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立夏

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立夏

【好声音】

【美文】

穿过深深浅浅的碧草,岁月伴随着青年的脚步走进艳阳高照的夏日。

篆文“夏” 字,头微斜,手叉腰,腿架叠,像极了一个恣意的少年。传说大禹之子启建立夏王朝,就是取万物生长最为旺盛的季节——夏,作为国家部落的标志,夏从一个时间物候之词,一步步假借并丰富其含义,成为国家、文化的象征。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立夏,是古代官方非常重视的节气,这天,周天子要亲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迎祭火神祝融。他们乘红车,骑赤马,穿朱衣,甚至腰间的玉佩都要红色的,以此表达对司夏之神的敬意和对丰收的祈求。

明人《遵生八笺》写道:“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这时,江南的梅雨还没有落,梅子悄悄地从绿叶里探出了头,碧莹莹,脆生生,还带一层细细软软的绒毛。中国人偏爱梅,腊梅傲雪,红梅报春,立夏了,梅枝上未熟的果子还能成为女孩子的道具。

点绛唇

[ 宋 ] 李清照

蹴(cù)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古往今来,与青梅相关的人和诗句多得难以赘述,但最懂青梅的必定是三国时的曹操。望梅止渴助行军,青梅煮酒论英雄,小小的青梅,将刀光剑影,都付之笑谈中。

为了酒质的稳定,古人把清酒反复煮沸,消毒提纯,再用泥密封,放到第二年初夏时开坛饮用,称为煮酒。只是,青梅煮酒,并不是字面上的把青梅放酒里煮热,青梅只是下酒之物,类似今天盐渍或蜜渍的梅子干。

立夏时节,青梅未熟,煮酒新开,梅能解酒,酒缓梅酸,青梅,以其与众不同的酸味儿赢得了世人的青睐。

它也是重要的调味品。在上古,优质的青梅和盐一样,都是要靠交易和征服得来,所以格外珍贵。《尚书·说命下》说:“若作和羹,尔惟盐梅。”傅说劝诫商高宗武丁,若要烹制美味的羹汤,必须要有盐和梅。把调味的盐、梅比喻为辅助治理国家的贤臣,青梅于是被赋予了君臣之间协力治理国政的寓意。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李白的《长干里》,青梅竹马,从两小无猜走到共结连理,成就了世人最为羡慕的爱情。酸酸甜甜的青梅,正是少男少女懵懂又青涩的心绪。

旧时女子,温柔和顺、循规蹈矩,但李清照笔下的少女,却过着随心所欲的生活。她可以和男孩子一样,在湖光山色中喝酒到沉醉,然后划着船找不到回家的路。

即便如此,刚荡罢秋千的她,见家中男客入门,也慌得顾不上穿鞋,就逃向内室。

唉,如果这个令她面红耳热的的翩翩少年,看见的是她站在秋千上的天仙模样,该多好啊。可此刻的她,衣衫不整,金钗滑落,怎能不又羞又惊呢?只是这羞和惊的中间夹杂着多少欢喜、多少憧憬,又有谁能知道呢?

她终究没忍住好奇,在门框边,偷偷回头,却碰上了一双清亮的眼睛。这个机灵的丫头,赶紧折下手边的青梅,假装一朵花来嗅……

有人说,词中这个羞涩又热烈的少女,就是李清照自己,那突然的闯入者,也不是别人,是后来和她赌书泼茶的未婚夫婿赵明诚。

其实从词的造意和审美的角度看,这个人是否是赵明诚,这首词的女人公是否是李清照,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她呈现的青葱岁月是如此美好。

盛世安好, 李清照无忧无虑地成长,她读书作词、饮酒打马,不一而足。她还跟随父亲李格非,与“苏门四学士”中的张耒、晁补之相识。李清照和他们学习 用韵的笔法,也与他们成了忘年交。

少年李清照在大家面前从容展示她的才华。两阙《如梦令》,清新隽永,脍炙人口。这个初谙世事的少女,如误入藕花池的行舟人一样,在男性主导的诗词圈中惊起了一滩鸥鹭。

的确,只有清灵俊秀、肆意洒脱的李清照,才能娇憨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青青梅树下,那个眼波流转、红霞扑面、害羞又欢喜的女孩,眼见鹏正举,九万里风起,她迎来的是一个阳光最为热烈的时节。

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立夏

【诗文品析】

中国古代学者根据四季更迭,将太阳周期换为基本等长的二十四个时间段落,设立了指导农业生产的二十四节气。

他们以时节为经,以农桑与风土为纬,依循节气安排起居饮食,也安排煮酒、簪花、焚香、苦读的雅致生活,那些质朴拙趣的日常,渐渐演变为独特的中国文化传统和中国式生活艺术,成为了所有中国人诗意空间的一部分。

时光闪过的那一刻,我偶然发现,节气也还承载着悲春伤秋的古代文人,他们的人生际遇、脾气秉性、诗文创作和节气是如此密切贴合。

于是,就有了《诗说二十四节气》的系列文字。

这是文字对节气的馈赠。

好声音丨吴穷“诗”说二十四节气·立夏

作者/朗读者 吴穷

策划/徐亚平 责编/徐典波

音频制作/韩苗苗

吴穷,岳阳市华容县职业中专教师,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