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网上截图)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她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王,追随项羽的贵族精神,真是巾帼不让须眉。李清照用这个“不肯”两字真是笔来神韵,鬼斧神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一种“可杀不可辱”、“死不惧而辱不受”的英雄豪气,漫染纸面,力透纸背,令人叫绝称奇而无复任何言语!
这个“不肯”两字,不是“不能”、不是“不想”、不是“不愿”、不是“不去”。与“退一步海阔天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项羽,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无愧七尺男儿之身,无愧江东父老所托,以死相报。与不可沽名学霸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所以说“崖山之后无华夏”。
度娘告诉我——“宋亡的崖山海战导致传统的汉民族政权首次完全被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所完全取代。这句话被用来表示华夏文化在经历蒙元灭宋后发生严重的断层,古典中华文化遭到了摧残”。从此形成了奴性文化。
简介——“崖山之后无华夏,明亡之后无中华”,大致意思就是说:宋亡于崖山之后,华夏文化也就断了、明朝亡了以后也就没有中华了。其实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元朝征服了中原,很多人都投降了蒙古人,有气节有骨气的人都被蒙古人杀光了,民族的脊梁就此被打断。明朝灭亡以后,汉族人全部剃发易服,根本谈不上什么气节,连祖宗的东西都丢弃了。
项羽与崖山之战、与明亡好像是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不是同一朝代的人,其实不然,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诗要说的。项羽死了,这本无关紧要。但是项羽所代表的贵族精神死了,这个女子觉得是值得惋惜的。这是中华民族刚勇血性丧失过程的开始。随后的大清王朝也曾经强大过,但是,那是帝皇将相的强大,不是民族精神的强大。
春秋时期,我们随处可以见到的自尊而勇敢的“士”,到了强大的汉唐,这样的“士”我们所能见到的也很少了。现在我们国人津津乐道成王败寇的往复,歌颂着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治武功,这不过是一种农耕社会可怜的对帝王“偶像崇拜”而已。
这种对帝王的崇拜恰恰是士人自己缺少自尊和骄傲的补偿心理表现。项羽死了,而对项羽的最好的挽歌是一个女子写的。在男人们嘲笑项羽不懂政治的时候,反而是一个女子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肯”过江东。
梁晓声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出息,不是因为女人在数量上太多,而是因为男人在质量上太劣。”在表面上柔弱的女人李清照胸中,有着多少男人都没有的干云豪气。这也许并非偶然,因为精神上久已被阉割的国人男性心中,有项羽的男儿豪气者寥寥可数,而在国人的女性心中,这种对男子豪气的期望反而绵绵不绝,历千万年而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