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乾隆视野局限,他的盛世只是中国历史上对比而言的盛世

乾隆在位时中国疆域辽阔,社会稳定,比较前朝,确实是盛世。可是,如果将时间轴拉开,你会发现清朝的没落从乾隆盛世后期开始。为什么呢?问题在哪里呢?

那时候的世界发生了重要的三件事:英国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

你可知道,乾隆和美国总统华盛顿是一个时代的人?

有人说,不会吧。为何我们感觉乾隆时代在古代,可是提到美国总统华盛顿却感觉在现代。

是的,这就是当时世界格局当时最为直接的对比。

那时候的英国已经是日不落帝国

,他们的国王是乔治三世。1793年,英国曾派马戛尔尼使团出使中国,在乾隆八十生日之际。

而乾隆八十岁时,华盛顿已经拒绝担任美国第三任总统。那时候的美国已经建立宪法,三权分立。

西方的人对东方的印象,一直受到《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曾经大唐大宋大元时代,各国来东方,人们用黄金进行交易,所以他们感觉遍地可见黄金。我们的国土人口众多,而他们还是蛮夷小国。我们已经有了绫罗绸缎,他们还处在中世纪黑暗的统治中。他们中不少人对于陌生的东方中国充满好奇和敬畏。

可是,当他们到达了中国以后,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阶级差距的巨大以及底层平民的贫困。使节团总管约翰·巴罗看到,农舍“大多破烂、肮脏,相当吃惊。破旧的房屋,有的用半烧制的砖,有的用泥土修造,屋顶用稻草或芦苇搭盖,有的茅屋四周有泥墙,或者用粗制的芦苇、高粱秆围起来,其中一般住着两三代人,还喂养牛、猪、鸡和其他家禽。官吏们总是任意处罚和凌辱他们。

他们归国后说:中国外表雄伟内里虚弱不堪,轻而易举就能将之击败。我们看到的贫困落后,触目所及皆是如此。

乾隆在那样一个全世界大变化,西方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的时代,却依然沿承旧制,统治着他以为很繁荣的大国。

有人说,中国全面落后于西方,始于乾隆盛世。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如果乾隆时期就能够开始学习科学,进步思想,中国就不会在40年后被列强侵略。

乾隆时代自以为天朝上国,事实上却错失了发展机遇,为之后的屈辱埋下了祸根。当初使团来中国和谈想要达到的目的全部通过战争得以实现。

当年英国送给乾隆的礼物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赫歇耳望远镜、帕克透镜、蒸汽机、纺织机、吊灯、座钟、带有减震装置的马车、特种钢制作的刀具和生活用品、油画……

为了炫耀武力,他们还带了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连发手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君王”号舰艇的模型,他们甚至还带来了热气球

,如果大皇帝有兴趣,完全可以坐着热气球上天转一圈……然而神奇的是,因为礼仪等问题,有些礼物乾隆没有看得到。有些军备清军不会用就自己瞎用,以至于让乾隆误以这这些武器远不如自己的土枪土炮。后来英国军队攻入圆明园时发现这些顶级武器居然还在仓库中,他们不明白这么好的武器不用全放在仓库,拿着破旧的武器同他们在打仗是为何?

英国这次的出使中,对中国的地理地貌、山川河流、动植物种、经济状况、社会组织形式、科技水平、军事实力、国民心态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考察和研究。马戛尔尼一行成功收集到许多有关中国的第一手情报,为以后的战争打下了基础。

为了彰显天朝武力,乾隆皇帝特意指示沿途军队操演,令其观看军威。可马戛尔尼一眼便看出了大清军队的落后。连皇帝都坐着古老的马车,而他们从英国带来的有减震功效的新马车却因为马车夫坐在车前的礼仪问题而被扔在仓库,都没有能够送至乾隆面前。

到底是什么原因,致命乾隆没有真正意识到西方的进步和自己的差距呢?

马戛尔尼使团中13岁的小斯当东曾面见过乾隆,因为他懂一些中文,很受乾隆喜欢,还被赠了礼物。可是当他长大后,正是他在下议院竭力鼓舌,力主进行鸦片战争。大清国繁荣表象下的虚弱,连一个孩子的眼睛都逃不过。当年乾隆最喜欢的使团小男孩却成为攻打他帝国的主力军。

伟人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产物,无论是乾隆还是其它人,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伟大者。

如果当初来贺乾隆生日时,中国同意了两国的平等条约就不会有后来的战争吗?

如果你是只兔子,列强总是想着如何吃你的肉。只有当你自己强大了,以雄狮姿态站在他们面前,他们才不敢露出豺狼之相。

乾隆后期自以为天下平定,开始享乐,但没有意识到自己与他国的力量悬殊越来越大。所谓的乾隆盛世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乾隆视野局限,他的盛世只是中国历史上对比而言的盛世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