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平庸的花云死后,其妻儿的际遇,为何却比其他名将良相的结局更好

平庸的花云死后,其妻儿的际遇,为何却比其他名将良相的结局更好

事后看来,花云大概率属侥幸先走一步(那可是真的先走一步,他战死沙场了),才保全名节,遗福后代的淮西勋贵之一。

为什么这么说?花云的一生的轨迹,能给后世之人一个什么样的启迪呢?请看“剑雄品评”的分析。

花云是大明立朝前,追随朱元璋的淮西24将之一,24将中有徐达、汤和、陆仲亨、花云、郑遇春、唐胜宗、郭兴、胡海、费聚、陈德、陈恒、周德兴、谢成、李新、吴桢、吴良、顾时等秉性各异、际遇相殊的24人组成。

此24将,为摧元兴汉立下了不世的功勋。

在推翻元朝的过程中,战殁的那几个,他们确实等不到朱元璋坐江山时,给他们封官加爵那一刻;不过,他们同时也避免了,明太祖为保朱标安全承继大明江山,而实行雷霆万钧般的,剿除“骄兵悍将”之举。这几个人,算是没落上剪资没籍、满门抄斩之滔天大祸了。

24将中,费聚、陈德、唐胜宗、陆仲亨、郑遇春于1390年坐“胡惟庸案”而死;陈垣、谢成于1393年坐“蓝玉案”而死;周德兴因其子作乱宫廷,被连坐而死;李新被封为崇山侯,1395年因罪被诛杀。

依“剑雄品评”之见,朱元璋当初赴定远所率的淮西将领班底,显然都是大明朝创业时,最原始的军方股东。在大明立朝时,如果他们还活着,按常理,无一例外都应是大明栋梁、国之柱石。

24将中除四五个人之外,如花云一样侥幸战死,剩余的20人左右,有8人后来被当作“骄兵悍将”给灭了;其他10几人中,有几个寿尽于胡、蓝大案之前,这些人也算是侥幸得脱;仅余汤和、徐达等寥寥几人未被攀上那几个大案。

如吴良封江阴侯,1381年病死于青州;吴桢封靖海将军、靖海侯,1379年病死;陈德被封为临江侯,1378年病死;顾时被封为大都督同知、济宁侯,1379年病死。

“蓝玉案”和“空印案”、“郭桓案”、“胡惟庸案”,合称为“洪武四大案''。''蓝玉案''和''胡惟庸案''都是谋反案;“空印案、郭桓案”则为反贪案。

《刑法志》中提到郭桓案''系死者数万人'',连大明官方的《刑法志》也慨叹“空印案、郭桓案”所诛杀已过当,有冤案之嫌;而“胡惟庸、蓝玉”两案,则株连致死者且四万人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在郭桓一案中,户部侍郎郭桓等人共贪污2400多万石粮食。

为此,明太祖决心趁机扫荡全国贪污官员。案终时,实际上将六部侍郎以下官员大部处死,并乘胜追击,除以三法司合法审理外,利用锦衣卫等法外手段,震慑瑟瑟发抖,蜷缩在全国各地的地主。

为了追讨赃粮,事件演变成全国性的抄家籍产,地主富人纷纷破产身死。''自六部左、右侍郎以下,赃七百万,词连直、省诸官吏,系死者数万人''。

然而,太祖毕竟是新生地主阶级的总舵主,最后连他自己都杀怕了,惊恐于此案伤及国本过甚,又反手将主审官吴庸给宰了,以平复大明士绅阶层对总舵主空前绝后的冲天怨气。

最后,朱元璋无奈的在《大诰》叹曰,''古往今来,贪赃枉法大有人在,但是搞得这么过分的,实在是不多!''

太祖这不知是在慨叹谁搞得太过分,朱八八or士绅阶层?反正,都挺令人后脊梁一阵阵的发凉!

对属于经济范畴的反贪案,太祖尚且宁可以刀光闪闪、人头滚滚的惨烈,对新生的大明王朝来刮骨疗毒;对于危及大明执政归属权的谋反案,那自然是没办法客气了。

办成冤案,也在所不惜!

看看这个虎口余生的数量,花云如还活着,被攀上“骄兵悍将”清洗大案之干系,而被坐死的概率,绝对不会低。

在中央集权制的年代,追随一般的雄主起事,能活到立朝之时的军方原始股东,几乎等同于立朝后的原始政治股东,是有资格参与新生王朝的利益分配的。一句话,只要不战死,坐等,也能等来最辉煌的政治经济收益。

然而,追随多疑又多智的,某些特殊的雄主(如曹操,朱元璋等)起事,却稍有不同,光活着、坐等,却未必如寻常般的得遂人愿。

在这些王朝,军方股东战死走人,看似失去当下的利益,

GAMEOVER了。

其实,在这些虎步狼顾的帝王眼里,却既保全了大将的名节,又可凭此名节,让帝王念念不忘。

起落承转之下、鬼使神差之间,却往往会有令人惊喜的超额收益,荫阴于后人家眷。

古语云,“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期权后兑,在时不时要侵淫在腥风血雨的朱明王朝开创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花云,就是走这么个路径的明初大将。

花云,濠州怀远人,而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与帝同乡,人情社会,乡党提携。

同乡,这奠定他成为淮西勋贵的第一要件(乡党要素)。

相貌魁梧、肤色黝黑,骁勇绝伦、万人难敌。被授将后,花云作战无不披坚执锐、所向披靡。

能战,这奠定了他成为淮西勋贵的第二要件(能力要素)。

至正13年,在临濠遇上朱元璋,朱奇其才,授为将军。由于古代条件的限制、文化的原因,雄主起事,一般都是戮力同心、由同乡簇拥着,前呼后拥、吆五喝六地去创业。如此看来,至正13年,花云加入同乡团队是比较早的。

够早,反而成为晋升淮西核心勋贵的最重要因素(时期要素)。

象常遇春、蓝玉虽说也是同乡,后来他们混得名头不小,职位也够高,但怎么也坐不上老朱最原始的股东班底——“淮西24将”之位。

而且,越是后来者,能入朱元璋法眼的,不用多说,难度和要求只会越来越高。

所以说,“时期要素”相比于“乡党要素”和“能力要素”要更为宝贵和稀缺。反过来看,常、蓝2将之谋略军才,自然应远胜于花荣等将领不少。

花云虽说历战无数,却从没担纲过特别大战役之主职,然太平城身死一战,却被动地成就了他的功成名就和急流勇退(战死),使朱一直对其念念不忘。

为什么呢,朱元璋不是一直很多疑么?

平庸的花云死后,其妻儿的际遇,为何却比其他名将良相的结局更好

史载,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太平是濠州红巾军于采石渡江后,打下的第一个大城市,同时也是应天城的重要屏障。

1360年,陈友谅攻击池州失利,被守将徐达、常遇春率1万5千人击败,陈友谅遂绕过池州,率水师进击太平。太平虽说极其重要,却仅驻军3千人,守将为元帅朱文逊,花云为院判。

当时陈友谅用小船载兵久攻不下太平,恰正值梅雨时期,江河慢慢涨潮,陈友谅灵机一动,借水涨之利,令大船靠上城墙,船前端压巨石,又令士兵自船尾攀墙而上、蜂拥而入。

朱文逊先行战死,3日后城破,花云被俘。

被俘缚定后,花云力大无穷,竟挣断缚绳,连杀了5,6个押解士兵,并对守军进行洗脑劝降。他大呼道,“你们这些士卒,不是我主朱元璋的敌人,识趣的,赶紧投降”。

当然,这班陈友谅的士卒们,寻常人士一堆,不可能太有头脑,自然也看不了那么远。

他们一看花云明明桌面上的筹码输光了,嘴还依然是那么硬。狂怒之下,二话不说直接再次将其绑了,挂在战舰的桅杆上,用乱箭立时射毙。

平庸的花云死后,其妻儿的际遇,为何却比其他名将良相的结局更好

瞧,一个即将引颈就戮的军官,在破城后被俘,小命不保之际,竟敢有心思策反啸聚其周围的众敌。这份对领导人(彼时,太祖连吴王也不是)的忠城,这份视死如归的胆气,传到朱元璋的耳中,老朱怎么不会念叨他的好呢。

即使朱八八后来做了皇帝,其帝王心思再生善变,君王脾气再难伺候,对于一个已殁将军来说,他还能动得了什么坏心思呢?

一切花云的好处,都凝固在陈友谅军士的乱箭离弦之瞬;一切花云的不足,都在花云被万箭穿心之时,消弭于无形之中。

花云这临终的奋力一击,实在是太漂亮了,乡党要素+能力要素+时期要素之和,在多疑的朱元璋的眼里,一下子蒸腾升华了。

朱元璋对花云的坏印象,不存在的。

而一个人的一生,其对国家、对社会、对君王所能贡献利益的运行轨迹,一般来说,是有波峰浪谷和抑扬顿挫的。

“死者为大”,真不是说说而已,是有其在文化上、政治上,真正的、特定的结转收益的。

换句话说,略显平庸的花云,已将最灿烂的夕阳辉光(比不上常遇春、蓝玉的旭日东升),定格给大明朝的洪武大帝,从此天人永别,再无后帐可找。

而疑人用之并行不悖的旷世雄主朱元璋,偏偏特别会找后帐,从朱元璋想保朱标承继上位之时,这个心魔,疯狂的左右着大明王朝航船的舵机。

以至于大明朝后来实行的“卫所制”、“锦衣卫制”、“去丞相化”等等,有关中央集权制度高度固化的形成,莫不是通过表面上断断续续的找后账,及与朱的虎步狐顾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花云一死,其妻投水从之,花云之子花炜由侍女孙氏一路带着四处流浪。

至1363年鄱阳湖大战后,他们才回到了应天。朱元璋风闻花云壮烈就戮的事迹,一看到花炜,就哽咽不已、怆然涕下曰,“将门之后也”。

允诺花炜长成后给予封官,并追封花云为东丘郡候,予立祠祭祀。

后来,花炜果然出任大明水军卫指挥佥事,再后来,嘉靖皇帝即位,经花云的五世孙请求,又赐封花妻郜氏为贞烈夫人,侍女孙氏为安人。

要知道这些受追封的已故女眷的品位职级,后裔可是有遗俸领得哟。

对比一下并不出色的花云,与大明开朝卓越的将相蓝玉、李善长等人及后裔的殊异遭遇,人的一生,适可而止、激流通退(即便是被动的),是多么要紧的抉择(稀缺的运气)。

平庸的花云死后,其妻儿的际遇,为何却比其他名将良相的结局更好

在这里,不仅能让你读到历史故事、秘闻,在深度分析的同时,毫不费力地让你了解诸多枯燥无比的历史知识点。欢迎关注“剑雄品评文史经济”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