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2020年11月25日,任老爷子撂下狠话:“谁再建言造车,就调离岗位”。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亲自签发文件,再一次重申:华为不造整车,而是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提供商。

时间过去刚刚满一年,华为正在造车领域不断深入。随着华为“陆续发布”汽极狐阿尔法,重庆小康赛力斯 SF5 以及 AITO 问界 M5。

“华为牌汽车”或许只差了一个名分。

这三款车基本可以代表华为造车的三种模式。极狐阿尔法由北汽主导,华为轻度参与。虽然极狐阿尔法打上了华为的标签,但无论灵魂,还是躯壳,都是北汽所主导。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小康赛力斯 SF5 则是华为和小康联合制造,华为提供整套软装系统,但躯壳制造则由小康自己完成。华为作为赛力斯 SF5 汽车的核心供应商,是赛力斯 SF5 的灵魂提供者,而小康则是躯壳锻造者。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AITO 问界 M5 是华为参与制造的第三款车。虽然华为一直对外宣称不造车,可是,AITO 问界 M5 其实就是华为制造的第一款车。从工业设计、软件服务、营销服务都由华为来负责,全程参与了问界 M5 的设计和制造,销售和售后环节都由华为亲自接手,甚至连充电桩都标着华为的LOGO。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如果这不算“造车”,那我真不知道什么才算造车。

余承东一直在说“我们只做部件不造车,但是我们帮助车企造好车”。但为什么事实上华为却离自己造车的“禁制”越靠越近?

2021年华为手机业务再次萎缩,三季度华为手机在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为580万台,市场占有率仅剩2%,环比下降40.8%,同比下降84.95%。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受手机业务影响,2021年前三季度,华为营收为451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超2000亿元,下跌近三分之一。但在华为云、数字能源等方方面面都在烧钱,且仍需要持续不断地输血。

华为急需找到新的营收和利润增长点,而智能汽车恰好就是一个堪比曾经智能手机风口的行业。

知道了原因,再来关注一下“华为汽车”作出的成绩。

北汽极狐华为 HI 版补贴后价格为 31.99 万,2021 全年累计销量约 1000 余辆。赛力斯 SF5 补贴后价格为 21.68 万,2021年1-11月累计销量为7080辆。AITO 问界 M5年底刚推出,首发预付 6000 单。

做一个简单的数据对比。

2021年全年,特斯拉全球累计交付近93.62万辆汽车。新势力中小鹏汽车交付成绩最高,全年总交付量达98155辆,其次,蔚来汽车共交付了91429辆,理想ONE总计交付90491辆。特斯拉迈进百万大关,造车新势力“蔚小理”也将跻身十万级俱乐部。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从销售结果来看,很显然,三款打上华为标签的新能源汽车都难说成功,但其惨淡的销量也并不是什么意外。

与其合作的广汽埃安、北汽极狐、小康赛力斯都是市场认知度不高、销量欠佳的品牌,而销量可观的一线车企、以及有实力的造车新势力又不愿与之深度合作。上汽董事长陈虹面对投资者的拷问时,明确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合作自动驾驶,上汽就成了躯体,丧失了灵魂”。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把劳斯莱斯的引擎放到拖拉机上,肯定还是拖拉机,不是劳斯莱斯。”

汽车大品牌不愿意将灵魂交给华为,而汽车小品牌又撑不起华为智选汽车的溢价。这是华为造车至今,仍然面临的一个难以调解的矛盾点。

从另一个角度看,绝大多数车主购入赛力斯SF5,看重的是有华为的“背书”。毕竟,对于大部分的车主而言,花费二十多万买一台车绝非是一笔小数目,其中大部分的人之所以”胆敢“抛弃主流的造车新势力又或者是传统品牌,很多都是出于对华为站台的信任以及支持国货的心态。

华为,离造车还有多远?

结果,华为现在重新洗牌,下架赛力斯SF5,推出新汽车品牌AITO,新车买来半年,就面临“变相停产”,自己曾经最信任的品牌,却搞这么一出,在这些车主眼中,无疑是被华为“割了韭菜”。

初涉猎汽车领域的华为,就闹出这么一场风波,后续“华为汽车”,恐怕只会让人避之不及。

我们的信仰已经不多了,华为,望你坚挺!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