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得以序齿的二十四子中,除了早亡者,只有两位活过七旬以上,一位是皇十二子履亲王允祹,另一位就是在康熙帝诸子中没有什么实际存在感的皇二十三子贝子加郡王衔的允祁。他们两人允裪活到七十八岁,允祁活到七十三岁。他们这个岁数在那个年代绝对是高寿老人。
允祁生于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4年)十一月二十八,生母乃石姓汉女。这一年康熙帝已经六十岁了。
因为允祁是汉女所生,而且其母在宫中地位非常低微,允祁与其母在康熙时根本就没什么实际存在感,史书也没记载康熙帝对这个孩子有什么特别的关心爱护之处,同时也没有提及允祁哪方面有什么过人的地方。
由于允祁出生的比较晚,他比他四哥胤禛的儿子弘历尚小三岁,所以他也就有幸没有卷入年长的康熙诸子“九子夺嫡”的政治漩涡。

雍正帝继位以后,自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始至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止,这位皇帝借助十三弟怡亲王胤祥、舅舅隆科多、雍邸奴才抚远大将军年羮尧等人的力量,对参与“九子夺嫡”之争的诚亲王允祉、廉亲王允禩、贝子允禟、敦郡王允俄、大将军王允禵等人进行了全面的清算。分别对他们该贬的贬,该削爵的削爵,该迫害致死的迫害致死。我相信很多读者在此都会为二月河先生所著历史小说《雍正皇帝》误导,均会以为“八爷党”足足与雍正帝对抗了八年才全部完蛋。真实的历史廉亲王允禩自雍正继位伊始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
由于允祁尚小,他对自家骨肉相残的一幕幕悲剧他连观看的资格都没有,所以雍正继位以后就把他交与宫中由专人和自己的儿子弘历、弘昼等人一起生活学习。
可能是允祁学习与骑射本领都不怎么样的关系,雍正帝自政权完全稳定以后,对未参与“九子夺嫡”之争的兄弟们先后一一作了加封。他们当中最小的封爵都是固山贝子一级,只有允祁被封为奉恩镇国公之爵。这个封爵是所有康熙诸子中最低的,凭此一点足见允祁存在感之低。
允祁是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二月十八被雍正帝加封为镇国公的,其母石氏亦同时晋为“皇考贵人”。
雍正帝去世以后,刚继位的乾隆帝为了缓和家人的紧张关系,更是为了笼络人心,乾隆帝先后对叔叔们进行了平反和封赏。
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十月二十四日,乾隆帝下旨,以允祁“皇考诸弟俱以加恩晋封,惟允祁尚系公爵,著封为贝勒,以展朕笃厚懿亲之意。”封允祁为多罗贝勒不久,乾隆帝又将允祁的生母石氏由贵人晋为嫔,称“皇祖静嫔”。
允祁属于文不成武不就之辈,乾隆帝想来想去就把雍和宫交与他管理。然而允祁确实也不争气,就这么个闲差他也没有管明白,为此乾隆帝曾申斥过允祁并予以罚俸处理。
九年以后,乾隆帝又把允祁派往盛京管理关外三陵事宜。这三陵分别是赫图阿拉的永陵(清太祖努尔哈赤父祖之陵),盛京的福陵(清太祖努尔哈赤陵)和昭陵(清太宗皇太极陵)。从此允祁就以关外三陵总理事务大臣的身份整整在盛京住防了四十一年。
这四十一年中,由于允祁玩忽职守,他先后得到乾隆帝的多次申斥和处罚,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处罚是在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九月,允祁因前后多次犯错又被降为镇国公。其贝勒爵直到二十八年以后乾隆帝念他年事已高方才恢复,这一年允祁已经七十挂零了。
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已经七十有二的允祁被乾隆帝加郡王衔,依然食多罗贝勒俸禄。
第二年,七十三岁的允祁死于盛京关外三陵总理大臣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