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北人有一句俗语叫作“不服周”,与楚人自封为王有什么关系呢?

湖北人有一句俗语叫作“不服周”,与楚人自封为王有什么关系呢?

“不服周”是湖北人、特别是武汉及周边地区人们的口头禅,含有“不服气、不认可”的意思在里面,而这句话起源于西周时期,反映出楚国先人对周朝的不服心理并做出反抗的行为。

湖北人有一句俗语叫作“不服周”,与楚人自封为王有什么关系呢?

话说姬昌当年带着数万兵马,一个月就灭了商朝,建立周朝,后来他就成了人们熟知的周文王。周朝建立后实行分封制,在分封时,中原的沃土都被周王室分给了名门望族。楚国作为一个子国,当时得到的地盘方圆不足50里,楚人对于周王室的做法非常不满意(这就是不服周的由来)。

湖北人有一句俗语叫作“不服周”,与楚人自封为王有什么关系呢?

周夷王在位期间,王室衰弱,各大诸侯都开始不朝见周王室,并且诸侯之间开始相互讨伐。楚王熊渠在江汉一带深得民心,于是进军攻打中原诸侯,声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

于是,楚王熊渠就将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封为王,到了周厉王的时候,据史书记载周厉王暴虐而好攻伐。熊渠害怕王室攻打自己,于是就将原来封的王都给撤回了。

湖北人有一句俗语叫作“不服周”,与楚人自封为王有什么关系呢?

地方方言作为我国地域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特征,是非常值得考证的,附之我国三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任何一个地方方言的产生都是真实历史事件的缩影,甚至可以代表地域思想文化特色,在这里,最典型的就是河南人三句不离的“中”字了。虽然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地方方言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希望各地青年将地方方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和推广普通话并不冲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