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三大战役是中国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决战,我国的政权基本上从国民党那里转移到了共产党手中。三大战役从不同的方向进行战事部署:平津战役主要负责打击国民党在河北地区的武装力量,实现了华北地区的阵地收复。辽沈战役结束后,共产党将东北重工业收入麾下,而这也直接让蒋介石部队陷入了后继不足的状态中,象征着胜利的号角即将吹响。淮海战役中虽然共军的兵力远远不及国军,共产党却靠着不言败的毅力和当地百姓的支持,将蒋介石的部队从这片土地上赶了出去,也为之后的渡江战役的胜利吹响了号角。正是因为双方实力异常悬殊,蒋介石将最雄厚的兵力都安排在了这场战争中,才证明了淮海战役战斗过程的艰难非辽沈、平津可比。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在中国大地上爆发,作为内战的第三个阶段,为新中国的成立扫清了障碍。在辽沈和平津这两场战役中,我军取得胜利都相对比较容易;然而淮海战役的情况有所不同,这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想要取胜尤其困难。国民党认为在人数和装备上占优势就能打败我们,我军将士损伤不小,但是解放军在各种复杂条件下还是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为解放军南渡长江提供了条件。事实上,此次战役国民党方面投入不少军事人才,即将给大家解密,这些人才都姓甚名谁,在哪些领域发挥作用呢?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傅作义作为能力出众的主指挥官,要接下解放军两个部队的百万之师,也是无计可施的。他的部队无论是实力还是装备都没法和国民政府的中央军相比,加之蒋介石在华北地区拥有的支持以及损失了一部分,还剩下的一部分也没有在这里,而是全撤到了南方,平津战役最终也有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至于辽沈战役,辽沈战役中流行起了一句话“陈主任真能干,沈阳南站通北站”,意思是说国军将领陈诚的决策,让沈阳变成了一座孤岛,由他们率领的第九兵团早已失去了当年的荣光,即使作为国民党王牌的新一军和新六军都颇有实力,包括诸如四十九军这样有实力的部队,也回天乏术。淮海战争被认为是取胜最艰难的一次战场,看参战人物和战争波及的范围,都能让人感受到,这是一场地狱级难度的战争,即使国民党投入八十万装备先进的兵力,也动摇不了这是场艰巨战争的事实。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在蒋介石原本计划中,白崇禧是担任总指挥的最佳人选,然而白崇禧却拒绝接受蒋的指挥,蒋介石便把总指挥一职交给了杜聿明,由此可见,杜聿明的作战能力在国军中应该还是数一数二的。那么杜聿明的战绩到底如何呢?事实是,他在东北作战时获得的战绩都十分讨喜,这也正是蒋介石在紧急关头调用他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杜聿明却在淮海战役这场考试中交出了极差的答案,战局的预判失误是第一个原因,这场战役的战争发展态势表明,他一开始就做了错误的指挥,在他到达徐州之前,淮海战役的发展就已经偏离了他的预判。其次在于蒋介石突然更改了他的计划,使得杜聿明原本的作战计划全被打乱。考虑到这些具体情况,杜聿明如果按照他原本的计划来作战,蒋介石没有插手指挥作战的话, 淮海战役的难度就会再上一个台阶。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当国民党军队完成第12兵团的组建后,黄维被推选为司令官。对于这样的结局,有人十分不满还因此直接请假回老家了,而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胡琏。胡琏本以为司令官的位置是其囊中之物。但在双堆集战役中途,黄维被共军围剿时,胡琏因为一直牵挂他的18军,通过空乘的方式达到双堆集战场,他的降临让身处包围圈中心的国军安心了不少。胡琏考虑到现在的战局,决定只有做好防守才有机会获胜,对外传出指令,国军很快根据现在的情况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防御体系,所以也使得共军的中野进攻进行的异常艰难。在后来,我军之所以可以赢得双堆集战役的最终胜利,是离不开华野的帮助的。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黄百韬是国军的高级将领,解放战争期间,黄百韬进入胶东战场,真是威风凛凛,所向披靡。他到死都还在战斗,国民党最后用二级上将的头衔来表彰他,所以也可以说他是被埋没的军事人才。虽然它能够预测战况,但是在危难时候他的劝告没有将领听进去了,以至于整个军队被陷新安镇,没有援军来救。虽然自己身处困境,难以脱身,他没有消极抗战,而是拼最后的兵力想要突围,在他坚决抵抗政策下,我军战士死伤不小,突围快要成功的时候,好巧不巧遇上以华东野战部队恰好经过,导致他突围失败,但是这场战争也充分表现了他的勇猛。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邱清泉作为悍将的称呼深入人心,但他没有一种粗中带细的感觉,成也勇悍,是说成就他的是勇悍,败也勇悍的最佳写照。进行淮海战役时,邱清泉在徐东狙击战中被盯上重点照顾,他本应该想办法尽可能保留30万的士兵,但是他偏偏不这样,而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想法,没能明白蒋介石已经挣扎在边缘,没有正确估计我军的实力,居然拿30万人命去实现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在陈官庄附近,他公然拒绝了杜聿明要求执行的缴枪计划,后来这30万士兵被我军击败,他也在战斗时身亡。我们评价这个人物的时候,必须要分成两边去看,之所以被人叫做“邱疯子”,是因为他打仗的时候天不怕地不怕,说不定也是因为这样的名声在外,那30万士兵不敢不听他的命令,才和他一起走到了最后,战败,然后被俘虏。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作为解放战争中最关键的一战--淮海战役,是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单纯从双方投入兵力的多少和装备的优良性上看,是正确的。很多资料都能查到,国民党的兵力远不如共产党,在战场上正面对抗的人数是60万对80万,但是在敌军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有大量的群众在掩护、支持共军,甚至有百万群众都在为解放军运粮。战争的胜利证明了只有拥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动员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融为一体,得到人民群众的力量,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指引下,才能维护人民的最终利益,夺回政权。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淮海战役是的三大战役的第二个战役,几乎影响着战局走向,对解放战争起着决定性作用。两方的参战人数几乎可以说是规模之最,国民党先后派出80余万人,解放军共计60万。比解放军人数多了一倍有余。淮海战役给国共双方都带来了惨重的伤亡,淮海战役总的伤亡人数高达17万多,即使胜利最终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但也造成了极大的人员伤亡,我军死伤士兵人数远超12万。这场战役造成的伤亡人数在解放军的战争中高居首位,蒋介石在这场堪称难度极大的战争中失去了在长江以北的战场控制权,后来的南京国民政府被解放军推翻也在意料之中。

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投入了多少名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继续阅读