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标题上的这个字谜,是小时候家人教我记“爨”字时的谜语,现在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到了“爨”部,我们把这个谜语介绍给大家。本课的内容,就讲这个“爨”字。“爨”是说文部首之一,因此也比较重要,其详情如下:

爨。读cuàn。《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齐谓之炊爨。臼(ju)象持甑,冂为灶口,廾推林内(nà,同纳)火。”会意字。本义是烧火做饭。许慎说得很清楚:齐地把“炊”称为“爨”,“臼”表示两只手,中间的“同”表示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冂”表示灶口,“廾”推“林”(表示柴)向灶口内烧火。因此,会意的方法很清楚,就是烧火做饭。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烧火做饭)

“爨”的字形演变如下图: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爨的字形演变)

上半部分,是秦系文字的“爨”,下半部分是楚地流行的“爨”字的字形(西汉之后已经消亡),但字形含义基本相同,就是中部为炊器,下部从火,表示烧火做饭的意思。

爨到底是会意字还是象形字,是个问题,《字源》李守奎先生指出“这类在文字偏旁中又夹杂着一些象形构件的象意字,无法确定其为象形字还是会意字。说它是哪一类都有道理,但又不完全准确,这也正是六书理论自身的不足。”就是这个原因,徐灏《说文解字注笺》:“此象形、指事、会意三者兼之。”

实际上,我们已经说过,所有的象形字,它应当都是一个完整的形体,不能加以分割(不包括叠体的象形);而会意字,大多数是二体的组合(或者多体的组合)。因此,我们确定“爨”是我们这个体系下的会意字,它的会意方法如图: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爨字的会意方法)

《广雅·释言》:“爨,炊也。”《左传·宣公十五年》:“易子而食,析骸以爨。”杜预注:“爨,炊也。”交换着儿子杀了吃掉,把尸骨拆开来烧着做饭。《红楼梦》第一百零五回:“闻得赦老与政老同房各爨的,理应遵旨查看贾赦的家资。”同房各爨,指贾政与贾赦兄弟还住在同一个荣国府里,但是各自起火做饭,实际上也是经济各自独立的一种说法。

“爨”也指烧火做饭的人。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而下至屠爨贩卒妪娃童稚,上至大人先生高才硕学,凡此诸思想必居一于是。”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烧火做饭的人)

爨在本义之外,还有很多用法:

(1)烧;烧煮。《集韵·桓韵》:“爨,炊也。《周礼》:‘以火鼎水也。’“《论衡·感虚》:“夫然一炬火,爨一镬水,终日不能热也。”点一个火把烧一大锅水,整天不会热。

(2)炉灶。《玉篇·爨部》:“爨,灶也。”《仪礼·士昏礼》:“大羹湆(qì,肉汤)在爨。”郑玄注:“爨,灶。”肉汁肉汤炖在炉灶上。也指厨房。《释名·释宫室》:“爨,铨也。铨度甘辛调和之处也。”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现代厨房)

(3)戏曲名词。宋杂剧,金、元本中某些简短表演的名称。比如:《讲百花爨》、《文房四宝爨》。龚自珍《己亥杂诗》:“梨园爨本募谁修,亦是风花一代愁。”刘逸生注:“爨本,剧本,宋代有一种戏剧,通常由五人演唱,称为‘五花爨弄’”。

(4)古星名。即今之水星,一名辰星。《广雅·释天》:“辰星,谓之爨星。”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爨”下云:“辰星,水星也。”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太阳系行星及轨道图)

(5)古民族名。居住在现在云南省东部地区。魏、晋南北朝时由原统治集团爨氏大姓演变而成。晋、南朝宋至隋唐时,爨氏分为东西二部,均在今云南省东部,大抵以曲靖市至建水县一带为界。明以后,爨则专指罗罗,就是彝族的先民。

此外,“爨”还是姓。《广韵·换韵》:“爨,姓。《华阳国志》云:‘昌宁大姓有爨习。’”实际上,学书法的朋友,大概都听说过《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这里面的“爨”,都是用作姓氏。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爨宝子碑》局部)

“爨”的小篆写法如图:

《说文解字》511课:“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架火烧”是啥字

(爨的小篆写法)

实际上,标题中的谜语有两个小问题:1、谜“兴”字头,指的是繁体的“興”字之头;2、谜面是相对于“爨”字楷书字形而来的,其中下部的“大”部其实是由“廾”隶变来的,小篆还作“廾”,这个在讲“廾”字时已经说过了。

(【说文解字】之511,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