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魏延,乃是蜀汉名将。他的一生,虽然经历无数战阵,但是最终却成不了人民英雄,也成不了国士无双的义士、将军。非但如此,魏延最后还被犯上作乱的罪名,诛灭三族。他为刘氏打工一生,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换成谁都想不通!

魏延为何会落得被诛灭三族的下场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魏延不会做人,更不会做事。他在上司诸葛亮死后,说了3句话,句句不该说,句句该枪毙!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众所周知,诸葛亮在五丈原弥留之际,设下退军之策,由魏延与姜维断后,把军权交给了杨仪。诸葛亮意在让蜀汉大军有续的回到汉中,然后再从长计议,等待机会,再图北伐。

除了退军之外,诸葛亮还留了一手,他让马岱斩魏延。

(但这个不是一来就割了魏延的人头,这个事件执行的前提是,魏延不听调令,与蜀军作对之时。)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在诸葛亮的交待之中,可以看出,他对魏延还是抱有希望的。毕竟,蜀汉本来就大将没几个。如果真的错杀了魏延,那么孔明也是不甘心的,开心的也就有蜀汉的敌人孙权和曹魏了。

往往,事与愿违。在孔明去后,魏延不但不听从他的遗令缓缓退回汉中,反而与同事杨仪互斗。倘若不是姜维、王平等人救场及时,估计蜀军便会自己打起来!此乃正是敌快,亲痛之事。

在孔明死后,魏延一共说了3句该杀头的话,一句比一句霸道!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第一句:丞相虽亡,吾自见在。

(详见魏延本传),从魏延的这句话之中可以看出,魏延的确可以算得上是霸气透顶的将军。意思就是虽然诸葛亮挂了,还有我魏延在,不能因为他诸葛亮一人之死,而荒废整个天下大事。此句话,绝对不是作为一个大将该说出口的,其一此乃是不符合军令的行为,其二,也不符合人道。

要知道当时,去揣摩魏延意思的正是费祎,日后蜀汉的军事防务领头人。即便不是费祎,魏延也不应该说出如此之话。此话,不但不符合魏延将军的身份,同样不符合,他作为人臣的属性。此话一出,离死也就不远了。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第二句: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第二句话,魏延也是万万不应该讲的!字面意义就是,我自当继续率军与曹魏相抗,不能因为丞相身死,而退兵汉中。如果,站在魏延的角度来思考,他说的这句话,的确没什么毛病。但是你如果站在刘禅和蜀汉执政人的角度来看看。

如果站在刘禅及诸葛亮的角度来看,我颁布的军令,你魏延胆敢不从?是想要造反,况且。你魏延手中的军队,乃是我刘家的,并不是你魏延的子弟兵。一切高度,均需要遵从国家的号令。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你魏延,也只是给我蜀汉打工的!还没有如此权利,敢擅自做主。此话,在最高领导层看来,魏延足以正法了!

第三句:且魏延何人,当为杨仪所部勒,作断后将乎!

当接到退军命令之后,魏延首先是表示自己不会遵从。然后,又来了一句,我堂堂魏延,怎么可能给杨仪断后,做他杨仪的走狗。如若如此,恐怕是下辈子的事情了。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其实这话,魏延也是不应该说的,魏延此话如同3岁孩童所云。

诸葛亮在世之时,尚未讨到司马懿的便宜。不过,他却发现,曹魏兵强马壮,兵力悬殊。持续斗下去,意义不大。二来,蜀汉本来就是弱小的国家,经济消耗不起。三来,让大军撤回并且让魏延断后,并不是为他杨仪做工作,而是忠于蜀汉,忠于先主。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但是魏延,似乎把事情看得太简单,认为诸葛亮就是故意如此安排。让他天下第一大将军魏延,去给杨仪打下手。其实,作为一个名将,不服从军职安排,就是一个杀头的罪!

魏延说了本不应该说的三句话,已然是罪大恶极,但是他后来还做了两个事情,更是可以诛灭他三族的大罪!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其一,魏延带兵攻打杨仪部队。

其二,当发现蜀军撤退之后,魏延率领轻骑迅速南下,不但追上了蜀军的大部队,而且还把过往的栈道全部烧毁。如此一来,蜀军想要成功退回汉中,那便遇上小些困难,倘若这个时候敌人来袭,那将会是凶多吉少也!

魏延,说错3句话,还可以当他是发发情绪,但是做错两件事情,这的确是无法饶恕的罪。

后来,魏延被马岱斩杀。他的三族,也因为他所做的这两件荒唐的事情,被灭了。

真是可惜了魏延一代名将,因为不会做人,不会说话,白白搭上了性命。还连累了三族家人,真是不划算啊。

孔明死后,魏延本可捡回一条命,可惜说错3句话,句句该枪毙

倘若,魏延没有说前面那三句该死的话,或许他还能捡回一条命。既然没有说前面三句话,那自然魏延的修养亦非如此,见识亦非如此。只可惜,本无反叛之心的魏延,却被他的愚蠢行为,安上了一个反贼之名。倘若,地府与刘备相见,又作何解释,又如何说道…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