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按照三国演义上面水镜先生所说,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而比较巧的是刘备竟然同时拥有了这样两位人才,由此可见,刘备当时拥有的人才队伍是多么强大。为何人才济济的刘备,却始终难以完成大业呢?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曾经有一个伟人对此做出了比较中肯的意见,那就是刘备身上有两个致命缺点。

第一个,就是刘备经常感情用事,很难做出理性的准确判断。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很多刘备的一些言行当中也能看出来。若是对于三国演义比较熟悉的读者都会对刘备动不动就恸哭的形象影响深刻。当然真实的刘备并不是如此,但他重情重义这个事情还是有据可查的。这也是为何刘备身边总有一群人围着他,不管他是多么落魄。

但作为一个政治家,若是在做出决策的时候不能排除感情因素的干扰,就很难有正确的决定,最终就很可能导致悲剧的发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刘备在初期起步的时候当时是个县官,这其实在乱世当中非常有利的一个因素,因为县官作为一方的实际管辖者,进行练兵等是非常有利的。但在上级派来督察人员时,刘备没有忍一时之气,打了督察者,虽然这个剧情后来由张飞背了锅。但这一下使得刘备失去了自己的基地,不得不四处奔波,可见他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本来好不容易在赤壁之战后站稳了脚跟,结果刘备又因为感情用事而坏了大事,刘备在关羽丢掉荆州后,为了给结义兄弟报仇,不停劝阻去攻打东吴,结果这一战让蜀汉元气大伤,导致了蜀汉后面的局势开始走下坡路。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可以说刘备的意气用事造成了蜀汉事业走向了下坡路。

第二个缺点就是分不清形势,找不到主要矛盾。

当时吴国杀死了关羽,使得刘备失去了判断能力。对于当时的情况是,蜀汉和东吴较弱,曹操势力较强。东吴经营南方多年,刘备攻打东吴实在不是什么明智的举动,诸葛亮等谋臣也极力劝导刘备,但他一意孤行,还是决定动员全国兵力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惨败。

所以他分不清楚当时自己的主要矛盾是曹刘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孙刘之间的。故而刘备发兵打东吴,从战略上就已经失败了。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而反观东吴方面的陆逊就非常明智,他虽然大败了蜀军,手下们都觉得应该趁胜追击。但陆逊却觉得蜀军其实还有些实力,并不能轻松得胜,另外,更主要的是不能因为两国交战让曹魏得了便宜,所以他并没有追击。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为何刘备良将贤才众多,却无法完成大业

刘备虽然有以上两个致命缺点,但是他能从一个卖草鞋的开始三分天下,肯定还是有过人之处的。他的主要优点就是善于用人,比较得人心。所以刘备能得到像关张这样的良将,也能得到像诸葛亮和庞统这样的谋士的鼎立相助。但也因他的缺点,却始终无法取得更大的进展。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