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寻常探墓之旅】(第4期)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杭州六和塔,摄影|寻常

图文|寻常

公交车前方出现了一座塔。

而车窗左侧的钱塘江也暗示我,这里非寻常之地。

我心中一动,好像到了!

寻常这次因摄影活动来到杭州,闲暇之余逛了西湖,现准备去六和塔,那里离西湖也就几个站的距离。

目标是鲁智深墓。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六和塔外观,摄影|寻常

【一】

传说公元1100多年前,一个中秋之夜。

杭州钱塘江边,六和寺里,发生了一件惊心动魄的事。

征方腊回来,立下大功,在此驻军的鲁智深正在寺中熟睡,半夜忽被惊醒,听得外面响声如雷,以为是战鼓擂动,贼人来犯,便提了禅杖,大喝着,抢将出来。

众僧吃了一惊,都来问道:“师父为何如此?去哪里去?”鲁智深说:“我听得战鼓响,待要出去厮杀。”众僧都笑将起来道:“师父错听了!不是战鼓响,是钱塘江潮信响。”

鲁智深听见,吃了一惊,问道:“什么是潮信响?”众僧答:“今朝是八月十五日,合当三更子时潮来。”

原来是钱塘江大潮来袭。

鲁智深听了,沉吟片刻,忽地大笑道:“俺师父智真长老,曾嘱付与我四句偈言,是“逢夏而擒”,我在万松林里,活捉了个夏侯成;“遇腊而执”,我生擒方腊;今日正应了“听潮而圆,见信而寂”,俺想既逢潮信,合当圆寂。”

当下,沐浴更衣,焚香打坐,并写下一首颂子: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待宋江及一众梁山将领赶到时,他已经坐在法堂的禅椅上,一动不动了。

就此圆寂而逝。

这几乎是《水浒传》中最具传奇色彩的一段,给后人留下无数悬念和猜想。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二】

到达六和塔时,正是上午十时。

月轮山上微有薄雾,阳光却好,照在松林间通往六和塔的石径上,撒满斑驳的光影。

进入景区后,由于不是周末,少有游人。寻常没有登塔,而是开始了探寻之旅。

寻找传说中鲁智深的圆寂之地。

六和塔座落于钱塘江边,站在临崖处可见浩荡的钱塘江横亘眼前,据说每年中秋时节,钱塘江大潮来袭时,这里可是人山人海,一票难求。

但今天这里却是寂静如斯,没有什么游人。

六和塔旁边有一座寺院,漆木崭新,显是新修,据说以前是开化寺的遗址。但现在已变为陈列馆,里面展示着各种资料图片、匾额等。

而开化寺以前还有一个名字,叫做六和寺。

也就是传说中鲁智深圆寂之地……

门口有一年轻女工作人员,正坐在那里看手机。

我在馆内找了一圈都无鲁智深相关的资料,便向她打听鲁智深墓,那位女工作人员听后似笑非笑,然后认真地说:“怎么会有他的墓呢?不过,后山倒是有他的雕像。”

我头脑嗡了一下。

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

我退出来后,迅速查了一下资料,果然。我搞混了历史与小说的界线,所有的资料都清楚地表明,鲁智深只是小说中虚构出来的人物。

晕死!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开化寺展馆一角,摄影|寻常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三】

六和塔景区后山的一块平坝上,立着三尊雕像。

左面是钱王射潮像,右面则是武松像,正是那位《水浒传》中的武二郎。而中间还有一位胖大和尚,右手拿着一把禅杖,左手放在耳边,似乎正在倾听什么……

不错,他正在听潮。

这正是我本次探访的主角——鲁智深。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鲁智深雕像,摄影|寻常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他旁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鲁智深圆寂。写着鲁智深在六和塔圆寂的故事,还写明他的骨殖葬在六和寺的塔院。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鲁智深圆寂牌,摄影|寻常

不过,旁边还有几个大字,叫“六和典故”。

嗯嗯,就是传说了。

鲁智深雕像背后是一片荒山,里面分布着一些佛塔,但少有人行走,荒草丛生,显得颇为清冷。

鲁智深像旁边有武松像陪着,在小说《水浒传》中,武松在鲁智深圆寂后,也在六和寺出家,一直在替鲁智深和林冲(也葬于六和寺)守墓,直到八十岁才去世,算是梁山好汉中少有几个善终的将领。至今,在西湖西泠桥边,还有一座武松墓,上面写着“宋义士武松墓”。

而真实的历史是,此武松并非彼武松。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武松像,摄影|寻常

历史与传说,往往相互交织,扑朔迷离。这要怪《水浒传》这部小说写得太活灵活现,流传得太广太深,以至于混淆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让我们往往陷入虚构的历史迷雾中,而不愿抽身。

比如,关于鲁智深神秘圆寂的争论就从未停息过。

鲁智深一生杀人如麻,何以能窥破生死劫,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

这或许应了他师父智真长老对他的评价:“此人上应天星,心地刚直。虽然时下凶顽,命中驳杂,久后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

而他的钢铁粉——明朝的李贽点评鲁智深时用了十五个字:

仁人,智人,勇人,圣人,神人,菩萨,罗汉,佛。

简直令人脸红心跳。

有人会说,鲁智深就一莽夫,为什么对他的评价这么高?

那说明确实没有读懂“水浒”。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六和塔后山的佛塔,摄影|寻常

【四】

鲁智深的人生轨迹大致如下:

出场是下层军官鲁提辖,喝酒吃肉,广交朋友三拳打死镇关西,救了金翠莲父女踏上逃亡之路去五台山出家两次大闹五台山,转投大相国寺戏耍周通,怒离桃花山大相国寺倒拔垂杨柳结识林冲,护送林冲丢了铁饭碗浪迹江湖,结识杨志智取二龙山三山聚义,破青州,上梁山接受招安,南征北战回五台山看师父生擒方腊临潮圆寂。

从中能读到什么呢?

他是一个真正行侠仗义之人。

遇见不平之事就出手相助,不计对方出身,不计报酬,甚至不计后果,搞砸了自己的铁饭碗,落得亡命天涯的后果。在被他救助的金翠莲父女,刘太公女儿,在野猪林的林冲眼里,他都如从天而降的现世“佛”,唯他可救。

正像一句江湖话说的:“老子帮人,很纯粹的,不要回报的。”

他还是一个了无牵挂之人。

对此,《红楼梦》中有一段精彩的描述。有一回薛宝钗过生日点《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的戏。其中《寄生草》曲子唱道:“漫搵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听得宝玉怅然不已,为他日后出家埋下了伏笔。

这一段唱曲,可说是写尽鲁智深孑然一身的人生状态。包括他最后的圆寂,也是说走就走,绝无留恋,堪称决绝。

他还是一个深有慧根之人。

《水浒传》第九十九回写到在打田虎的时候,鲁智深奇异堕井,来到了一个世外仙源,草庵里偶遇一个和尚指引他参禅,那和尚念出一段诘屈聱牙的禅语,大字不识几个的鲁智深居然一下就听懂了,“洒家听他这段话说得明白,望那和尚唱了个大喏。”

那和尚还对他说:“从此分手,日后再会。”

鲁智深后来跟戴宗描述时说“遇见与洒家一般的一个和尚”,细品起来充满了哲学思辨的意味。

其实,鲁智深遇见的和尚就是未来的自己。

在寻常看来,“鲁智深”这个名字就颇具深意,表面鲁莽,实则智慧深远。他这一生杀人放火,快意恩仇,却又天性腾空,救苦救难,最后以一场圆寂来了结,成了不死的传说。

《顺治归山诗》曾写道:“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又是谁。”

而鲁智深临潮圆寂时,已经顿悟到了“我是我”,深具禅宗哲学意味,可谓大成。

唯其不求,却成正果。

有人为他写了一首诗:

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水泊梁山真好汉,假僧真佛鲁智深。

真正大彻大悟之人!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五】

在六和塔后山,碰到一位小卖铺的中年妇女。

我向她打听,景区内是否还有鲁智深相关的痕迹?

她若有所思地说:“我听一些游人说,好像在六和塔上有鲁智深的牌位。”

我道谢后,便开始登塔寻踪。

这六和塔外面看有十三层,其实内部为七层,每层之间由螺旋梯上下,中间有通道连接,旁边有各种题字雕刻,层层叠叠,宛若迷宫。

我逐层寻觅鲁智深的牌位,在走廊的光影中探索,忽明忽暗间,仿佛穿梭在历史的间隙中,却未能有所发现。后向保安探询,均茫然不知。直到登上最高层,终无所得。

但此处风光极好,每扇窗户看出去的景色均各有意象。

下面的钱塘江蜿蜒而过,平静温顺,完全不能想像它暴虐时的滔天巨浪,潮涨潮落,像极了某些人打打杀杀,终归寂空涅槃的奇幻人生……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六和塔内一角,摄影|寻常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钱塘江边,六和塔下,探访鲁智深墓

【寻常探墓系列】

1.顺着乌江上行,我去拜访了长孙无忌墓

2.西陵下,风吹雨,探访苏小小墓!

-END-

欢迎评论、点赞、转发。

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寻常观”。

版权声明:

本平台所发图文均为原创(特别注明的除外),版权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禁止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