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什么是中国......

在过去的认知里,这是个逡迴在时政新闻和外交辞令里的命题。在2021年的秋天,几个媒体人,邂逅汉语桥,被推到了向世界推介中国的宏观角色里。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什么是中国?

初识汉语桥,这是个失陷在赛制和题目里不得脱身的命题。寻天问地,追古溯今。连续一百多个日夜,跨越20、30、40的一群人,在构想与颠覆,肯定与否定的轮回中,一次次破碎与重铸。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这是个潜伏在全球小选手花式VLOG里的意象性命题。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大洋洲的黄伟正,14岁,练就了一身堪比某火锅店网红水准的拉面技艺;阿联酋的萨拉玛,7岁,已经苦学4年中文,一边吐槽中文的难,一边开心地唱着难倒无数文化人儿的《生僻字》;保加利亚的妮可,12岁,醉心中国画,浓墨淡彩兰花草,一枝一叶总关情;乌拉圭的马科斯,12岁,刀、棍拳术样样行,一招一式见功夫;吉尔吉斯斯坦的小嘉美,14岁,在逼仄的直播间里,坚持跳起中国舞;俄罗斯的王小明,名字很街,一曲《梨花颂》却优雅从容,颇具梅派气韵。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山水迢迢,远隔重洋。我不知道,这些世界各地的孩子,在一次次的和面、认字、习画、打拳、练舞、学戏中,对中国,会有着怎样的向往与想象......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David Kolosov,俄罗斯的大卫,是“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赛的总冠军。节目录制的那天,他说:没到中国前,月亮就是月亮。到了中国才知道,月亮还可以是亲人,是相思。阿联酋的诺拉,在Ramadan(斋月)来临的时候,会想起汉语里的中秋节,想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而Mohamed Jihad,埃及小伙儿刘正曦,因为汉语桥来到北京,娶了个天津姑娘,更是把家和思念永远留在了世界的东方。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什么是中国,想想很简单。她是小伟正“盘活”的拉面,是小慧霞吟唱的《女驸马》,是马科斯向往的功夫,是萨拉玛痛并快乐的笔画声韵,更是刘正曦呵护的中国亲戚。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中国,是《国风》里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中国,是习大大的美美与共,天下一家。

中国,是你,也是我。

穿越秋冬,我邂逅了“汉语桥”

想了解更多河南卫视精彩内容

请关注河南卫视公众号吧!

编辑丨丁璐琳 监制丨马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