丛为当时太子少保韦夏卿之幼女,二十岁时下嫁元稹,对其多有提携。元稹也因为抛弃了初恋女友崔莺莺,娶了对他有“帮助”的韦丛而饱受后人诟病。七年后,韦丛病逝,年仅二十七。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一生不得志,这一次,年过半百的他再次来到妻子亡故之地苏州,站在住过的居所前,写下这首诗。

“半死桐”典故出自枚乘《七发》:“龙门有桐,其根半生半死,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至悲”;“露初晞”出自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末句其实也用了一个小“典故”:贺铸曾经为冒酷暑补衣的妻子写下过一首《问内》,如今妻子亡故,物是人非,熟悉的房间熟悉的灯,却没有了那个补衣人。

——浣溪沙/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留词四百余首,悼亡词就有四十二首。“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这些当时只觉得再寻常不过的事,现在想重来一遍已经没有可能。

悼亡诗

悼亡诗并不全像爱情诗,有的悼亡诗更像基于亲情而作。“针线犹存”也好,“挑灯补衣”也罢,总是亲情更浓,“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则是更浓的愧疚。潘岳的《悼亡诗》虽为先河,但终究难脱太康诗风“缛旨星稠,繁文绮合”的窠臼,形式技巧盖过了“爱情”。

那么,究竟诗写成什么样才能表达爱情呢?

诗,能够从一个方面表现出作者的想法,但不能推断全部的内心。悼亡诗写得好,不一定能和痴情挂钩;悼亡诗写得不够感人,也不代表作者就很冷漠。

有更多的痴情男人,他们不懂写诗,甚至不识字,但他们知道与其把时间花给悼亡,更该做的是对身边活着的爱人好一点。

别等到我们身边的人永远离开,才用他们永远看不到的诗去缅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