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基本不会死?

众所周知,如今的社会是相当的文明与进步,体现在法律上就是嫌疑人可以拥有一审、二审的机会,这样的规定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概率,也彰显出了社会对公民的体恤与尊重,即便这个公民有可能是真正的犯人,也可以在定案前有申诉的机会。那么,古代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人性化规定呢?其实还真的有过,这一点我们在影视作品中也见到过,当刽子手的大刀即将落下的时候,忽听有人大喊“刀下留人”,他就不敢动手了。这是为何呢?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基本不会死?

事实上,这一招并非在每一个朝代都是有效的,但是在宋朝却可以。我们都知道古代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相当森严的,虽说律法的制定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但是为了维持安定和谐的社会状态,统治阶级也不能无视境内有人作奸犯科,所有威胁到社会安定的因素都要受到制裁,一定程度上也就保护了百姓的正当权益。宋律,在封建社会的律法体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它之所以能够被很多人推崇也是有原因的,比如说这句13字的规定“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基本不会死?

这句的意思也比较容易理解,凡是临行前叫冤的死刑犯都可以有申诉的机会,正是有了这样的律法规定,所以行刑的刽子手才不敢下手,否则就是他触犯了律法。翻案这种事情在古代并不常见,尤其是在宋代以前,几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毕竟统治阶级制定律法的初衷也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威严,一旦翻案岂不是在自打嘴巴,所以他们是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不过,宋朝在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允许犯人有申辩的机会。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基本不会死?

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宋朝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这个朝代可以说是古代历史上比较人性化且发展程度较为文明的存在,一点都不比大唐差。而其之所以最终走向灭亡,也不是源于皇权阶层的争权夺利或是底层民众的暴动,而是太过于重文轻武,最终招致了外来势力的入侵。话说回来,宋朝的繁荣与进步体现在律法上就是超越前人的公正,开明。这个朝代能够涌现出像“包青天”这类的官场清流也不是没有根据的,毕竟有仁慈的统治者在背后支持。

古代犯人在被执行死刑时,为何听到刀下留人,基本不会死?

不过,类似“刀下留人”这样的翻案情况也只限于宋朝,足见当时的统治阶层还是拥有相当的度量与公正意识的。好在我们如今的现代社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法律体系,所有人都可以得到公正与尊重,即便是触犯了法律也拥有再次申辩的机会,这就是社会最大的进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