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1457年正月十七,京城还沉浸在节日的气氛里,而皇宫早已热闹了起来。这天凌晨,徐有贞、石亨率领一千家丁,由宫里的太监曹吉祥接应,打开宫门后,直奔囚禁太上皇朱祁镇的南宫,撞破院墙,之后带着朱祁镇马不停蹄的来到奉天殿。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当朱祁镇与众多臣工相见时,场面一度很尴尬,到底怎么称呼?太上皇?皇上?徐有贞眼疾手快,直接喊道太上皇复辟了,还不下跪?

众多臣工及卫士啥也不敢说,无论是太上皇还是皇上,谁都得罪不起,反正都是你老朱家的人,众人于是山呼万岁,就这样,朱祁镇兵不血刃夺回了宝座。

这就是历史上的夺门之变。

但是,事后仔细梳理这起变故,其实它就是一群跳梁小丑的滑稽表演。

1、夺门之变根本没必要发生

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朱祁镇更是成为瓦剌的阶下囚,虽然一年后被送回,但他已经变成了太上皇,被软禁在了南宫。

朱祁钰这个皇帝,是由朱祁镇的生母孙太后所立,待他登基后,孙太后觉得不放心,就找到朱祁钰,要求他册封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太子。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其实,刚登上大位的朱祁钰战战兢兢,面对这个从天上掉下来的皇位,他开始的时候是有着抵触情绪的,文武百官全听孙太后和于谦调度,朱祁钰甚至一度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傀儡,是替大明朝背锅的那个代言人。

不过,这种紧张不安的情绪随着对权利运用的娴熟而逐渐改变了。

站稳后的朱祁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废掉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地位,将他废为沂王,然后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但是,朱见济转年即夭折。

祸不单行,四年后,朱祁钰又突然得了一场重病,死亡几乎已成定局。

换句话说,朱祁钰这一支,已经后继无人了。

那皇位应该传给谁呢?

朱瞻基一共就两个儿子,分别的朱祁镇、朱祁钰。既然朱祁钰这支已经废掉,无疑,最近的应该就是朱祁镇了。

如果不传给朱祁镇呢?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成孝昭皇后张氏共生有三子,分别是朱瞻基、朱瞻墉、朱瞻墡,朱瞻墉早亡,唯一可能的就是朱瞻墡一支了,这确实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

二十几年前朱瞻基驾崩的时候,宫中就一度传言朱瞻墡将即位新君。在明英宗复辟后,石亨等人又把这个老实巴交的襄王搬了出来。关于这段,《明史》记载的很清楚:

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

实际上,这是石亨等人出于陷害于谦一党而散播的谣言。当年,英宗北狩的时候,朱瞻墡上书,请求立皇长子朱见深为君,朱祁钰监国。明英宗复辟后找到当年的奏折,这才对朱瞻墡消除误解。

2、夺门之变根本没人阻挡

历史上围绕大位的争夺,无不充满了明争暗斗,其中不乏血腥暴力,比如玄武门之变,父子反目,兄弟相残。

奇怪的是,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石亨等人率领他的一千家丁闯入皇宫,如入无人之境。戒备森严的皇宫卫士去了哪里呢?

石亨,因在北京保卫战中军功卓越,备受朱祁钰的恩宠,甚至朱祁钰因病重无法祭祀,便任命石亨去替代自己。就在夺门之变的前几天,朱祁钰还召见石亨,说自己病了,让他做好卫戍工作。结果石亨这人不地道,出门就和曹吉祥等人说朱祁钰快不行了,咱得抓紧迎立太上皇朱祁镇了。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也就是说,其实石亨在这个时候已经掌管宫禁了,最起码他可以随意出入宫中。

当这一千家丁挺近皇宫的时候,城门官看到领头人是石亨,也就不再说什么了,直接放行。后来他们撞破南宫,迎回朱祁镇,在走到东华门的时候,皇城守卫也仅是象征性的做下拦截,待朱祁镇报出自己的名号,守卫也不再管了,无论是皇上还是太上皇,这哪是守卫惹得起的。

那么,当时的朝廷重臣于谦又在做什么呢?

作为兵部尚书,于谦其实对各种人员调动非常敏感,兵部下的各路谍报网,时刻监视着大明王朝的一举一动,对于石亨、徐有贞等人的活动,于谦其实是知道的。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也就是说,徐有贞、石亨等人密谋此事的时候,于谦就已经知道了,但是手握重兵的于谦并没有行动,而是“放任”事情的发展,其实,即便是明英宗复辟后,于谦依然有实力灭掉他们。

但是,如果站在于谦的角度上,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死局。假如于谦进行了阻拦甚至镇压,其实他就变成大明的权臣了。

当朱祁镇正在热闹登基的时候,朱祁钰刚睡醒,听外面这么热闹,还以为是于谦篡权了呢,知道事情真相后,返回龙榻继续睡觉去了。

也就是说,大明王朝最有实力的于谦、朱祁钰都不管这事,谁还会管呢?皇位本来就要回到朱祁镇一家了,事情就演变成了是在朱祁镇还是在他儿子朱见深之间选择谁的问题了。众人又何必参与呢?

明英宗干的蠢事很多,知名的是土木堡之变,其实更蠢的是夺门之变

结语

夺门之变成功后,明英宗对有功之人进行了大肆封赏,多达三千多人。后来李贤就对朱祁镇说,本来就是大位天定,何须用夺?当年那些所谓的有功之臣,不过是投机分子罢了。朱祁镇感觉他说的很有道理,下诏以后禁止用“夺”,对于那些获得封赏的三千多人全部革职,此举大获人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朝臣激烈斗争的局势。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