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北宋立国初期,在经过两年多的休整后,初步具备了统一的实力,所以在建隆三年(962年)十月到乾德元年(963年)三月,北宋发动了荆湖之战,拉开了统一的战争序幕,而让北宋开启统一模式的原因,还是一件发生在武平的意外事件。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先要说明的是,在建隆元年,也就是960年,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后,北宋立国之初要做的就是稳定内部,毕竟后周是在强盛时落入了宋太祖的手里。

《宋史.太祖本纪》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叛,遣归德军节度使石守信讨之。

李筠因忠于后周,不能接受北宋的建立,所以他联合北汉起兵反叛,宋太祖自然不敢怠慢,可以说如果不快速平定李筠,那么北宋政权就不会稳定,毕竟忠于后周的人不仅李筠一人,而且为了自己利益打着后周旗号的人更多,所以说平定李筠之乱,成为北宋面对的第一个棘手问题,当时石守信、慕容延钊、王全斌等都参与到平定李筠的战争中,宋太祖也是一度亲征,要知道北宋建立之初,宋太祖离京亲征,隐患是很大的,要是留守京都的人包藏祸心,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但是为了灭李筠,宋太祖也是下定决心了。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而在李筠之乱被平定后,北宋并未立即开启统一的步伐,而是进入了2年的休养期,这段时间,北宋主要以防守为主,积蓄实力,同时北宋也定下了国策,也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

《平边策》得吴则桂、广皆为内臣,岷、蜀可飞书而召之。若其不至,则四面并进,席卷而蜀平矣。吴、蜀平,幽州亦望风而至。

北宋的统一策略其实也是延续了后周的重臣王朴提出的策略,只不过略有不同,《平边策》主要强调的是先南后北,但是没有强调先易后难,毕竟当初周世宗三征南唐,也打下了淮南之地,让李璟去帝号,但是南唐的核心统治区域并未遭遇重创,可后周是打了3年,所以说,北宋在吸取后周的经验后,增添了先易后难,在这个策略下,荆湖地区成为了北宋首要目标之一。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在这片区域存在着两个政权,一个是南平,一个是武平节度使。

南平是后梁开平元年(907年)高季兴所建立的,但南平国力并不强盛,而且领土狭小,到了北宋时期,只辖荆、归(今湖北秭归)、峡(今湖北宜昌)三州,而南平能够一直存活的原因,就是背靠大哥好说话。

《新五代史.南平世家》荆南地狭兵弱,介于吴、楚,为小国。自吴称帝,而南汉、闽、楚皆奉梁正朔,岁时贡奉,皆假道荆南。季兴、从诲常邀留其使者,掠取其物,而诸道以书责诮,或发兵加讨,即复还之而无愧。其后南汉与闽、蜀皆称帝,从诲所向称臣,盖利其赐予。

南平虽然国小,但是却处于天下各地的交通要冲,毕竟曾经的隋唐运河早已在多年的战乱中失去了作用,而南平地处长江中游,由荆州北上到襄樊一带,可以向东北方向进入中原,而且,南平西面是后蜀,东面是南唐,南面是楚(后为武平节度使)和南汉,高氏起家就是靠,劫掠在自己境内通行的各方使臣,而面对各方的讨伐,就直接装孙子,总之就是该硬的时候硬,就是抢你,该软的时候软,你厉害他就认怂。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当然南平能够在各方割据势力的夹击下还能存活,最主要的原因是南平实行了“依靠老大”的策略,也就是依附于北方的中原王朝,相对来说,五代十国时期,统一中原的北方政权势力是相对强大的,而南平就是这个套路,从后唐开始,就依附于中原王朝。

而对中原王朝来说,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是,南方的割据势力越多越好,这样就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可以和北方抗衡的国家,尤其是南唐地理位置还很优越,那么南平背靠中原王朝,就很难被其他国家吞并,但是这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南平的存活,恰似是一块在老虎口中的肉,别人不敢吃是害怕老虎,而老虎不饿的时候,也不想吃,但是当老虎想吃的时候,也就是中原王朝想统一的时候,南平毫无抵抗之力。所以当时北宋是想灭武平,捎带手就被南平灭了,南平一点反抗能力也没有。

而荆湖地区的另一个势力,武平节度使,也是最终引发北宋开启统一战争的势力集团,要说武平,就要说南楚。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南楚势力范围主要在湖南,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以湖南为势力中心的割据政权,但是南楚后期,因为内部发生了大乱,也就是楚王马殷死后,几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爆发的战乱,也就是众驹争槽。

《新五代史.楚世家》乾祐三年,希萼自立。明年,汉隐帝崩,京师大乱,希萼遂臣于李景,景册封希萼楚王,希萼悉以军政事任其弟希崇。

《新五代史卷.南唐世家》景遣信州刺史边镐攻楚,破潭州,尽迁马氏之族于金陵。景以希萼为洪州节度使,希崇舒州节度使,以边镐为湖南节度使。

南唐趁机攻入南楚,灭了南楚,南楚地盘除了南部的几个州被南汉所夺,南楚大部分地盘成为了南唐的国土,如果南唐能够维持住局面,能够消化掉南楚这块肥肉的话,那么南唐势必可以在短时间内崛起,成为南方的第一大国,只是南唐在湖南之地并未站稳脚跟,原南楚部将刘言不满南唐,起兵将南唐逐出了楚境。

《新五代史卷.南唐世家》李景遣边镐入楚,迁马氏于金陵,因并召言。言不从,遣进逵与行军司马何景真等攻镐于长沙,镐败走......周太祖皆从之,乃升朗州为武平军,在武安军上,以言为节度使。

这里要注意的是,刘言虽然击败了南唐的军队,但是并未完全恢复楚境,郴州、连州被南汉占据,而且刘言也并未恢复楚国,是接受了后周的册封,名义上武平军是归后周统属的,不再是一个国家,到北宋时期,武平节度使也早已不是刘言了,武平军内部也是多次夺权,宋太祖继位后,是第三任节度使周行逢时期。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知道,北宋统一战争的第一波目标为何定在荆湖地区了,南平国力弱小,又地处要冲之位,拿下南平, 可以分割各方割据势力,而武平节度使和南唐南汉存在这利益冲突,北宋若要出兵去打,两者不会想帮,甚至是去抢便宜,后蜀由于有山川相隔,也无力影响北宋的军事行动。

所以说荆湖地区符合北宋,先南后北,先易后南的策略,同时武平军内部也发生了问题,也就是周行逢挂了后,其十一岁的儿子周保权不足以令各方臣服,张文表起兵反叛,也不知道当时是谁提议,让周保权向北宋求援,这个了北宋一个很好的出兵理由。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只能说周保权太小,被局势吓到了,事实证明,在北宋军尚未抵达时,张文表之乱就被平定了,北宋大军到来,是直接吞并了武平。

《宋史.李处耘传》朗州军乱,诏慕容延钊率师讨之,以处耘为都监。

《宋史.慕容延钊传》太祖即位,延钊方握重兵屯真定,帝遣使谕旨,许以便宜从事。

初,延钊与太祖友善,显德末,太祖任殿前都点检,延钊为副,常兄事延钊。

宋太祖趁机让慕容延钊,李处耘率军南下,平定荆湖之地,这里多说一点就是,慕容延钊,北宋时期有“花花真定府,锦绣太原城”之说,也就是说真定府极其繁华,而且作为靠近北方的重镇,真定也是护卫北宋北部安定的重镇,能够在统兵镇守在真定的人,还能被宋太祖授以特权便宜行事,可见宋太祖是信任慕容延钊的,而且两人私下的关系也不错。

《宋史.李处耘传》师次荆门,高继冲遣其叔保寅及军校梁延嗣奉牛酒犒师,且来觇也。处耘待之有加,谕令翌日先还。延嗣大喜,令报继冲以无虞......比继冲还,则兵已分据城中,荆人束手听命。

可以说北宋的此次军事行动,进行的都特别顺利,首战灭南平,面对北宋大军,高继冲被忽悠,真的天真认为宋军只是借道,去打张文表,所以并未做准备,李处耘则调集精锐部队突然袭击,南平几乎没有什么抵抗就被灭了。

《宋史.太祖本纪》(乾德元年)二月壬辰,周保权将杨师璠枭文表于朗陵市。甲午,慕容延钊入荆南,高继冲请归朝,得州三、县十七。

而周保权就尴尬了,本来是希望宋军帮忙平定内部的叛乱,可是谁能想到,没用宋军帮半点忙,张文表就被灭了,而再看看北宋的意思,二话不说直接灭了南平,这是个人就明白,宋军是铁了心要一举消灭自己啊,这事太打脸了,相当于是自己给自己找一个“灭国”的大麻烦。

平定荆湖,一次意外令北宋开启统一模式,宋军如尖刀分割各方势力

更尴尬的是,武平内部刚刚经历了动乱,本来就需要时间休养,可是宋军则来势汹汹,并且灭了南平,在江陵一带征调兵力,尤其是水师,这为宋军继续南下打下了基础,而周保权就算想割地求和也没机会了,显然北宋没打算给周保权任何残喘的机会。

《宋史.李处耘传》即调发江陵卒万余人,并其师,晨夜趋朗州。又先遣别将分麾下及江陵兵趋岳州,大破贼于三江口,获船七百余艘,斩首四千级。又遇贼帅张从富于澧江,击败之。

最终宋军在三江口大败武平军,一战而定,周保权也只能率家族跑到宋朝请降了,这个阶段,宋军相对容易的拿下了荆湖之地,也打开了统一战争的大门,在战略上,北宋有太多的选择了,无论是灭后蜀还是南唐,都可以形成夹击之势,而且此战北宋也打消了其他割据势力扩张的可能,南方再也不会出现一个统一的割据势力,只能各自为战,而被宋军各个击破。

总的来说,北宋征讨荆湖之地的军事计划,是北宋立国经历了短暂休整后,按照已定的国策进行的战争,同时也是有张文表送来的助攻,此战也是让北宋在南方的割据势力中,插入了一把尖刀,分割各方割据势力,让统一的前景更加清晰了,平定荆湖,也为北宋实现基本统一打下了基础。

参考资料《宋史.太祖本纪》《宋史.慕容延钊传》《宋史.李处耘传》《新五代史.南平世家》《新五代史.楚世家》《新五代史卷.南唐世家》《平边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