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7岁的红军小战士因伤留在陕南,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

17岁正是我们朝气蓬勃的年纪,在当今的社会中,17岁就是一个高中生的年龄,很多学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没有办法去解决,可能处于懵懂的状态。

但是在革命年代,17岁的年纪早已经为了民族大义而拿起枪进行战斗。在历史上,有一位年仅17岁的小战士,因为伤病的原因而与部队暂时分离,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发动群众在敌后扰乱敌人的攻击。

证明红军战士凭借着自己一人之力,发动了几十名群众,成立了一支革命队伍,并且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这个小红军战士名叫赵长江,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这名小战士的经历,了解这名小战士的经历吧!

17岁的红军小战士因伤留在陕南,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

在1932年11月的时候,来自洪湖革命根据地的红三军路过陕西境内,红三军是当时土地改革中共产党所领导的一只武装部队。在1928年初期,贺龙家收到党中央的指示奉命从上海回到了湘鄂西地区领导部队,发动荆江两岸暴动和湘西起义,并且与当时段德昌创建的红二军团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汇合。

在1931年三月,由段德昌所创建的红二军团改编为红三军,他的军长是贺龙政治委员,为邓中夏。当时,国民党的军队对共产党实施了第三次大围剿,而三次围剿纷纷被红三军所粉碎,人数最多的时候发展到了1.5万人。

但是由于受到左倾指挥错误的影响,到了1932年夏天,由红军所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已经全部被国民党冲线,至此,革命根据地权丧失了当时红三军为了挽回不顺利的战局,被迫决定突围。在此次突围的过程中,国民党的部队围追堵截,而红三军被迫绕道进入豫西南,陕西随后进入湖北西部,再次渡过长江,最终到达湘鄂川边革命根据地。

这一次的转移,被称之为是小长征,在长征的历程中,红三军经历两个多月的时间,步行将近7000多公里才到达了,在此过程中,痛苦是我们不可想象的,但红军战士依旧挺了下来。在1931年11月,红三军将士顺利的度过了汉江,翻过了大巴山,进入湖北。

17岁的红军小战士因伤留在陕南,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

在红三军路过陕西境内的时候,正值隆冬腊月的天气,整个部队面对当时严峻的气候,将士们穿着单薄的外衣,根本没有可以抵挡寒冷的衣物,因此,很多战士都无法继续跟上部队而被迫隐藏在这一地区。根据后来的统计,当时,由于各种原因而留在此地,隐蔽的战士有15人之多。

当时,面对国民党的,我军也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红三军向来是爱憎分明,因此深得民心。当群众发现这15名掉队的士兵之后,群众以各种方式来保护掉队的士兵,面对国民党的询问,群众纷纷说,这些陌生人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上门女婿,或者自己请来的雇工。

在这15人中,有一名小战士叫作赵长江,当时他的年纪只有17岁,因为伤病的原因而被迫留在了一位村民的家中。但是证明小战士并没有因为伤病的原因而停止革命,在他的心中,始终要和反动军阀斗争到底。

为了坚持革命这名小战士以编竹器做掩护,各地区秘密地进行了革命活动。他深刻意识到,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努力是完全不够的,于是他发动了几十名群众,组建了一只规模较小的地方游击队。

赵长江所组建的这一支地方游击队最多的时候有40几人,十几条枪,并且在1935年一月建立了最早的,并且担任这个苏维埃政府的主席。照长江所组建的这一只地方游击队,不断的骚扰过往的国民党,给国民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后来,25军来到陕西之后,赵长江便写信给程子华,并且取得了联系。

17岁的红军小战士因伤留在陕南,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

后来,红25军就派一个班的士兵来接应赵长江,但由于种种原因,赵长江没有跟随红25军离开,仍然选择留在了这个地方继续和敌人周旋。但是在1935年12月,赵长江因为叛徒的出卖而不幸遇害,当这名小战士去世的时候,也才只有20岁。

赵长江牺牲之后,当地村民为了纪念这位年轻的小英雄,于是就在这个村子给照长江修建了一座陵墓,这座陵墓坐南向北,东西宽度为60,南北长度为十,并且,在2018年被认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

在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为爱国志士,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正是因为中国人的团结,才打败了一次又一次的外国列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

17岁的红军小战士因伤留在陕南,随后建立了苏维埃政府并担任主席

中国人民从来没有被征服过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为了救国救难,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和敌人周旋。年仅17岁的赵长江是我们的英雄,我们应该传承革命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