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图 |北京赫德

文 | miki粥

有些家长把小孩送进国际学校之后,就产生了一些迷幻的想法。

比如,为了让自己确信几十万的投入特有价值,就贬低公立,说公立学校就是比私立多学了几千个汉字,小学学的那点知识,如果愿意学,短时间即可学好…

每次听到这话,我就忍不住地想,这是真没见过好学校。

01

有这种杠精似的想法,是因为我曾受过打击。

有个朋友,是个五百强的外企高管,有一次喝酒的时候说,以前觉得小孩在国际学校读书就是个天才,应该有机会拼一下藤校。

于是,就想方设法把小孩转进北京顶尖公立学校,因为每年藤校最多。她把小孩送进去的第一个月就知道了什么叫折磨。

看别人数学好不算什么,小孩环球天才营都考了总能跟上,看见别人英文成绩高,这也没什么,国际学校全英文课堂在那儿呢,语法和写作补一下就是优势项。最令她有挫败感的,就是拿到初一语文卷子的那一刻…

她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特别歧视语文不好的家长,真的不会做。”

我不信。

怎么说她也是学生时代一骑绝尘的裸奔硬核学霸,职场女性中的佼佼者,兼具高智商和高知识储备,能连初一开学两周的卷子都不会做?

她没说话,把卷子直接转发给我。对卷子的难度我还是有一些预期的,肯定比我读小学的时候难,但以我丰富的积累,加上各种杂学广度,完成初一小测那还是不成问题的嘛。

想到这里,我打开了卷子…很难复述当时复杂的心情。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这样的内容有6页,20分钟完成。

我只记得,当晚我都在死磕这张初一语文卷,用尽分析、排除加直觉等经验方法,从红楼梦四大名著到最近宋朝热剧清平乐这30多年的知识积累中搜肠刮肚,最后终于磕磕绊绊完成了这份语文卷。

分数就不提了,反正精神打击挺大的。

这只是公立初中一年级的卷子,换句话说,测的是小学六年级水平。测完之后我很恍惚,仿佛看见卷子后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深藏功与名。

这个妈妈皱着眉说:人家小孩在学语文的时候,我儿子到底学了些啥?就是认字吗?那也没有比别人认的多。

本来读小学自己已经够重视的了,知道语文肯定有不足,报了京城名师的小班课一直跟着认真学,每年三万公里的油烧着,结果最后也没及格。

02

她的焦虑,我特别理解。语文作为母语——深度思考的工具,好坏全靠日常积累,落下了就很难追上。

最近,我被一个四年级小孩的作文惊到了,题目是读王维《鹿寨》有感,要求还原诗人的心境。

文章是这么写的:

现在,山中的平静包围了我。曾经,大漠无穷的机会激荡了我。而观猎时的兴奋,让最长、最寂寞的旅程感到喧闹。有趣的少年时光已经过去了,中年的同伴也已经离开了。但我并不孤单,因为此刻,有景色来陪伴,竟然有了怜爱的感觉。

空寂的山中,人声在远处,还是近处?我不能再确定了。我不知道在山中留了多长时间。夕阳西下时,我清楚地看到了树枝间的光芒,和石头上的青苔。我在心里,过了一生。现在,终于来到了平静。

——四年级孩子读《鹿寨》

我震撼了。「我在心里,过了一生。」简洁富有哲思的句子,准确描写出王维这个「诗佛」的禅意人生,居然出自一个四年级小孩的手笔。我18岁,不,28岁都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妨碍我发挥的是字不会吗?肯定不是啊!是对诗歌的理解,和诗人共情,才能用如此天然而洒脱的文字,还原出古代文人的风骨。

给朋友看,都不信这是一个四年级小孩的作文。四年级小孩写作啥风格?都还在为凑400个字努力绞尽脑汁呢。字数够就了不起,还要什么思想性?

真要叹口气。

因为我知道这个四年级的小孩,最近拿到的作业是写小说「英雄的历程」,元旦三天狂飙10000字。…且不论文章水平如何,光是这个字数,我家大姐是三天都码不出来啊!

这就是差距。

有朋友不以为然,就算是四年级小孩的作品又怎么样?韩寒会写那是天赋异禀,基因都是天注定。

我觉得是,天赋肯定是起了作用的,但如果老师不懂诗歌之美,不懂把她带到王维的门口,小孩又怎么能开始懂得领会古诗之妙?

是学校的教育、老师的水平,拉开了小孩和小孩的差距。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中国文化课—一朵菊花的穿越

如果语文课是这样的水平,还有家长觉得,国际学校少上几节语文课的差距,就是区区几千个字吗?

有朋友反驳说,学古文有啥用?平常里过日子谁也不会即兴赋诗一首吧!而且这个朋友还说,我不姓欧阳,管他欧阳修字啥号啥、啥心情呢?你们这种学习就属用力过猛,根本没必要哈。

那我就有点不明白了。作为一个中国人,不好好学自己的文化,保留自己的传承,非要追捧国外的文化,狂吸二手知识的尾气,图什么啊?难不成,金发碧眼的朋友真会当你是亲人?

早想明白的中产家庭,对纯国际的教育不在热衷了,他们宁愿选择双语学校。

就像四年级小孩的妈妈,在美国硅谷工作了十年,回国后给孩子选的,是中文教育扎实、有深度的双语学校。

她说,多学中文就能多一点文化自信,这一代爹妈对小孩的期待,是能给外国人用英语讲「诗经」的小孩,而不是文化里外不通的半吊子香蕉人。

我特别认同这个家长的选择。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中国文化课—十二生肖

03

扎实又有深度,这是教学的极致,但我几乎没见过。

因为课堂时间总归有限,选择了挖掘思想,就会耽误升学拿分,顾此失彼,平衡难做。

北京也有不少学校搞大语文,玩花样,带着小孩研究唐诗宋词学中国文化,我们小学二年级共读西游,但只是浮云掠影,读了个形式。

因为花时间去搞文化,考试就要拉饥荒。老师不要脸面吗?只能盯着去搞要考的项目:生字组词造句,还有写作文。

有些私立觉得这样很没有文化,反其道只谈阅读和传统文化,结果高年级小孩写作文,生字一大片,不会写。

厉害的语文教育,是能在扎实的基本功之上,还能搞好文化。就像读王维的小孩,能写出漂亮的文章,还能写出漂亮的字。这个是高难度。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中国文化课

数学,也有一样的问题。

有个家长跟我说,学前班老师让刷刷20以内的速算,说计算能力决定了数学学习的好坏。他不信,20以内的加减法到了3年级都会了,何必浪费时间?不如培养数学兴趣来得重要。

结果,小孩一年级五分钟计算不达标,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家长一焦虑,就逼着小孩一边流泪一边刷…

搞定数学不容易,拾掇小孩还难吗?

这话不是我说的,是四年级小孩的学校里负责数学的杨校长说的。她说,老师和家长都捡了一条最容易的路搞速成,逼着小孩讨厌数学。

三年级成绩就拉垮了。因为之前拿高分拼的不是数学,是记忆力。一开始对抽象概念的理解,靠记忆力就不够用了。

之前好多人觉得中国小孩理科世界第一,跑到国外申请学校能横扫印度小哥。其实这真要学数学,刷出来的分数都经不起推敲。

数学要想学得好,是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比如一年级先学数字怎么来的。她设计了个「小野人」项目:

原始社会没有数,我们去放羊,想知道羊都回来了没有怎么做?野人数羊,出去一个放一块石头,再出去一个放一块石头,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回来一个收起一块石头来,羊都回来了。随着社会的发展,羊越来越多了,都找石头不方便怎么办?我们就有找一块特别大的石头,刚出去这一批的时候放一个大石头,这不就是进制…

我说,我知道这种教法当然是好的,但哪个家长能耐得住?和朋友一比,人家的小孩答案秒出,自己家的小孩吭哧吭哧…有的爹妈受不了,转学的都有。

她说,教育本就是慢工出细活。你看看全世界的小学课本,虽然各有特色,但是知识点都差不多。

所以,数学怎么教育都能实现学段知识点的达标,就看你选择把它当升学的工具,还是当思维的道具。

她发给我一个二年级立体图形课,是让小孩用正方体积木盖一座英国大本钟。五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节课就盖好了。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数学立体图形项目,在生活中学数学

立体图形拎得清,还捎带手了解了线段的比例关系。这学的是真正的数学。家长前一段时间想考察下学习成果送小孩竞赛,拿回了好几个金奖。

北京公立牛小都没几家能做得到(不是师资不足而是老师杂务太多),北京赫德双语学校居然做到了…

啧啧,听完我只想转学。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通过蒙德里安方格画,学习周长,理解数学的秩序之美

04

说真的,我从来不信家长花上千万送小孩去昂贵私立读书,只是为了搞好精神文明建设,随便送到国外混个文凭也愿意。

如果你不求教育的结果,完全可以在家门口躺平读个菜小,富裕出来的时间自己教,省钱又随心,这多好?

耗资千万买学区房,一年交十万二十万上民办校,从小满档的英语数学培训班,还兼带钢琴芭蕾冰球多样才艺,是中产闲钱太多没地方花吗?还不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教育目标。

有目标,学习的结果就是重要的。只有师资水平不够的学校,才会劝家长少看成绩,多看小孩兴趣发展,爱不爱上学。

如果「爱去」就是好学校的标准,那游乐园岂不是最合格的学校?学校和乐园之间的差别,就是教育是有目标的。

家长所寻求的真正的好学校,即便教小孩富含知识量的学科内容,依然可以把他们深深地迷住。

比如上文提到的四年级的小孩,读诗词读到「陷入」其中,才能实现和诗人跨越千年的共情。据我所知,她并不是班上唯一一个能写出这样文章的小孩。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优质教育不好做,但不是做不到。最难的,是师资。

不是说凑齐清北博士,就能呼唤神龙打怪。而是要看一个学校的老师,他热爱不热爱自己的工作。

想要吸引小孩的兴趣,老师要先对知识充满兴趣;想要让学生富有挑战,老师要先去挑战一下不可能;一个喜欢思考的老师,才能带出热爱思考的学生;一个喜欢自我迭代的老师,才能教育出勇于尝试的学生。

神奇了,在赫德真凑齐了这么一群人,对教学如痴如醉,对挑战甘之如饴。

默默去暗访了学校两次,看见小学生趴在地上完成中国文化周项目——杜甫史诗画卷「石壕吏」,诗歌句子张口就来,我真挺服气的。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四年级的同学在制作杜甫史诗画卷

选择一所学校,就是选择了一种人生。学校好不好,家长用脚投票。

去年9月北京赫德开了中学部,读完小学的很多家庭选择了直升,这在国际教育圈里很难得,因为对小学随意的家长也知道,中学要升学不能马虎,可他们还是义无反顾。

其它的不多说了,就提一下2021年全国赫德学生的升学成绩吧!

70%被世界前30名校录取,并斩获牛津大学物理专业(本硕连读)录取;连续两届赫德毕业生100%升入世界前50名校,100%香港大学申请成功率。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赫德中学校区一角

中产鸡娃,真是越来越高级了

△ 赫德中学礼堂外

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如果你也对这所学校充满好奇,不妨亲自去看一看,或者去听校长的分享会,一定会有收获。

我很有行动力,探校之后就立刻去问有没我家小孩年级的学位,被告知需要waiting list等位…

咳,现在的家长都好会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